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英 《新民周刊》2024,(2):46-51
<正>王家卫就说我:老金你真是亏,你这个《繁花》,那么多故事,换一个人能写好几部作品了。这是王家卫的原话。我当时回答他说,我是不考虑这个的,我就是要把小说做到最好就好了。这个想法和别人不大一样。根据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由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中。时间回到2013年11月,小说发表才半年,王家卫已经主动找到了金宇澄。后来金宇澄回忆起这段经历格外感慨:“当时上海有一些同行还不知道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2.
美国《1909版权法》阻碍了法国版《尤利西斯》的出版和传播。由于不符合《1909版权法》的规定,法国版《尤利西斯》成为美国图书领域的公有财产。美国图书市场对《尤利西斯》有需求,但读者却不能通过正规的市场和其它合法渠道得到它。这导致了此后十年间这本小说在美国的走私和盗版。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些报刊杂志,包括《行动周刊》(法共主办——译注),都十分卖力地发表了一些抨击存在主义的文章。《行动周刊》非常希望我能对此作出回答。我不知这场论战是否会使许多读者感兴趣,因为他们不乏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关心。但是,在那些本  相似文献   

4.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洋洋五十九万言、厚达775页的大书:《新小说派研究》。这个题目对所有外国文学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读者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编选了新小说派的一些重要文论,如萨洛特的《怀疑的时代》,罗伯-葛利叶的《未来小说的道路》,布托尔的《作为探索的小说》,等等,共十篇,这是该书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从中我们可以较详尽地了解新小说派的理论。第二部分选录  相似文献   

5.
法国文学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和研究,至今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我国译介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就是1899年林纾翻译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从五四运动时期到解放前,法国文学在我国的传播主要以翻译为主,涌现了伍光建、傅雷、李健吾、穆木天和毕修勺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60年来的翻译成果另有专文总结,本文主要评述法国文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首先,把《我们是<恶心>的继承者》原文翻译如下: 《恶心》刚出版的时候,我没读过(我当时十六岁,本可以读),而是稍后几年, (正好是)战争结束了才读的。很可能就是这本书,还有《诉讼》或《娜嘉》这两本书对我产生了一种不知不觉的力量,促使我自己也开始写起小说来了。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自然主义小说如果说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动,那末现实主义就是浪漫主义的反动,而自然主义则是彻底的极端的更强调科学性的现实主义,或者说是左拉所倡导的文学领域里的遗传决定论。根据左拉的《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以及其他有关论著,自然主义小说的含义可归纳为:1)作家  相似文献   

8.
宋莹 《法国研究》2007,(3):25-30
杜拉斯生前,没有多少作家能像她那样将读者和评论家们斩钉截铁地划分为两大截然相反的阵营:一方面,将杜拉斯的小说封为圣品的读者们希求将她推上巴黎第一文人宝座;另一方面,总有一些人对她的创作和她本人充满了"厌恶"和"憎恨"――因为她太流行了,太我行我素,太爱制造丑闻了。当然,获得法国龚古尔奖的《情人》也使杜拉斯举世闻名。到如今,辞世十年的杜拉斯渐渐荣升为一位圣哲。作为伟大的作家,电影人和导演,她愈来愈使世人分享她的作品。对杜拉斯的研究评论历来纷繁复杂。对杜拉斯某些小说的诠释也并非清楚明白。笔者此次涉及的是被误解的杜拉斯,解析杜拉斯的一篇代表名作《如歌的中板》,道出读者从未看透的《如歌的中板》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马尔陀罗之歌》仅就长度来讲在散文诗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似乎更象一篇史诗或一篇小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小说正是从中世纪的史诗演变而来),总之象一部叙事作品。作者在第六支歌中也写道:“我希望能迅速地看到我的理论某一天得到某一种文学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
小说《对经唱谱》(1969)具有神话、传说、梦幻而又十分现实的斑驳色彩,引起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广泛兴趣。它是加拿大法语作家于贝尔·阿坎继《下回分解》、《记忆中的空缺》两部长篇小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2.
韩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韩末淑的长篇小说《美的灵歌》于1981年出版后,已先后有英文版、法文版、瑞典文版与波兰文版,如今,沈仪琳、赵习两先生的合译,又将这部在韩国久享盛名的作品介绍给了广大中国读者(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在《美的灵歌》中,作者韩末淑以细腻的笔法展现了韩国,特别是韩国妇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书中的主人公金由真及其周围的各色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诚如沈仪琳女士在《译后记》中所言,“小说中的人物虽然经历不同,性格迥异,但作  相似文献   

13.
一八○二年的法国公众犹如“庆祝一位公主诞生”那样欢迎夏多布里盎的小说《阿达拉》与《勒内》的问世;可惜我国长期以来不容易看到中译本。最近外国文学出版社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阿达拉》与《勒内》,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4.
越南十九世纪杰出的文学家阮攸(1765—1820)及其名著《金云翘传》,对中国读者、尤其是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并不陌生。他的《金云翘传》(原名《断肠新声》),系借中国清朝青心才人的章回小说进行再创作,用喃字写成三千三百余句的叙事长诗。这  相似文献   

15.
《人间失格》是日本战后著名无赖派作家太宰治最有影响的一部代表作。重点通过对《人间失格》的叙述者与小说中的主要出场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分析,揭示出隐含作者如何借由叙述者的自身故事叙述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即他的伦理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伦理判断,进而启发读者对其叙事背后的人性展开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贾颉 《法国研究》2013,(4):77-82
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作者和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读者这个群体。接受美学则开始重视读者这个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维度。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也正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读者这一角色开始被理论家重视。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作品《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篇小说在中国和在法国的接受情况,接受差异,以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中文意思是"不说话",但实际上他的小说具有比一般讲故事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他的小说《酒国》以一种多视角的形式展现象征意义上的现实,让读者能够多视角地去解读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圣经》对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莫里斯·巴雷斯的小说也不例外。莫里斯·巴雷斯是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作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法国的一代人,如马尔罗、阿拉贡等。他于1913年推出小说《灵异的丘陵》,该作品展现了其自我崇拜小说与民族精力小说的完美结合,其中贯穿着很多来自《圣经》的原型意象。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三个原型意象进行剖析解读,来加深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作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明初瞿佑(字宗吉)《剪灯新话》传入韩国后,不仅出现了金时习的仿作《金鳌新话》,而且也出现了林芑做注的《剪灯新话句解》。其中,《剪灯新话句解》是一部较为罕见的域外文人所著的中国小说注本,公元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梓行后,在朝鲜李朝民众中流行极广,影响巨大。尹春年在《题注解剪灯新话后》中称:“穷搜冥索,少无疏漏,使隐者即见,微者即显,其为忠臣于宗吉氏(即瞿佑),可谓至矣!”给予句解本高度的评价。1990年,古本小说丛刊、古本小说集成先后将此本影印出版。笔者拟由注释入手,剖析《剪灯新话句解》(下简称《句解》)句注特点,考察朝鲜李…  相似文献   

20.
阿尔贝·加缪是当代法国的重要作家,具有世界声誉。他的作品在我国拥有不少读者。可是,对加缪的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本刊组织的这一《加缪研究专辑》,目的在于进一步介绍和分析这个具有独特思想和风格的作家,以飨读者。专辑第一部分是四篇论文。《〈局外人〉》,荒诞的言语》细致地剖析了加缪的代表作的语言,从统计的方法的入手,指出这些手法的效果,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荒诞人生底蕴的深层探索》研究了加缪以“荒诞”为主题的三部曲,描画了《局外人》到理论著作《西绪福斯神话》,再到剧本《加里古拉》的发展脉络。《笑声中的忏悔》评价了中篇小说《堕落》,作者从主人公的笑挖掘下去,探索人物的灵魂,并指出加缪的意图。《加缪哲学思想简介》主要分析《西绪福斯神话》的哲学内容。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加缪的创作和思想。专辑的第二部分是一组译文。《戏剧家——加缪》指出戏剧是加缪偏爱的领域,加缪通过各种题材力图创造当今时代的悲剧。《〈局外人〉》的心理学》的作者从自身的写作特点出发,欣赏加缪的内心分析。《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认为荒诞概念是悲剧性人道主义的一种形式。《一个模糊的世界》分析了加缪的短篇小说集,深得其中的奥秘。《〈鼠疫〉评注》指出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现实精神。《倨傲的忏悔》分析了《堕落》的主角与俄狄浦斯的相似。这几篇译文对加缪的小说、戏剧和创作值倾向进行了颇有特点的分析,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