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事天地》2010,(28):24-24
作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以东盟语言学科建设为平台的东盟学科群,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子,创造了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品牌,为服务我国外交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是广西高等教育的传统优势,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广西人才培养规模、人才结构和层次、人才储备建设等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在人才政策、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待遇和人才交流平台方面有所创新,为中国—东盟升级版的打造和广西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特殊语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全面经贸合作的建立、展开与勃兴,为法律服务人员尤其是广西区的法律服务人员提供了前景广阔的施业舞台。在这一广阔舞台上为东盟经贸合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的专门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法律应用人才,该类人才应该具有独特系统的法律知识结构、特定专门的职业技能素养和鲜明广博的对应背景知识。广西区高校法学教育应在面向东盟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勇挑重担。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次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法律服务人才的适应性问题,现行的法律人才结构远不能满足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缺陷源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缺陷。为此,应该对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以培养适应性的、实战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是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而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策略,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的国家组织,贸易的频繁导致法律纠纷的增多,广西不仅是与东盟开展贸易往来的桥头堡,也是保证我国与东盟国际贸易纠纷的法律人才输送的桥头堡。本文结合广西的区域法学教育的定位和优势,以广西高校对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的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广西高校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来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以期培养一批以服务东盟国家为目标、对相关国家语言和法律都熟知的涉东盟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为避免语言混乱,英语还成功地被确定为国际航空使用的唯一通用语言。文章通过回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和国际航空通用语的历史,分析讨论了英语这种特殊地位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CEPA的实施和中国-东盟经济圈的建成,各行各业都亟须素质全面的人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也要与之接轨。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工业一体化进程,推动中国企业投资东盟,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合作,在外交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2010中国与东盟工业发展论坛将于12月18到19日在广西梧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东盟10国和中国工业主管部门高层、有关行业商会等约200人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东盟安全合作何以经历从内向型到开放型、从"中立化"到"东盟中心"的转变?传统解释通常采取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存在过度简化现实的不足,未能就变化的触发机制、合作的演进逻辑等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本文在借鉴实践理论和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视角。安全合作实践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体,是在特定关系情境中以背景知识为导向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活动。背景知识决定了实践的边界与方式,关系情境促使实践者寻求安全关系的亲疏均衡。在实践中背景知识得到反复确认与巩固,反过来增强了实践的路径依赖性,关系均衡状态也有利于实践延续。当遵循先前路径的合作实践与变化了的关系情境产生矛盾,实践者的反思意识会被唤醒,推动实践转化和背景知识更新,促使实践者寻求新的关系均衡状态。从最初的中立化到柬埔寨冲突中发生转变,再到冷战后形成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本文通过考察东盟安全合作实践,认为关于安全问题的背景知识和东盟所处的安全关系情境共同决定了东盟安全合作实践的生成、运行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季玲 《外交评论》2014,(5):85-103
学术界至今对东盟安全合作进程的性质、内容与重要性等基本问题存有争议,而现有的理论研究不能把握东盟安全合作进程的复杂性与灵活性,也是导致争议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东盟安全合作视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是一群(或多个群体)实践者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采取的共同实践集所建构起来的进程。通过历史诠释与比较,本文考察了东盟安全合作进程不同阶段的历史条件、实践者、背景知识以及具体实践各要素的发展变化,为理解东盟安全合作进程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国努力发展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并把与东盟的关系视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最前沿和突破口.中国与东盟关系在冷战后总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然而近年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势头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更是一时难以平息.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区域外大国的干预和东盟对中国关系的战略定位直接相关,也与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与东盟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和误区有关.对此,中国必须与时俱进,厘清对东盟以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思想认识,加强战略谋划,并在具体思路和策略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南宁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推进南宁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东盟关系,视东盟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中国大西南地区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优势,是中国最靠近东南亚与南亚的区域,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本文对新形势下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六个方面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从《东盟宪章》看"东盟方式"的变革与延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东盟宪章>,宣告东盟组织具有法律人格地位,正式赋予东盟作为国际谈判和处理国际事务主体的法律地位."东盟方式"是影响<东盟宪章>制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东盟方式"越来越限制东盟的发展,东盟日益显得效率低下,行动迟缓,无力应对地区问题,在民主、人权等国际社会关注的事项上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举步维艰.这些都要求东盟对其"东盟方式"进行变革.另一方面,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任何激进的超国家机构建设都有可能招致成员国的抵制,造成东盟的分裂,因此,为了维护东盟内部的政治团结,"东盟方式"仍将是东盟运作的基本模式.<东盟宪章>就是在对"东盟方式"变革的张力与延续的惯性下制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和最实用的国际通用语,是与世界各国建立联系的最重要的语言之一。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表达思想的语言技能,更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转换角度,立体地感知中英文化的差异,并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逾越文化差异的障碍,做到恰当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6.
法学课程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其设置直接影响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广西相关高校在法学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科学解决下述突出问题:其一,合理确立法律外语课程性质,解决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听、说、读、写、翻译能力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其二,在考虑法律服务需求,结合国别、区域及高校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东盟法学课程内容;其三,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法学教学人才;其四,完善课程体系,协调教学容量,合理解决教学容量和教学时间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十五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迅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近十五年来,在中国与东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各领域合作中,经贸合作无疑起了带来经济利益的实质性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对中国与东盟合作全面提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及其国家经贸合作更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预示着相互间的合作将呈现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外交评论》2017,(1):83-106
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全方位推进,加之近年来南海争端持续发酵,国外一些学者和官员开始炒作"中国正在分裂东盟"的论调。其实,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不仅一直公开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认可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领导角色,而且全力发展与东盟组织的关系,通过参加GMS合作助力东盟一体化和东盟共同体建设,高度重视东盟在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中的作用。中国不但没有谋求分裂东盟,反而全方位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和东盟共同体建设。为了应对国外部分学者的炒作、消解部分东盟国家的疑虑、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国除了继续在各种国际场合公开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扮演领导角色外,还要加大在南海问题上全面落实"双轨策略"的力度,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国—东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治理视角看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区域化现状中的争议热点除了大国关系,还有一点在于,东盟在东亚区域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是否合理。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受到质疑,与其政治经济实力的弱小有关,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东盟的重要意义。从区域治理的视角来观察东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东盟的积极意义。东盟治理的独特机制是在长期的国际互动中形成的有效制度形式,构成了东盟相对成熟的制度能力,也是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来源。随着东盟将其区域治理机制扩展到整个东亚区域,切合东亚现实状况的东盟治理机制将为东亚区域化提供不断推进的有利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货物、服务和投资协议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及各国家之间法律的折冲,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规制的承继和对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制的积极适用。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应进一步健全与东盟之间的法律协调机制,完善已有法律,大力构建有利于稳定和谐发展的国际环境。东盟应积极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便利,尽快将解决争端的协调机制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中国与东盟都应重视法律协调机制的效果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