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 《探索》2011,(1):87-88,155
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多元性、虚拟性、速成性、情绪性等特征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挑战。政府在有效回应网络舆论中要做到维护公众表达自由、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迅速落实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2.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则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这种视角,从信息汇集机制、研判机制、报送机制、反馈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以及网络舆情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探讨网络舆情的有效掌控,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监管治理不当极易引发舆情危机,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更容易对社会信任基础与和谐稳定造成冲击。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必须从情感融入入手,分析舆情生成的根源诉求,畅通民意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建构舆情风险信息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从源头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实现有效遏制;必须通过技术赋能建立起长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追踪、标识、评估、调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过程的中端控制;必须规范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流程,建立舆情信息交流体系,依法监督和依规惩治净化网络空间舆情,完善网络舆情末端处置。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和谐社会的晴雨表。近年来,由于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在应对频频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时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争取主动权,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引导机制、联动机制和处置问责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引发舆情,在国家反腐机关的督办下,制裁“问题官员”,其演化规律一般遵循“信息披露——网络热议——媒体追踪——政府回应”的模式。因此,规范网络反腐舆情应对机制,应当从以下四个部分着手:优化网络反腐舆情的汲取机制、整合网络反腐主体的协作机制、完善网络反腐信息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反腐流程的公开透明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校园舆情参与情况、校园网络舆情内容、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通过组织支持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危机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杜家雷  黄婷婷 《唯实》2015,(2):77-78
自媒体已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引导的独立源头。当前,江苏自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着风险预警机制欠缺、联动处置机制断层、网络执政能力薄弱、技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自媒体大发展背景下,江苏网络舆情引导应该要探索网络风险评估,健全舆情预警机制;要建立联动处置机制,监测网络舆情事件;要开拓政务公开渠道,完善舆论平台建设;要加强正面宣传力度,宣扬自媒体正能量。一、江苏自媒体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舆情的纵向协同机制,以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强化网络舆情的正面功能,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功能。中央层面倾向于运用前瞻性把控的方式来对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如完善网络舆情立法和制定网络舆情监管标准。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地方政府则倾向于运用主动型化解的干预方式来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既要建立资金和人才保障制度,也要构建网络舆情的预警、应急和善后处置机制。基层政府由于其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和网络舆情危机的现场,因而倾向于应用被动型回应来实现自身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规避之策,如重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自身系统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建立畅通的网络舆情信息传达机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舆论主渠道,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与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的、灵敏的、高效的切换机制与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体系至关重要.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网络舆情方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确保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发挥微博的应急舆论引导功能,加强互联网管控,掌握应急舆论引导技巧.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网络反腐的基本机理和一般过程出发,认为影响网络反腐有效性主要包括主体、载体、信息质量、机制等因素。提出应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化网络反腐平台建设、网络舆情汲取、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民间网络反腐网站规范、网络反腐联动等机制,推动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E时代,网络舆论作为现实社会舆情在虚拟社会的投映,往往是民意的一种集中表达,在与各级政府的多维互动中,需要各级政府做出积极回应并进行理性引导和处置,这既是在检验政府的行政能力,更是考量E时代政府的公信力伦理建设。在应对网络舆论的实践中,政府面临着"信息场和舆论场"错综复杂、价值冲突、制度悖论、技术难题等挑战,政府应该根据网络舆论在发酵、扩散、爆发和平息阶段的特点,立足于现代政治伦理维度,建立快速的反应和回应机制,真诚负责地构建官民互动平台,实现制度"硬控制"和价值关怀"软引导"的协同并进,从而守护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网络舆情热点逐年增加,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成为一项重大课题。完善我国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机制、研判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应对联动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却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能力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疏导不到位;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网络监管不严,运营商不作为。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掌握网络舆情引导主动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笔者就当前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解决策略。一、加快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  相似文献   

14.
网络突发事件是当下高校需要积极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高校在应对、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时,尚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处置方法与手段缺少科学性,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网络舆情伴随着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发展的初期、中期、高潮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分析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决策管理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将目标选择、过程确定、单元分析应用到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最大程度地引导网络突发事件向可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体现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突发事件是当下高校需要积极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高校在应对、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时,尚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处置方法与手段缺少科学性,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网络舆情伴随着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发展的初期、中期、高潮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分析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决策管理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将目标选择、过程确定、单元分析应用到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最大程度地引导网络突发事件向可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体现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H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的调查,探寻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律以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所具备的特点,从而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及达到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前研判的目的。然后,在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整套机制。该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健全交流机制和健全应急机制等。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方向、消解突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H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的调查,探寻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律以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所具备的特点,从而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及达到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前研判的目的。然后,在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整套机制。该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健全交流机制和健全应急机制等。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方向、消解突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公务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舆情监测室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以盈利为目的,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的实时监控,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的过程。近年来,公务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来源、网络舆情监测规则以及网络舆情监测成果。但是,在公共网络舆情监测中,舆情信息处理粗放、监测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前,政府加大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在这种政治传播环境下,公务网络舆情监测会走向精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是政府在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和施政履职的基本信息源。如何对待网络舆情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政府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源于对网络舆情的认识。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之间并非完全相互独立的主体,政府既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参与者之一,更是网络舆情强有力的管理者。这种特殊的关系要求政府在对待网络舆情时不能一味地采取封堵打压的方式,而应采取把握一定原则基础上的有效疏导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等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情况;接着基于大数据社会网络下的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最后,在基于舆情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一些引导管理策略。文章从"技术+管理"的新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