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直以来,邓拓这个名字都是《前线》杂志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一面旗帜。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同志兼任市委机关刊物《前线》的主编,在他的带领下,《前线》杂志成果辉煌,其中以邓拓、吴晗、廖沫沙为主笔的杂文栏目“三家村札记”曾在全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年适逢邓拓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我们刊发三位当年在《前线》杂志与邓拓同志共同工作过的老编辑的回忆文章,以缅怀邓拓同志并向他学习,在新的形势下开创《前线》杂志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各地的理论刊物不少,但我觉得真正办得好的却不多。应当怎样办好这些刊物?当我看了李筠同志的文章《邓拓与<前线>的办刊思想》(见《学习与研究》今年第2期)后,受到了启发。这篇文章详细地评介了邓拓同志主编当时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前线》的办刊思想,其中确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如:一、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本地区的情况摸透,有针对性地写理论文章,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要勇于干预生活,敢于发表意见。把刊物的理论性和地  相似文献   

3.
邓拓同志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回忆和学习他的模范作风,对于我们切实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增强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近日,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邓拓女儿、北京市卫生局原巡视员、国务院参事邓小虹。  相似文献   

4.
从《前线》于1958年10月创刊到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停刊,我一直在《前线》编辑部工作。我和绝大多数同事一样是第一次做编辑。那时邓拓同志是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总编辑,直接领导我们。常常,他不像一般领导人对下属那样,指挥、命令我们干这干那,而是像老师教学生,师傅带徒弟那样,教给我们怎样工作。他教给我们,怎样吃透中央和市委的精神,了解基层和社会的动态,上下结合出好选题;怎样走访作者,与作者交朋友,组织作者队伍;怎样在坚持党刊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性的同时,增加刊物的知识性、趣味性;怎样…  相似文献   

5.
邓拓同志原名邓子健,福建省闽侯县人,生于1912年2月26日(阴历正月初九),今年是邓拓同志诞辰75周年。邓拓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在他的一生中,对党的新闻事业、思想理论和文化艺术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崇敬。令人痛惜的是,他离去得太早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出版于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在省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1944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晋察冀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征得毛泽东为书记、王稼祥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的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分局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邓拓。早在1937年邓拓来到晋察冀边区之后,他就在自己主编的《晋察冀日报》上连载毛泽东的著作,还将这些著作印成单行本在边区甚至敌占区发行。1942年7月1…  相似文献   

7.
叶再春 《前线》2012,(3):39-39
本刊讯2月24日,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举办“纪念邓拓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前线杂志社的老领导老编辑以及全体在职人员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朋友们:今大,我们在这里举行《胡绳全书》座谈会。对这部集中反映胡绳同志一生研究成果的著作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这部书的作者胡绳同志表示敬意。大家知道,胡绳同志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史学家,是我们党内为数不多的学识渊博、成就卓著的学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哲学、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写作。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除了某些特殊的年份外,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出版了多部著作,在知识青年中,…  相似文献   

9.
王一帆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委机关报《团结报》总编辑、九十高龄的老党史工作者,长期研究闽粤边区、东江地区以及潮汕地区革命斗争史,曾任《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副组长。著诗文集《征尘》出版。现已双眼失明。当《忠魂》一书出版后,他让他的女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全书念给他听,听后写出以下的信件给作者王国梁同志。他这种对革命先烈真挚的革命感情和对党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0.
邓拓,是我国现代的一位在史学、哲学、文学、新闻学上都有很深造诣,博才多学的无产阶级战士。收来病骨归闽苑莫对清江看冷枫邓拓原名邓子健,1912年2月26日出生在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陶重笳同志自1991年起,应本刊之约,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回忆毛泽东的文章,如《忆毛主席夫于调查研究的言传身教》、《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等等,陆续在本刊发表。1996年,作者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该书面世后,在广大课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大农纷纷投书本刊,场谈应想。这里选发奖中之一。认识和接触陶鲁布同志,是1981年他到国家体改委任顾问之后的事。转眼,15个年头过去了。最近,陶老把他的最新著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一书送我,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仿佛是陶老给讲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林小波 《前线》2010,(5):69-71
<正>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邓拓同志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对如何做好编辑工作留下了大量丰富的论述,尽管邓拓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尽管邓拓的报刊  相似文献   

13.
回忆与祝愿     
我谨代表在座的扣年代末到m年代初在《前线》工作过的老同志,衷心祝贺《前线》恢复刊名5周年。我是1959年4月到《前线》工作的,1961年2月就离开了,时间不到两年。这两年,我还做了些别的事(如编教材),真正做编辑工作并不多。时间虽然不长,但在邓拓同志领导下,和编辑部肖远烈等老同志同心合作,学有长进,收获还是很大的。借此机会,我想简单地回忆一下邓拓同志在《前线》编辑工作中的领导思想和领导作风。它给予我的启发和教育是终生难忘的。在领导思想上,邓拓同志总是认真体会中央的精神,坚定地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到…  相似文献   

14.
郑林(1908———1987),原名赵汝森,字林泉,曾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协主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郑林同志逝世10多年以后,许多追忆文章都引用了臧克家的这两句诗。我接触过的许多老领导、老党员常常会以郑林同志事迹教  相似文献   

15.
邓拓是中共历史上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他与妻子丁一岚相识、相恋到相守,充溢着浓浓的同志爱、战友情。  相似文献   

16.
钱理文 《前线》2012,(3):33-35
今年是邓拓同志诞辰100周年。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同志曾兼任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的主编,邓拓这个名字就成为前线人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怀念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杜声显同志来找我,说是3月1日要在剧场为周恩来总理百年诞辰举办一个专场演出,让我一定去。我一接过请柬,看见总理当年和剧院同志的那张合影,眼泪不知不觉地就落了下来。 小杜说:“看你,看你,同志们都说好了,这回谁也不许哭,大伙儿都高高兴兴的,因为总理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他是笑着说的,可眼泪滴溜溜地在他眼里打转。 进了剧场,果然大家都高高兴兴、穿戴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18.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22年了。对这样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和诗人,人们将永远怀着深深的思念和敬意。1986年春末夏初,原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台长、邓拓夫人丁一岚大姐来榕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她虽然60多岁了,却仍然神采奕奕,说起活来一口流畅的北京音,使人  相似文献   

19.
刘福同 《前线》2023,(11):90-93
<正>《前线》杂志第一任主编邓拓同志是全党公认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老前辈。在近30年的办报办刊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办报办刊育人的好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出色的编辑、记者人才,为党报党刊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1年,我到《前线》编辑部理论组工作直至1966年《前线》被迫停刊,有幸能在邓拓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其丰富的办报办刊育人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1年2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省城济南召开了隆重的大会,命名表彰了我省第二寸比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校的李传章同志荣获这一称号。李传章同志198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85年调来我校工作。现任我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讲师。最近几年,李传章同志在承担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独立地撰写并出版了四部著作:《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23万字),《外向型经济概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