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但有些人总是心存疑惑:“学习理论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答曰:“能,不仅能当饭吃,而且理论就是为让多数人有饭吃和吃好饭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该坐什么车该吃什么饭丁志刚今年,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央在去年五条的基础上又提出五条新要求,其中的两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在国内公务活动中,食宿不准超过当地接待标准。要求一提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就跟着出来...  相似文献   

3.
烟民爱烟爱到“当饭吃”的地步,似不足为怪。鄙人经济不宽裕,宁愿饭吃差点也不能断烟,故妻子有时讥语可以把烟“当饭吃”了,我也不想反驳,认了。  相似文献   

4.
吃祖宗饭要会“吃”严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中华民族,子子孙孙,历朝历代,一方面继承发扬祖宗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祖宗的业绩,以至不断繁衍,生生不息,愈益兴旺。有人说,后人多是靠吃祖先饭立业的...  相似文献   

5.
30年代的上海有吃“白相饭”的──鲁迅先生专门描述过他们是怎么个“吃”法。如今说的是另一类,吃扶贫救灾饭的。 扶贫救灾,上和天理,下合人道,赤子苍生同感戴,义莫大焉。不过,对“吃”这个字,却当别论,因为他们时常拿这当幌子,肥己肥本单位才是正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的这么吃几年,竟可以买豪华汽车,盖大楼,“个人也先富起来”。 这当然要用些手段,正如当年蒋汪对日军大肆入侵,一面下令不抵抗,一面讲“爱国”一样,那是很要用点心思的。但只要“同仇敌忾”,把良心藏严实,小动脑筋,做起来也不很难。某专区…  相似文献   

6.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7.
领导下乡,就餐吃什么?自带干粮,不现实;到机关食堂排队买饭吃,行不通;吃四菜一汤的客饭,容易走样.到底应该怎么办?浠水县县长杜章均同志下乡,首先就跟基层讲:“我就餐,你们搞一、两条小鲫鱼煮点面条或炒碗鸡蛋饭,我最爱吃!”杜县长言出必行.笔者曾多次随杜县长在基层就餐,吃的都是这种“水陆饭”——煮面条和炒干饭.杜县长吃“水陆饭”事虽小,但意义和作用不可低估.首先,基层普遍反映,这种伙食办起来挺容易,挺经济,一顿饭还花不到招待某些客人的一包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提起饭统网,那绝对是个热到发烫的词。每天一到吃饭时,准会有数十万双手同时键入www.FanTong.com搜索,想要吃什么?在哪吃?怎么吃?在这里,人们只要向一个叫臧力的人打听就行了。臧力既不是餐馆老板,也不是美食家,可偏偏却对北京城大大小小的饭馆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提起“饭统网”,那绝对是个热到发烫的词。每天一到吃饭时.准会有数十万双手同时键入“www.Fantong.com”搜索,想要吃什么?在哪吃?怎么吃?在这里.人们只要向一个叫喊力的人打听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黄琼 《党建》2013,(8):60-6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之际,人民群众将领导干部的吃喝问题视为反对“四风”能否取得实效的显示器。他们希望领导干部能够从常吃“三种饭”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陈亦权 《求贤》2011,(12):29-29
社会分配问题从来复杂同时也简单:十个人吃饭.管事的也准备了十份饭,只要是自己人都有吃的。既然都有吃的,也会都不好好干事,且不干还不知足,个个都有一肚子牢骚。大家吃什么由管事一人说了算,就叫封建家长制;大家边吃还能边发议论,这叫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12.
段柄仁 《前线》2011,(12):53-53
20多年前,在探讨首都的城市性质和特点时,北京提出在全社会树立“首都意识”,并广泛进行了宣传,多次把它作为推动北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写入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报告以及有关文件中。如今,北京又提出要弘扬“北京精神”,那么,二者有何相同、不同之处?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婧 《廉政瞭望》2014,(24):67-67
殳俏写过一本《吃,吃的笑》.文字鲜美生动。看似写的是厨房美食,其中亦不乏人情世故,还专门提到“每个人都需要一本点菜宝典,以此注意饭桌上的政治学和良好的点菜礼节。”我倒认为,不仪点菜,在各种精装“吃”类图书中,如果有人潜心出一本领导饭桌攻略,势必会大卖。怎么和老板吃顿饭?这是个既矫情又实用的问题,在文人眼里,简直阿谀地要命。不过让老板高兴,就是让周围人日子好过,从这个角度上说,和老板吃顿欢乐餐,给周遭带来愉悦的影响,也是造福同仁的好事。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4,(4):11-11
吃饭,在官场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请谁吃?去不去?吃什么?这里面都大有学问:从座次的讲究,到桌布和花的摆放,到上主菜的时机,再到喝酒的奥妙,说话的时机,办事的技巧……《廉政嘹望》杂志近日刊文梳理官场饭局并指出,我们今天必须正视和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15.
艾迪 《党课》2006,(2):80-81
小时候住在乡下,那时候物质供应匮乏,不要说鸡鸭鱼内了,就是精米白面也不是能够经常吃到的东西。记得到镇上的粮店去买粮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三十斤左右的定量,其中大米只有几斤,剩下的,都是其他粮食,而红薯是最主要的。每次当我们吃米饭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吃红薯.我不明白,还以为母亲喜欢红薯的味道,因为母亲经常对我们说,红薯又香又甜,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她喜欢吃。因此我每次吃饭的时候经常时母亲说,这些红薯都是您的.您一个人吃吧。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懂得:原来,母亲也许爱吃红薯,但她那么多年拿红薯当饭吃,却并不是因为除红薯外不能吃其他的东西,也不是爱吃红薯到了每餐必啖的地步,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是因为爱,她爱孩子,她爱家人。  相似文献   

16.
据《半月谈》报道,在我国基层县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千军万马吃财政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要稍有门路和能力的人,都千方百计挤入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以期成为吃财政饭的公家人。据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生离不开吃。讲吃、会吃,吃的品种丰富多采,吃得营养滋润舒坦痛快,这恐怕是当今“天府之国”的市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据四川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提供的资料,1993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平食品消费支出1059元,是1978年的5.7倍。“吃”作为巴蜀市民日常生活消费的主旋律,虽然占全年人平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9.2%降至52.6%,但“阳春白雪”和者甚众,档次明显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3,(2):1-1
作为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设置从政为官的底线,脑子里时刻要有“红绿灯”,要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饭能吃什么饭不能吃,什么人能交往什么人不能交往,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将上海、深圳、广州列为中国2004年综合竞争力最强的3个城市,北京在这次排名中由第2跌至第4,说明北京的城市竞争力有待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城市创业能力是其一。北京近年来发展较快,创业环境显著改善。不少外地人才“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他乡一间房”,苦苦在北京打拼。北京对创业者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但北京的城市创业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竞争力的增强。那么,北京当如何提高城市创业能力?首先,政府扮演的角色非同一般。一般讲创业,就是创建企业,或发…  相似文献   

20.
博览     
万里谈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万里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说,什么叫不合理的负担?我们有些同志总是不明白。如果农民连吃饱饭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不要说5%的负担,就是1%也是不合理的。即使他们负担得起,从县到乡到村养了多少吃公家饭的干部啊!这些负担谁算过?既然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