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制度,在物权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物权法》对占有制度的规定却比较简要。本文分析了几个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占有制度,希望对我国物权法占有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法总则(草案)》已然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取得阶段性成功.目前,包括民法典物权编在内的民法典分则的修改、增删及科学整合工作已经开始.修改我国现行《物权法》、编纂《民法典》物权编时,宜对现行《物权法》“总则编”、“所有权编”、“用益物权编”、“担保物权编”及“占有编”上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检视、梳理,尤其是要整合、吸纳《物权法》施行近10年来国内和域外物权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及实务经验,对既有物权制度和规则作出科学修改、增删,以构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上的各项先进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的一大缺憾——居住权制度的删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晓春 《研究生法学》2007,22(3):132-138
从物权法讨论起草之日起,关于我国物权法是否需要规定居住权制度,学界就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大有物权法一日不审议通过,争论就一日不休的架势。在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中,居住权曾一度规定在用益物权编,然而,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物权法,最终却删去了关于居住权制度的规定,对此,笔者实在不能苟同。虽然在《物权法》已经正式颁布,居住权制度已经明确删除的情况下,依然撰文主张设立居住权制度未免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权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相关规定,对该制度中遗失物拾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评析,指出了几点《物权法》对该制度的完善,并提出了自己对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殷华 《法庭内外》2007,(12):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第二编第六章是规定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共有14个条文。其中,对近几年在物业纠纷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在2007年8月26日,《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物权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对于业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权法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进行调整;而对于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纷争,多通过《物业管理条例》进行调整;对于其中的相邻关系通过物权法及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调整。下面,笔者举例对物权法中几个新规定予以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即将于2007年10月1日生效,从该法的起草到正式通过,其立法过程一波三折,在众多法律的立法历程中是较为罕见的。《物权法》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物权的设立、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对物的支配所产生的各项权利。其中,《物权法》中的担保物权编同我国早已颁布至今仍然有效的《担保法》在立法的精神和具体规定方面均有差异。一、关于担保的适用范围问题《担保法》第2条规定:"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物权法》第171条规定:"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占有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物权法》第五编以第19章专章规定了占有这一重要制度,虽然仅有寥寥数个条文,但对于维护秩序、保护占有、彰显物权和推定权利等却具有重要功能。该章的部分条文仍然需要从解释论的角度予以进一步明确。此外,《物权法》并未对作为占有基本效果之一的时效取得制度做出规定,这一立法空白应在未来的民法典中予以补足。  相似文献   

8.
张建文 《政法学刊》2009,26(2):36-41
我国《物权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仍然没有完成高校法人财产权的类型化、有名化的任务,对高校法人财产权的总考应当进一步深化。应借鉴俄罗斯法上的业务管理权制度,填补我国《物权法》对高校法人财产权问题上的立法空缺。  相似文献   

9.
车昱 《中国司法》2005,(12):51-54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经颁布,根据该法第十条的规定,法定公证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与此同时与《公证法》内在关联性最强的《物权法》目前我国也正在抓紧制定,然而从已发布的《物权法(草案)》的情况看,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对公证制度在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中应有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中引入法定公证制度采取了不应有的漠视和回避态度,而这一切正成为实现我国物权制度立法目标的重大隐患,笔者由此试对建立我国不动物权变动法定公证制度相关应然性问题作如下分析。一、法定公证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的内在需要物权…  相似文献   

10.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现状,进一步对我国《物权法(草案)》中善意取得的相关规定进行评述,以期对善意取得制度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的实施与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收征用是对公民权利的重大限制,各国法律为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都在基本法甚至在宪法中规定这项制度。我国《物权法》对征收征用制度作了原则规定。为严格征收征用的规定和程序,严格补偿的规则,防止行政权对公民财产权的不正当干预和侵害,我国尚需制定《征收征用法》,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现将该法有关问题简介如下:一、《物权法》的制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13.
以《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特别法以及现实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总结为依据的林权理论,与《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民事基本法中的有关林权的规定存在冲突之处。林权应被视为一类特殊物权,需要在特别法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至第一百零八条是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规定,其中第一百零六条是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容。关于善意取得制度,学界分歧较大,较具代表性的争议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美国《统一商法典》动产担保利益的理论继受,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动产抵押权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规则是动产抵押登记规则。但在登记的交易安全保护以及优先顺位规则上,应澄清其与登记设权效力规则、善意取得规则之间的关系,并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中梳理出动产抵押登记的独立效力规则。应在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寻求我国动产抵押权的制度渊源,以填补我国相关法律漏洞或解释我国相关法律,同时兼顾我国物权法的基本框架。当前我国物权立法已经发展出多元的物权公示模式,打破了德国法的物权法框架,应当说,独特的中国物权法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6.
高圣平 《中国法律》2011,(6):33-35,94-97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设一直是围扰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难题。虽然我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编设专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但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规则授权“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去规定,给下一步《土地管理法》的修改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权法》第101条规定了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但对该制度规定的较为简约,操作性差,对主体资格、转让方式、同等条件等规定不够具体,对行使期限也未作规定,对当事人的权利实现及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困难,需作进一步的解释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6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文简称《物权法》),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相邻关系的规定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对于能否通过物权法的进一步"社会化"或者"绿化"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为充分的法律依据,或者能否就物权法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寄予更大的期望,目前尚存在不同的认识。为此,有必要对物权法相邻关系制度的环境保护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明仑 《中国法律》2007,(2):8-10,58-62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1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现将该法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葛琼 《中国司法》2011,(2):61-63
《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一反常态地将居住权制度从《物权法(草案)》(2005年10月20日四次审议稿)中剔除(原四次审议稿在第15章以12个条文对居住权进行了阐述)①,尔后,于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物权法》中也没有再出现居住权的身影。这一转变使得许多人翘首以盼的《物权法》之新鲜血液最终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