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波  赵志凌 《群众》2007,(1):24-26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不只是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而进行的短期的经济景气调控,更是重大的经济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宏观调控持续3年来,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朝着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结构性矛盾等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江苏的积极应对新一轮宏观调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第五次控速降温的宏观调控。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见事快,动手早,是一次预见性的主动调控;二是采取“边调控边判断,步步推进”的策略,适时加大…  相似文献   

2.
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因素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因素及机制主要包括: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调控层面及重心的权衡,调控方式与工具的选择,调控中灵活度的把握,国内体制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经济传导的扰动。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条件下,结构性改革需要有稳定的需求做支撑。因此,宏观调控既要服务于稳需求,又要服务于调结构。宏观调控要改"大水漫灌"为有针对性的"喷灌"和"滴灌",提高调控效果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中国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中央确定的改革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在经济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调节国民经济的两种手段。对于宏观调控,目前人们往往注意金融、财政、经济法规等调控手段,而忽视计划调控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有人甚至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根本不需要运用计划调控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担心强调计划调控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会使市场g济走回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子上去。究竟怎样认识计划调控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谈点初步认识和看法。一、计划是宏观调控中一种直要的调控手段市场的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5.
蔡旭昶 《今日浙江》2008,(20):33-33
当前,面对国际经济、宏观调控、要素环境趋紧的复杂形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县域发展水平,是摆在德清面前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对此,要重点把握好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关口。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物价上涨较快的复杂局面,宏观调控的主要取向应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同时也要避免"硬着陆",防止经济增长速  相似文献   

7.
白和金 《半月谈》2004,(15):44-45
应该看到,这轮宏观调控对经济结构内部的短期调整,目的是为了长期持续更好的发展。从长远考虑,这次调控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平衡发展等,也就是我们说的“五个统筹”。促进增长,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但今后的发展,更强调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含金量”更足了。当然,这对我们的宏观调控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06,(10):35-35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44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工作高度重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加强宏观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9.
施本植  郑蔚 《思想战线》2012,38(3):71-74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并存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两种重要趋势,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国际税收协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国际税收协调对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及其机理,合理选择国际税收协调的方式、力度和节奏,加强国际税收协调,对于推动我国参与的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日图 《中国人大》2013,(15):33-33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6%,比起前几年是明显回落了。对此,有人表示担忧,我认为大可不必。首先,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宏观调控的既定目标。另外,在国际范围内比较,7.6%的经济增速也不算慢,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总体要求,而且可控的。要冷静对待经济增长速度的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