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芳,你怎么看?"是2012年最热的网络语之一.因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使李元芳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拥有了数不清的粉丝.历史上真的有李元芳这个人吗?答案是:有.不过,历史上的李元芳并非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员,只方不圆的性格让他的官场生涯起起伏伏.他终其一生用只方不圆的处世哲学证明着自己的表字:子实. 李元芳生于公元1489年夏天,秦安县人,自小聪慧伶俐,加上环境的熏陶和叔叔们的教育,18岁就高中举人. 大约30岁时,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为顺天府宛平知县.宛平因地理位置特殊,其县令虽然只有七品,却都由皇帝颁旨任命,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邮电部顾问范式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三十一日五时二十五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范式人同志一九○九年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在年青时代就接受了革命思想,于一九三○年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三二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  相似文献   

3.
公心与私情     
正杨溥是明朝的大臣,曾经做过宰相。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自然就会有人来讨好、奉承,而那些奉承杨溥的人,无非是想得到杨溥的提拔、赏识,以便能够升迁。但杨溥为人特别正直,很瞧不起那些阿谀奉承之人,所以,凡是奉承杨溥的,他一个也不提拔。有一回,杨溥的儿子从老家来到京城,杨溥就问他:"你来时经过的郡县中,哪些郡守县令比较贤明呢?"他的儿子就说:"江陵县的县令范理很不好。"杨溥问道:"你为什么说他不好呢?"他的儿子回答  相似文献   

4.
<正>"儒雅""豪迈"的王阳明,显示了早期中国"文士"与"武士"合为一体的精神气象。王阳明一生性格特征,可以"儒雅"与"豪迈"两个词语来形容。他不到十一岁便能做诗,青年时代文学才能已受到人们的称羡,希冀契入"圣域"是他终生的追求,显然即为"儒雅"的表现。而"豪迈"的人格形态,亦在少年时代就有突出表现。冯梦龙《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载他少年时的一则故事说:十二岁在京师就塾师,不肯专心诵读,每潜出与群儿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了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接任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晋平公一愣:“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祁黄羊笑道:“您问的是谁适宜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相似文献   

6.
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19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29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7.
<正>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一生坎坷,他三岁登基,在位三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并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这次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  相似文献   

8.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3):95-97
乾隆,是继康熙之后第二位令国人称道、羡慕的清朝皇帝,这家伙居然一鼓作气地在皇帝的宝座上整整坐了60年,眼看他再坐下去皇太子就要发疯了,他老人家才终于仁慈为怀,偏开屁股让他的儿子嘉庆闻了闻龙椅的味道,但即使如此,长达四年的太上皇“影子”,仍然是让嘉庆受尽了煎熬。  相似文献   

9.
正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曾国藩说:"我年过五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  相似文献   

10.
"您退了休去做什么?""退了休去当官。"这并不是在说笑,而是美国当今社会的一种现实。亨德曼曾是一名律师,退休的那年,他便去竞选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市长。自从62岁的那年被选上  相似文献   

11.
正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将皇帝姐姐滥杀无辜的奴仆处死了,公主不依不饶。光武帝无奈,命人按着董宣的项部,向公主磕头道歉。结果董宣宁直不曲,死也不肯低下他的头,被光武帝赐了个强项令的美称。清末也有这样一名强项令,他不仅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且对大部分国人都惧怕的洋人,依然耿直如初,驳其骄横和无理。巧平"大人"称谓纠纷附贡出身的徐赓陛曾在多地任县令,尤其是光绪七年(1881年)他担任广州属下的南海县令后,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多了,相应的涉外纠纷也多了起来。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国门洞开。当时驻广州的外国领事馆很多,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2.
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的父亲孟知祥是后蜀的开国皇帝,但称帝半年,就因病死去。于是,十六岁的孟昶在父亲旧臣的拥戴下继承帝位。他登基之后,以李仁罕、张业、赵庭隐、李肇为首的将领自恃有功,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违犯朝纲,夺人良田,掘人坟墓,不仅危及孟昶的帝位,而且激化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孟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首先将骄横跋扈的李仁罕处死,接着又杀掉了以酷法滥刑聚敛财物的张业,又陆续罢免了一批贪婪不法的官僚,将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孟昶亲政后,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是当时天下有名的雄辩家。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听说这个事,就自己直接来找惠施,说:“南方有一只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  相似文献   

14.
正李敦白,1921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英文姓名是Sidney Rittemberg。他从小就常"离经叛道",常有出人意外之举。17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黑人的解放斗争。19岁加入美国共产党。1942年应征入伍,按照军队规定脱离美共。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军队派他去学习日文,准备将来做战地日军的工作。但他的叛逆性格使他拒绝了这一安排,坚持学中文,希望将来能够到中国看  相似文献   

15.
正凌晨4点多钟,养心殿后寝宫里已经有了动静,乾隆皇帝要起身了。等室内有灯光亮起,当班的太监宫女就都得打起精神,准备服侍。养心殿这个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过于寡欲"。雍正皇帝之前,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从明代起就一直如此。没有人知道雍正为什么把寝宫移到养心殿,但自他以下,八代皇帝在这里起居、施政。侍女给皇帝叠好被子,用银盆端了热水伺候他净脸,然后梳头太监头顶着黄云龙缎面的  相似文献   

16.
正开国中将刘忠(1906.10.2-2002.8.7),原名刘太平,曾用名刘永灿,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将,刘忠将军身经又何止百战,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最终在军史上留下了赫赫英名。"你当政委时间很长,政治上可靠,打仗又很勇敢"刘忠的童年经历可以说是坎坷困顿的。8岁起,他断断续续读过4年私塾;12岁起被迫辍学去学泥瓦匠;  相似文献   

17.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皇帝是全国权力、财富最大也是最合法的拥有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在情理之中,"炫富"大可不必,至于"装穷"更是不可理解。然而,在历史上确有一批皇帝在"装穷",也有一批皇帝在"炫富",还有一批皇帝既"装穷"又"炫富"。武平六年(575年),一个特殊的"贫儿村"在北齐最奢华的皇家园林华林园成立了。最为蓬头垢面、衣衫蓝缕的"贫儿"就是北齐后主高纬。他既不是为了献爱心,也不是为体验贫儿生活,而是以这种独特的扮相和方式,追求一种"行乞其间为乐"的快感。  相似文献   

18.
放盗治盗     
正明朝洪武初年,陕西汉中盗匪猖獗。朱元璋了解情况后,派官员去治理。可是派去的官员换了一个又一个,盗匪抓起来不少,但仍层出不穷。于是,皇帝又派了一个人去。这个人就是时任吉水太守的费震。费震到了汉中,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急着抓盗匪,反而每天穿着便衣到处闲逛。几天后,官仓的粮食就被抢光了。费震却不着急,还贴出告示:"借官仓粮食者,第二年秋天还回来就行。"大家都不知道费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19.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柴荣以皇子身份即皇帝位。世称周世宗。当时,摆在这位新皇帝面前的正是倥偬多事之秋:社会经过了五代十国的长期纷扰割据,经济残破,亟待恢复与发展;封建皇权动荡不定亟待稳定与加强;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必须迅速改变;契丹侵扰杀掠的威胁必须解除。柴荣上台,年方三十四岁,他是五代十国第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年少志高,打算做三十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息百姓,十年致太平。尽管他在位不过五年多时间,但却大刀阔斧,进行了多方面的除旧布新。首先是刷新政治,下诏求贤求谏。凡是“怀才抱器,出  相似文献   

20.
张适,曾用名"张来顺"、"张有才",1904年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圈子庄一个中农家庭。幼时,他勤奋好学,能文善写。虽然家中生活不富裕,但父母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因为在外求学的缘故,张适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经常参与各种活动。家人担心他出事,于是在1919年逼迫年仅14岁的张适与大他4岁的昌乐县东云町一个贫农家庭出身的女子赵明霞成亲。想通过这种方式留住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