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民生意识,人们有过各种解释,诸如:民主意识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必须具有的意识,是他们当家做主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观念;民主意识是公民充分意识到自已是国家的主人,_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民主意识是始终明确,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公仆,干部没有任何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特权;等等。上述观点虽然触及了民主意识的基本属性。但其概念  相似文献   

2.
社会协商对话是近年来我围人民群众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规定,要在我国设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并把它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项制度,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特点和要求。首先,社会协商对话具有主体的广泛性。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全体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国家机关和国家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的公仆。社会公仆的活动,应当让社会主人知道;作为社会主人的人民,也完全有权了解、检查和监督社会公仆的工作。社会协商对话,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参加协商对话  相似文献   

3.
傅如良、刘仁胜的文章“给你一个选择:清官?公仆?”指出:清官和公仆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清官到公仆称谓的变化,折射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跨越。但时至今日,在清官与公仆的选择中,还没有分清泾渭,不能完全树立起真正的“公仆意识”,这说明了封建社会官本位传统影响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4.
试析当前主仆关系颠倒现象产生的原因○刘荣刚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认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员干部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事务,是人民的公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5.
《民主》1998年8期刊有《慎提“公仆”》一文,读后有些不同想法。谨与作者商榷。我认为对领导干部有时美称一声“公仆”,未尝不可。“仆”的意思虽原指封建社会里被雇到家里来做杂事、供役使的人,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公仆”,其根本意思已经变化了。这里“公”,是指“国家”、“人民”。古为今用,为国家、为人民“做杂事”,供国家、供人民“役使”,是一种光荣,是一种共产党人或领导干部终生的追求。今天,对“公仆”,更应赋予新的具体的含义。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朱镕基总理在会见全国公务员代表会议代表时所说的三个条件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公仆”。它们是:  相似文献   

6.
李小俊 《理论探索》2005,4(5):130-132
自由、平等、民主是契约伦理的实质内涵,运用契约伦理的视角去解读公仆意识,旨在使错位的“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得以理顺,再现政治文明的美好前景。加强社会主义契约伦理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要实行民主选举,二是要依法治国,三是要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民主这个概念,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为人们所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但是,翻开政治思想史,这种争论的轨迹显得简单,它往往表现为不是民主就是专制,一些社会科学词典这样解释:“民主,与专制相对称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指人民的权力,民主用于国家形式,即成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不仅是指政体,首先是指国体,指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对其敌对阶级实行专政”。(《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28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应当指出,对民主概念的这种规定,是符合民主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蒋德海 《民主》2013,(1):29+54-29,54
《报刊文摘》2012年9月5日报道,一些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的招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官员交换录用彼此子女,媒体称之为这是我国"权位传递"新动向。其实,这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公仆和私仆现象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表现。所谓公仆,就是人民的仆人。公仆的理论基础是近代的社会契约论。马克思主义也主张公仆论,并把人民公仆是否不变色作为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标志。毛  相似文献   

9.
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卷首     
《民主》1996,(8)
民主是个政治概念,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世界上从就没有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民主。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后,在苏共领导下,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政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受了严峻考验,但也有一些历史教训,主要是由民主制走向集权制,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因此,恢复和完善民主政治原则,成为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设想的核心问题。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目标;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效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等。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设想虽未实现,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九四年,《党政论坛》开设了“政府形象漫谈”的新栏目,很在意义。我也来凑凑热闹。政府形象是由官员形象构成的,而官员的自我定位问题,则是决定其官员形象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官员的“位”分为“社会主义”和“社会公仆”,并认为,社会主义的政权应该努力使“社会公仆”不致于堕化为“社会主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概念,官是指在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中担任一定职务或享有一定特权的人物,是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这个定义太强调了阶级性。根据这种解释,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1917年10月武装起义胜利初期,列宁没有所谓“一党专政”的主张和思想。他论述了苏维埃的特点和优点,指出它是无产阶级的国家,主张区分苏维埃的职能和党的职能。他没有所谓“党专政”或“党治制”的主张和思想,不能片面地理解他的有关论述。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联合和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使人民群众获得了罢免权和监督权,并且努力使国家公职人员成为社会公仆,这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4.
把获得群众拥护、国家治理有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话语创新,是对西方政治学“合法性”“有效性”概念的扬弃。通过民主新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真民主,实行真监督,党获得群众拥护;通过自我革命,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国家治理有效,党获得群众拥护,跳出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主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公仆”,才能行使监督之权;“公仆”也只有向主人公开自己的形象,才能接受人民的监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诚然,我们不搞西方式的民主,不搞拉票竞选,但中国的老百姓应该对各级领导人有所了解。在这方面,中央是做得很好的,在全国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当选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都由新闻媒体及时地向国内外作基本情况的介绍,而在地方上就做得不够,特别是市县一级,新当选的党政领导人的个人简历,对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秘而不宣”,有的地方甚至连党代表、人民代表对新当选者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或不甚了了,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缺憾。  相似文献   

16.
难得普通     
古往今来,做人的学问莫测高深。共同的特点,都在一个“准”字上。郑板桥那“难得糊涂”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刘晓庆那“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的感慨,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但是,依我之见,倒觉得做人之难,似乎是谁在乎见,难在手普通。中国是受封建林权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特权和林殊化,正是同普通和平凡含义相反的概念.当官的拥有特权,在封建社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局,把干部比作“公仆”,本无特权和特殊可言,但是实际上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有些“公仆”就不甘普通,他们一心追求特殊,谋求特权,…  相似文献   

17.
首先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西方公仆型领导问卷进行修订,结果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公仆型领导是由遵守道德规范、为社区创造价值、授权、概念技能、把下属放在首位、情绪抚慰六个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公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公仆型领导具有良好的领导效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近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颇有意义。但是,总感到有一些人对于‘民主’一词的概念有点含糊不清,影响着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和理论上的探讨,故而再重翻有关书籍,录下几点学习所得。‘民主’一词是个多义词,不同意义的‘民主;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其概念是不相同的,混淆了它的概念,就会导致认识上的错误。民主可以指国家的国体,即国家的性质,也可以指国家的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还可以指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主——媒介与民主关系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民主的概念随之衍生,尽管它发端于西方国家,但迅速波及到世界范围,成为一个新兴的普遍的民主现象。目前,对网络民主的研究正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等各种政治生态下的差异性鲜有关注。因此,界定网络民主的定义和内涵,澄清有关网络民主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比较和综合考虑不同政治生态环境下的网络民主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