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言两语     
大家在一起总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给别人留些存在与活动的余地。如果你挤得人家一点空间都没有,互相一伸胳膊、一伸腿就碰上了,不能怨别人蹬了你,而要怨你自己留给别人的空间太小。——李瑞环。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7,(12):64-64
大家在一起总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给别人留些存在与活动的余地。如果你挤得人家一点空间都没有,互相一伸胳膊、一伸腿就碰上了,不能怨别人蹬了你,而要怨你自己留给别人的空间太小。——李瑞环。  相似文献   

3.
我们最容易放大的东西应该是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长处,生活中有些人从不吝啬自己的高帽子,不管你头大头小,他都能给你戴上型号合适的帽子,同时他心里给自己戴上的高帽子保准比你还高.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片j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町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5.
《青年探索》2006,(3):82-82
想唱歌的人总能找到一首歌。有些东西经过分享味道才最佳。爱是其中之一。我可以爱你。你可以爱我。但是我们彼此相爱时才能体会最多的爱。好点子也最适合分享。如果两个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好点子,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个。快乐也一样。越是和别人分享,我们越是快乐。我们应该可以学到很多获得快乐的方法。我们要学习如何珍惜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和所拥有的。我们要学习凡事向前看,克服恐惧。我们击败了压力,与乐观的人为伍。我们积攒了这么多快乐,等待分享。快乐就像肥料,你地里的庄稼长得不错,但是如果你不施肥,这块地早晚会失去肥力。同样,你…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人,没有缺点的几乎没有。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有缺点,感觉不舒服,那么首先看一看自己,自己有没有缺点,是否也让别人不舒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如果一个人不能处处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自己也就无法与其和平相处,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心情去和谐相处。一个人总是以“恶”的眼光去看世界,那么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丑陋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领导 ,如何才能善于用人 ,尽力发掘职工的长处 ,是领导好一个部门工作的重要一环。有个单位的女职员说“我的上司皆依照我们的能力来分配我们的工作 ,因此可使自己的长处尽情发挥 ,所以做起事来很能得心应手。”任何事做起来只要能配合自己的兴趣 ,符合自己的能力 ,就能工作的格外起劲。人都有其优、弱点 ,如果老是揭发个人的短处 ,就会使人萎缩不振 ,这就好像培养的花草一样 ,一旦得了萎缩病就可能整株枯萎下去。反之 ,倘能不断地发挥长处 ,短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无遗 ,甚至短处也会变成长处了。但也有些领导专门挑剔部属的漏洞 ,对…  相似文献   

8.
团队沟通中的误区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萧伯纳很形象地说道: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心理学家ERICK FROMM说过:“我们每一个人均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人  相似文献   

9.
余胜海 《传承》2012,(21):61-61
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相似文献   

10.
几天前有个朋友来北京出差,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刚从北京站出来时,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向他讨钱,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京找父亲,可钱用光了,想要我的朋友给她的孩子买点吃的。“这种事我见多了,都是假的,骗人的!”,朋友对于自己的“小气”并没有感到不安。无论是车站还是马路边,总会有人将你叫住,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希望你能够慷慨解囊。面对身边的这些“不幸”,我们该如何去做?人都是有自尊的,既然肯放下尊严向你伸手,能帮就该尽自己的所能帮一些。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试想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难处,周围的人对你都漠然视之,你又该…  相似文献   

11.
改变求全责备的用人观,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针对领导干部在人才选拔使用上存在求全责备的问题,多次作过明确的要求。他指出:“人才是有的,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他在谈到人的缺点时指出:“人都有缺点,我们在座的人都有缺点,别人一样也有缺点。各有各的缺点、弱点。当然缺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他还强调“你们觉得  相似文献   

12.
1.以诗暗示,拨动心弦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遇事愿自己独立思考,不愿听别人的说教,有较强的自我完善的心理要求。因此利用诗歌含蓄的特点,巧用它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对其自身行为的不足进行反省,自我调节,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讲“自尊自信”时,引用了诗《欣赏自己》。“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道风景,也有阳光,也有风景……”一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算自尊自信。一首诗,是一条涓涓的…  相似文献   

13.
留言板     
人无完人。你的优点也许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但你决不可能像珍珠翡翠晶莹剔透,一点瑕疵都没有。再伟大的人也必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夸奖是对一个人的优点或成绩的肯定。夸奖能使我们增加自信,鼓舞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工作。但夸奖也会像一杯酒,能让我们醉,让我们头晕,让我  相似文献   

14.
谈心活动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内容。时下,网上聊天很活跃,积极向上的事例自不待言,但消极方面的事例也不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据此,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积极开展网上谈心。这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在新形势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对于谈心有一种哲理性的见解,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  相似文献   

15.
辩证思绪     
任何个人、任何政党、任何国家,要想赢得主动、有所作为,都必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都必须提倡思考、提倡探索,做到与时俱进。要具体地思考、深入地思考、连贯系统地思考,思考现在、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思考实践、理论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只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如果只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简单地说别人的东西都不好,或简单地说我们的东西都不行,都是十分错误的。吸收别人好的东西,保持自己特有的东西,把他的好与我的好相加,等于比他更好。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有同无…  相似文献   

16.
潘国芳朋友: 你好!读了你9月23日和12月4日写给《中国残疾人》编辑部的两封来信,我沉思了许久。北京有句俗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忍受别人的不幸并施以劝解。而我在此特别声明,我是“坐着”说话的。我是个截瘫患者,而且,瘫痪的程度很严重。所以,我认为我可以和你以平等的身份谈谈,但愿能对你多少有点帮助。 我十分理解你想工作想有所作为的心情。因为,这心情我也有过。  相似文献   

17.
选择     
选择是人生实现目标最好的机遇。当一个人走向社会,面临许许多多选择时,例如考公务员、进外企、干个体,无论你怎样做,选择了什么.我看都无可厚非,更不必听别人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18.
雨不大,霓虹灯映照着一把移动的伞,伞下有这样的对话:“你说,我刚才的表演怎样?”怯怯地。“整体感觉还是好的,服装模特儿的气质你是体现出来了,不过还可放松一点。”“是吗?”惊喜。“我一直没有信心的,我觉得自己毛病很多,所以一上去就紧张。”“其实,你不必强求完美,作为业余模特,你已经很不错了。”伞远去,一句淋不湿的话留在雨中:你不必强求完美。一切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也都不会像你策划的那样顺利,不必强求完美,你会少一些抱怨多几分洒脱。(摘自《今晚报》)不必强求完美@曹政军  相似文献   

19.
被别人批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不愉快的经验。遭受批评时,挫折、沮丧、愤怒等情绪会接踵而至,甚至因此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心。但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将批评转化为激励个人成长的一种正面工具,一方面可从中获益,不失为积极进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一、坦然面对批评。面对他人批评,不要过于防卫,别人批评你并不表示一定是在攻击你,他可能只是在表达不同的意见而已,丢下你的武器,控制你的脾气,深呼吸放松自己,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地听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如果批评一再重复出现,你需要静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说不定…  相似文献   

20.
川乔 《中国保安》2005,(4):31-33
如果你的日常生活起居被别人看得一目了然,你是否会如坐针毡?如果你的商业机密、客户资料别人都了如指掌,你是否觉得危机四伏?如果你的交友情况、谈话内容让别人如数家珍,你又是否觉得毛骨悚然呢?当大家的目光聚集在网络的时候,有一种人却在悄悄地关注着我们的生活。只不过他们大显身手的平台不是电脑而是手机。小小的办公室里,一位20多岁的 小伙子,平头,带着一副墨镜,一手拿一个现在已难见踪影的“大个头”手机,一手提着一个笔记本电脑,颇有些像007造型,别具一格的出场方式。这小伙子就是黄兴。下岗后成了手机调查员2001年,刚刚跳槽的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