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领域。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日益凸显,源于经济全球化下区域主义和区域竞争的崛起、经济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区域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政府间竞争和区域政府竞争力研究、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制度供给研究、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比较研究、区域公共管理的个案研究等。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对于拓展科学、现代的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促进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区域公共事务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紧迫,以往由一个地方政府进行的单边公共行政已力不从心,必须倚赖多个地方政府的联合治理,如跨行政区的环境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突发性公共问题的处理、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地方治理等。我国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合作已经起步,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构与健全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机制,使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合作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间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力量。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有潜在的利益。因而,地方政府的行为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变量。以长三角为例,我们看出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表现为:地方政府的合作共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制度层的整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但我们也看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层属的合作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并不稳定,其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政府的合作意识已经达成,但缺乏统一的合作战略;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低。需要改进的应有以下方面:中央政府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建立各层次的正式、规范的区域协调机构;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上的作用,加强民间交流。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族际政治的发展和区域公共问题的增多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合作的发展。目前,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合作主要有跨省协作、上级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和联合党委领导下的合作三种模式。分别从地方政府对合作的态度、协调机构的权威性、合作领域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等四个方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合作,应该继续强化上级政府的协调作用,明确区域内各方的定位,健全利益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区域主义是地方治理研究在传统联合政府模式和公共选择模式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英文文献当中,新区域主义理论可以从区域空间、区域身份与区域整合等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区域空间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主要强调各种不同主体在“区域空间”范围内的关系构建;从区域身份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理论将区域治理与社会建构理论相结合,强调了区域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观性和文化价值取向;从区域整合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理论强调区域整合方式的弹性化,政府负责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引导地方政府和公民主体在区域内流动并促进各主体在自愿基础上开展自发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动因、模式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是当代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就现实而言,区域一体化的兴起涉及政治、经济、政策、流域治理等多元动因,因而区域间政府合作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有着各自的运作模式和鲜明特色。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区域间政府合作的理论阐释,本文的目的则在于对当代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主要类型和模式作经验分析。这对于强化我国的区域间政府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在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上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行政有没有区别?如果有,什么是区域公共管理?为什么区域行政会向区域公共管理发展?区域行政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的政府(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促进区域的发展而相互协调关系,寻求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区域公共管理是区域内的多元主体为了解决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其它领域的一面或多面的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运用协商和调解的手段和方式对区域以及区域内横向部分和纵向层级之间交叉重叠关系进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了需要通过政治协调才能解决的区域公共问题的产生和显现: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没有进入区域公共治理的范畴,治理主体的利益差异引发区域公共治理体系的紊乱.区域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为动力,通过体现区域发展价值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在冲突和一致中推进和完善.政治协调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协调视域下区域公共治理路径的选择应考虑:构建区域治理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政府平台,国家总体配置和调节区域公共治理资源与功能,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的政策协调体系,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区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周伟 《理论探索》2012,(1):119-122
随着区域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诱发了大量的区域公共问题,其有效治理需要区域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需要创新区域行政。现有的区域行政体制由于区域行政合作的动力机制缺乏、法制基础薄弱、政策不适及载体不完善,使区域公共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应加强机制创新,使区域行政合作具备强大的动力;加强制度创新,促进区域行政法制化建设;加强政策创新,致力于以促进区域行政发展为目标的区域公共政策优化建设;加强区域行政载体创新,促进区域合作组织的制度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5)
在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公共危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亟须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来解决。与经济合作的相比,危机合作具有危机共享、责任追究和被动合作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危机合作的难度。从对比研究中,文章对政府危机合作的权责不清、相互推诿,政府公共治理合作乏力,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不够科学、合作缺乏法律依据和规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the level of turnout in Norwegian local elections has shown a steady d. This decline is paralleled by a greater range of variation in turnout across Norwegian municipalities. Argu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tional utility-maximizing voters, the article examines to what extent such variations in the level of turnout may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policy performance of local authorities – in addition to certai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nicipaliti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Using aggregate data on turnout and measures of policy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testifies to the suggestion that policy exerts an influence in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turnout, indicating a turn in the direction of more rational voting behaviour as far as local elections arc concerned. It is also evident from the analysis that the appearance of smaller single-issue parties does have a mobilizing effect in local elections while the Downsian sugges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party competition on turnout levels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mule of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曹建坤 《学理论》2009,(6):16-17
“公推直选”的试点使得党内思想、党内矛盾、党的活动方式、干部管理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这是实现政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为了推动“公推直选”深入开展,现阶段,应把“公推直选”的边界定到地方基层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应扎实推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的直选工作;应着重在党员、上级党组织和党外群众三个方面研究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GPRS的网络结构特点,讨论利用GPRS通信平台构建的车辆定位导航系统及其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9.
孔孟的“君子人格”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及其道德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最为深远 ,孔、孟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在中国历史上陶冶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 ,很有必要认真探讨孔、孟所倡导的“君子人格” ,从它所蕴涵的人际意识、理性意识等方面去深入发掘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an initial attempt to link the concepts of human rights and power from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It looks at aspects of the social history of natural and human right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history to extant power relations. It suggests that conceptions of human rights have both challenged and sustained particular forms of power, thus playing a highly ambivalent role. The paper also examines and criticises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liberal and marxist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In a concluding section it consider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 power analysis which might provide a way of anchoring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in soci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