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2.
《谏逐客书》是李斯劝阻秦王政驱逐当时在秦国做官的他国人所上的书。李斯乃楚人,曾受学于荀卿,后入秦为客卿。逐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37年,当时有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到秦国修渠灌田,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秦无力攻韩,秦宗室贵族认为他别有用心,借此提议“一切逐客”。李斯身为楚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秦国的霸业,李斯遂向秦王上《谏逐客书》。在书中,针对秦王的逐客令,李斯追古及今,旁征博引,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礼遇客卿,信用客  相似文献   

3.
“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这个人就是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吴兢在《贞观政要》评:“故一世之臣,非特大臣能谏,小臣如皇甫德参无不谏也;非特内臣能谏,外臣如李大亮无不谏也;非特文臣能谏,武臣如尉迟敬德无不谏也;非特廷臣能谏,宫妾如充容徐惠亦无不谏也……盖自三代而下,求谏之  相似文献   

4.
正盛行于明清锡作为一种金属材料,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载:"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文中将江南金锡与用犀角、象牙做的器具,后宫的美女,高大优良的骏马和西蜀的颜料相提并论,可见其珍贵。  相似文献   

5.
朱健国 《唯实》2007,(4):94-95
李斯先生,近日在电视剧《秦始皇》中又见到尔,幸乎不幸乎?与《史记》中一笔带过不同,尔在剧中反复几次向秦始皇秘书赵高感叹自己从“厕鼠”变“仓鼠”的喜悦,殊为令人深思———虽然先生留在《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是《谏逐客书》,其实真正的独创性思想是“仓鼠论”:“人之贤不肖  相似文献   

6.
渴望“诤言”董治顺诤者,直言规谏之谓也;诤言者,率直规劝之谓也。据《说苑·臣术》解释:"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按这个解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善谏敢诤者,才称得上忠良之臣;二是,谏也罢,诤也罢,都...  相似文献   

7.
胸怀坦荡、从谏如流的领导品格,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客观需要。自古以来,真正成功的领导无不具有胸怀坦荡、从谏如流的优良品格。这是因为,领导兼听则明,则谋有所恃,断有所依,事有所成;领导胸怀坦荡,则人多愿趋愿赴;领导从谏如流,则人多愿献言献策,坦陈己见  相似文献   

8.
书信礼仪     
彭林 《学习导报》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书信礼仪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文史知识     
正用舍行藏语出《论语·述而》,为世所用时,就积极努力地去做;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对颜回说:"为世所用时,就积极努力地去做;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只有我与你才会做到这一点呀!"从谏如流语出班彪《王命论》,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见善如不及,用人如  相似文献   

11.
不独私故人     
不独私故人□张世和《资治通鉴》上有一段记载:唐太宗贞观三年十二月,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罪被解职。庞相寿原是唐太宗的旧属。唐太宗出于对故旧的怜悯,想让他官复旧职。魏征知道这件事后,谏道:“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对于庞相寿...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一切奥秘"。查找不严不实的问题,既需要反求诸己的内力驱动,也需要批评监督的外力助推;落实从严从实的要求,既需要自我解剖的无畏勇气,也需要从谏如流的开阔胸襟。"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靠自身努力,也靠党和人民监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从谏  相似文献   

13.
谏院题名记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相似文献   

14.
湍水石 《奋斗》2012,(6):60-61
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陶答子妻》中记载了一个“能薄官大”的典故: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从。居五年,答子从车百乘归休。家人击牛而贺,其妻独泣,姑怒之。妻日,夫子能薄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败亡之微见矣。姑怒弃之。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唯母老以免。答子“能薄官大”本是幸运之事,理应有自知之明,自省自警,勤勉干事,  相似文献   

15.
《党史博采》2014,(5):F0003-F0003
秦王湖,位于河北省沙河市西部山区,距沙河市区约40公里,原名东石岭水库,因其周围有大量秦王李世民的历史遗迹和传说而更名为秦王湖。为国家AAA级人文景观点缀的山岳型风景区。沙河市泽丰生态园就坐落于美丽的秦王湖畔。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从谏如流”,不仅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景慕,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所启迪。(一)唐太宗在实践中能做到虚怀听纳,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首先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君主,也不能遍知天下之事,独断天下之  相似文献   

17.
“昭德塞违”一词出于《左传》中《臧哀伯谏纳部鼎、一文,文章说来国将取之于部国的大鼎送给鲁国,为的是讨好鲁国。鲁国的国君桓公又将受贿之物——大鼎公开展放在泰庙中。臧良伯认为,桓公是“君人者”,本应“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反倒“灭德立违,而宣其路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意思是说为君者带头收受贿赂,等于公开树立起了违犯纪律的榜样,如果官员们都学着也去公开行贿受贿,到那时该如何处置他们呢?为此,臧哀伯在他的谏文中大声疾呼:“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昭德塞违”,提倡用高尚的品质昭示…  相似文献   

18.
李斯之死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了取得一官半职而殚精竭力、奋斗不止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个。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煞费苦心,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与努力,终于成了秦朝的丞相,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他曾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才华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的《谏逐客书》既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文学作品。所以鲁迅先生说:“秦…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文武百官向皇帝“上书言事”。历来喜欢读史的毛泽东,对占代“上书”的作用及特点很感兴趣。早在秦汉时代,“上书”中便出现了许多奇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治安策》等,此后历朝历代皆有佳作。在毛泽东看来,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读古代好的“上书”,从中可汲取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达到资政育人、古为今用的目的。在读《旧唐书》、《新唐书》的过程中,毛泽东对其中儿篇有代表性的“上书”,如马周上唐太宗书、朱敬则上武则天书、姚崇上唐玄宗书等反复阅读,在浓圈密画中留下了不少评点文字,很值得我们回味一番。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垓下会师,项羽大败至乌江自杀身亡,秦、汉两个朝代的交替终于完成,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幕。新兴的汉王朝是在基本沿用秦制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却避免了重蹈秦王朝“二世而亡”的覆辙。汉初的几朝政治家、思想家,在深入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许多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治国方略,为汉王朝的兴盛和延续奠定了基础。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干戈扰攘、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国之初,秦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