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的民营企业从东部可以借鉴什么?民营经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朱厚泽:一个退休老人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朱厚泽这样介绍自己:“一个退休的老人”,一个老人能对民营经济这样关注,本身就令感动。老人认为:东西部经济最突出的差距在民营经济,这种差异,最形象地反映在东西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上。在东部城乡参观访问时,经常听到的话是:“少少干涉”,而在西部,随处听到的是:“多多关照”。老人说,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决定的战略决策。当前各种传媒大力鼓动,热潮已经形成。西部各省都在争先恐后地搞研究、订规划、抢机遇;东部各省在考察如何支持西部开发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那么中部呢?中部各地也是态度积极、跃跃欲试的;但是也应该承认,较之于西部各省比,还是显得主动性不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两条:一是自我定位摇摆不定,最典型的是“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地域悲观论,想挤上西部开发这班车,但又怕挤不上去。二是有比东不足、比西有余的自我优越感,尤其是有地域优势论,认为由东往西…  相似文献   

3.
陈郁  杨培林 《西部社会》2002,(12):19-20
我国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一直是西部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1953年的“一普”,西部10省区回族人口184万多,比东中部之和还多,占到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52.12%;东部12个省、市、自治区比西部少了近一半,为93.82万人,但比中部要多近20万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比重也比中部高5.32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西部回族人口已达572万多,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高达58.28%;东部回族人口突破200万,达到209.86万人,分布比重虽比“一普”少了5.19个百分点,但比中部要高1.03个百分点。诚然,中部只有9个省区,回族人口在“五普”已接近200万,应该说,总量可谓不少,只不过相对于西部和东部而言,从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看,称其“少而小”。  相似文献   

4.
但凡知道陈东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这是个有魄力的能人。”说他是个“能人”,先得看看他的成长经历——生在农场、长在农场,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普通农场职工一步步走上国有农场场长(剐处级)的领导岗位,确属不易。能把农场里各种权力都“变现”。陈东挺有“能耐”!  相似文献   

5.
王萍渊 《创造》2001,(7):23
国营孟连农场位于孟连县勐马镇境内,同缅甸邦康特区仅一江之隔。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期吃大锅饭的农场举步艰难,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很显然,不改革就没有生路。农场党委班子,结合农场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1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和实行承包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生产经营型职工家庭农场545个,有近800名职工同单位签定了岗位承包合同,占职工总数的84%。同时,农场对下属公司实行承包经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打破“大锅饭”,砸烂“铁饭碗”,多劳多得,调动起了职工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的主人翁…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12,(3):6
海南省国营中坤农场创建于1952年2月,位于屯昌县西部,距屯昌县城20公里。建场以来,农场曾分别被海南省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相似文献   

7.
对于地处祖国西部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有着明显发展差距的甘肃省来说,开发西部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不禁要问:“西部人准备好了么?”……  相似文献   

8.
吴敬琏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因力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赢得“吴市场”的美称。2000年12月18日晚,本刊记者在昆明对参加“国家民委‘兴边富民边疆行报告团”来云南的吴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但西部与东部的区情有所不同,例如:西部是内陆,自然环境差,人的素质相对较低,人们观念落后,基础设施差,不仅经济环境竞争力远远落后于东部,而且又面临着加入WTO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东部的发展经验西部可以借鉴吗?西部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吴敬琏: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来自西部的民营企业家现身说法:西部是可以做事的,而且是能够赚钱的——刘永好:“新希望”充满希望新希望是一个在西部成立、在西部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集团有60家企业,其中有40多家都在西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一个20多亿资产,年销售35亿元全国性的民营企业集团,这本身就说明,西部是有机会的,西部是能够发展的,西部是能够赚钱的。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去做,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回报。前几年东部发展快,大家“孔雀东南飞”,资金、技术、人才都流向了东部,西部相对这方面的机会就弱一些,而西部又恰好是那么…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立足本地实际相应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的口号,并且制定建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的新宁夏的战争目标。本文试从经济发展自我定位的角度来分析宁夏与东部客观存在的差距,目的在于清醒的认识自己优势和劣势,解决好自我定位问题,实现劣势优使优势最大化,从而实现宁夏开发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来信摘录     
“办厂”也要“办场” 有 些干部认为“厂”是“工”字头, 而“场”是。农”字头,办厂比 较时尚,办场有点土气,对招商 引资上项目办工厂情有独钟,对发挥本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办农场却重视 不够。应当看到,办厂直接富的是地方财政,是政绩,办场直接富的是一 方百姓,也是政绩。对农民来说,“场”与他们更接近,更有感情。与办厂 相比,办场难度小、见效快。一个农户养百十只鸡,掌握了技术,增加了 收入,就可以办个大一点的养鸡场。如果我们能用办厂的劲头来办场,加 大扶持力度,富民强县的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吴彬海 《西部社会》2002,(10):21-22
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产业转移的本质出发,论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双向需要。在分析产业转移的前提和总结产业转移作用的基础上,文章认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环境标准的差异是产业转移的依据;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执行比东部发达地区较低的环境标准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力和能够有效进行转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90年代就提出“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 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现 在,这种地区发展战略已经到了必须由前一步向后一步 转变而且能够转变的时候了。因此,党中央做出“西部 大开发的决策”,是既正确而又重要的决策。为何“着眼西部”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大体形成了东部、中 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  相似文献   

15.
选用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内部行业的产值、三次产业从业人员,GDP作为基本衡量指标,通过对中部地区与东部大都市区、东部新兴工业化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同时段的比重、区位商、效率等方面的程度对比分析,显示出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低于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较为重要的第一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率也低于东部地区;部分农业行业、主要农产品也较东部和西部地区低;轻工业行业比东北地区低,部分甚至比西部地区也低。这些都表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塌陷”或“局部塌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的方方面面都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西部同东部地区在发展中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认为决定发展的一系列“硬件”(如资金、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科技实力、资源、能源等)的差别是西部与东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差距的主因;而决定发展的一系列“软件”(如决策、发展战略、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是西部与东部在发展中差距拉大的主因。据此,本文从对西部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人手,提出了西部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花莲:乡村之路日农“能到你们这里的农村看看吗?”出了花莲机场,笔者就向陪同的柯先生询问。这是台湾的东岸,高楼大厦不多,但绿色葱郁,近有水田、果园,远处还有皑皑雪峰。来台前曾听说,台湾与大陆正相反,西部经济比东部发达。花莲所在的东岸多高山,交通不便,经...  相似文献   

18.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东西部差距非常悬殊的严酷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得到了一定的矫正,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指导下,政治运动不继地冲击着经济建设,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先富共富”理论的指引下,东部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尽管西部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但与东部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缩小二之间的差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对于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我国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西部开发关键靠人才,人才培养关键靠教育”。如何在我省构建西部人才高地,更好地筹划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开发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对四川人才现状的认识 四川有两院院士47人次、科技人员120万,但我们绝不可以盲目乐观。 第一,四川人才绝对数虽多,但相对数严重不足,属于人才奇缺省份。据考察,东西部综合人才差距为10:1,其中,每100人拥有科技人员东部为18名,西部不足2名;乡镇领导学历为大专者东部占64%,西部不足20%;平均受教育时间东部人均达10.8年,西部…  相似文献   

20.
今天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其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既不同于60年代的“三线建设”,也不同于8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家固然会对西部地区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但这并不同于计划体制下的“输血”,而是要为西部地区提高参与国内外竞争能力创造条件;东部地区固然也会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但这种支持与帮助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互补和共同受益。因此,西部地区要转变观念,克服计划体制下的“等、靠、要”思想,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条件和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