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民间金融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法律应对民间金融采取消极自由和利益平衡的价值取向。对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民间金融组织予以立法规制,达到民间金融秩序法制化。民间金融本质是财产自由和金融民主,应引导民间金融良性发展,强化民间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培育民间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吴娜 《学理论》2012,(32):136-138
轰动一时的吴英"非法集资案"将民间金融这一问题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对民间金融的管理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国民间金融起步较晚,不论监管制度还是法律法规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美国和日本是民间金融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制度设计对我国民间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及法律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州是我国民间金融较为发达的地区,探求温州民间金融的变迁,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历史借鉴意义.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是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由于温州独特的入文地理环境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变迁做一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霞  李刚 《理论探索》2006,(6):83-85
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事实,是我国现阶段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民间金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风险,有助于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农村资金的形成并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在正确认识民间金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展示了改革以来以内源融资为主的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然而。民营经济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却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重点就体制因素,以科尔内的“软预算约束”理论作为切入点,以银行体系作为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内生出民间金融,而只有民间金融才能根本消除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指出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悄然成长。并选取了民间金融较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泰隆信用社为例进行说明。最后,本文指出发展民间金融将对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金融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力量,其政策取向关系着民闻金融能否克服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向更高形态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间金融的变迁路径.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地区民间金融的演化进程及演化规律表明,在开放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进程中,政府应当通过两种制度化模式将其纳入法治框架、实施分类监管,并通过法律制度引导民间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衰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村资金瓶颈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曾一度繁荣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采取了不当的政策,使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导致农村金融组织一度萎缩,农民融资困难。因此,认真研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和被政府清盘的制度原因,对构建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建设,避免今后民间金融的发展惨遭农村合作基金会类似命运的再次发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有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并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缺失造成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业保险缺失,加之农业生产自然风险较大,均增加了农户贷款成本,致使农户对金融的需求不足;农村的"空巢化"现象加剧又进一步约束了金融需求。因此,金融供给不足和金融需求不足共同导致了农村金融抑制现象。解决农村金融抑制,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民间金融发展,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返乡就业和创业,刺激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有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并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缺失造成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业保险缺失,加之农业生产自然风险较大,均增加了农户贷款成本,致使农户对金融的需求不足;农村的"空巢化"现象加剧又进一步约束了金融需求。因此,金融供给不足和金融需求不足共同导致了农村金融抑制现象。解决农村金融抑制,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民间金融发展,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返乡就业和创业,刺激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明显加快:第一个短期资金市场成立;第一次突破条块分割,实行跨地区的横向资金融通;第一家民间金融企业诞生;第一笔代理股票买卖成交;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开业……。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解放前,上海曾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全国有五十八家银行的总行设在上海,上海金融机构同全国的银行钱庄组成了金融网络,对全国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态的变化和发展,民间金融、地下钱庄、互联网金融以及层出不穷的新业务游离在现有监管机制之外,金融消费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提出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四维"监管机制:运用适应性监管理念,实现金融消费者风险忍受度与实际面临风险的匹配;运用包容性监管理念,使得金融创新较好地被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从功能性监管角度,对现有的监管机构进行整合;从全程性监管角度,完善监管流程及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学理论》2010,(22):104-107
民间信贷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的金融运行机制,在中国以地缘文化为特点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民间投资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业务,使民间借贷呈现规模化经营趋势,对正规金融产生较大影响,且滋生地下钱庄、高利贷、暴力收贷等,成为违法犯罪的源发地。针对近年来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所发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形成一定认识,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融资难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正规金融供小于求、体系不完善、效益偏低,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突出、监管缺失等方面。农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农村融资难的破解路径是:通过金融改革加大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将财政支农提升到法律高度,增强财政支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通过金融创新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  相似文献   

14.
吕鸿林 《学理论》2013,(20):83-85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融资现状入手,对我国近年来民间融资的快速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民间融资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如下:改革中小金融机构;民间借贷阳光化进一步推进,但必须进一步规范化;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民间借贷主体,中小企业必须增强对经济、产业发展的预见性;中小企业自身也应该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金融严重滞后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首要因素,金融支持存在重大缺失,主要体现在农村企业存贷差大、农村金融产品匮乏、农村信用社发展缓慢、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等方面.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采取成立全国性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加快农村政策性金融创新加快改革农村信用社,完善以农业银行为主体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稳步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扶贫作用等措施,同时完善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农村宅基地等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规划城市和城镇.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银行的正规金融和民间融资的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提供的资本支持明显不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文章基于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研究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金融约束成因,并从构建新型金融体系的视角提出,破解农村金融约束,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发挥微型金融的独特优势,大力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是与"正式金融"相对应的一种民间资本流转形式,既包括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或其他非金融组织之间的相互借贷,也包括企业或其他非金融组织相互之间的借贷。我国目前民间借贷法律体系不健全、制度缺失,所以本研究对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健全、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内,民间金融的存续乃至非正规式发展是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表现,民间金融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地区的金融需求,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6,(16)
我国民间金融其实一直存在,而且近20多年来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受到严格限制,长期以来一直以“地下金融”的状态生存和发展,没有合法地位,也缺乏足够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陈蓉 《理论导刊》2008,(1):35-38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民间金融活跃的现实以及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民间金融的重要性在政府的政策法规下始终没有得到主流金融的认可.其经营行为仍处于"地下"、"非法"状态.事实上,政府应当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允许其在给定条件下合法经营,并将其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中,降低其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