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当前最适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应该在模式的主体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并明确"校企合作"的内涵,即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商务+英语"为合作的桥梁,并充分考虑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能有效解决石油石化企业人才需求难题,为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发展性问题,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本文分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给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残疾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实习实训顺利开展,提高残疾学生就业率就业层次诸多问题的抓手。长期与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坚持德国"双元制"课程改革理念,奠定了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针对听障和肢体障碍学生特点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率先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展开,探索出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的三方合作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提高了就业率。初步形成"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中职学校也才能真正焕发活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自国家倡导校企合作以来,各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先后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特别以订单培养、短期培训、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四种模式最为常用。这四种模式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实施效果都毋庸置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都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落实国家校企合作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本文提出了组建专业实体的模式来深化校企合作,并从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面去探讨专业实体模式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惠共赢。校企合作培养IT人才模式的要素包含:IT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方式和校企合作保障体系。这四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结合成为培养IT人才的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张同敏 《工会论坛》2014,(1):165-166
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加快推进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校自身能力有限等。为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就要强化企业的校企合作意识;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校企合作;要寻求资金、财政和税收上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原来的理论性人才向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转变。高校作为国家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基于社会的需求,合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化应用型翻译人才,学校通过践行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企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的培养交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通过“教学企业”(虚拟实体的翻译社)+“企业教学”(涉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彰显高职特色,强化翻译实践教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一、产学一体”职教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主要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但是,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学校应付、企业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对此.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职教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略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创新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们潜意识中的“软”专业建设成为受市场和企业欢迎的“硬”专业,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强调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内部加强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内容的硬化改造,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在专业外部构建经管类各专业互为支撑的生态体系,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结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热点,.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锋,应率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转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切实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现的"五结合".  相似文献   

13.
分析"2 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成效,并从营造校企合作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校企合作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层次的高低是判断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旨在借助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深度合作的现状予以总结和概述,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模式下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四个不同层面的跨界合作,引领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走向新台阶,为建立更具影响力的校企合作战斗堡垒与全国广大高职院校同进步、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教学改革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本文结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办学特色,详尽阐述了"大平台、多方向、校企双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行业企业需求出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立足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从安保行业企业需求出发,从校企协同育人联盟平台搭建、机制构建、体制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培养方式相似化、产品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应从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入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建立特色品牌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设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校企"双主体"对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等,构建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市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工程能力欠缺、教学内容脱离工程实际等问题,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卓越计划"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计划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条能力主线、两级实现矩阵、三段课程体系"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各高校应大力度地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将校企合作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校企合作"三段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辛宝英 《工会论坛》2014,(4):164-167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还多为经验性的总结,还没有做出系统化的研究。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明确校企合作中利益主体的权、责、利,建立多元化主体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构建弹性学籍管理制度和以岗位群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以及多元化的实习基地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探究我国博士后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意义重大。针对我国的博士后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校企合作关系松散、校际缺乏合作、国际合作不足等问题,分析其主要成因在于博士后教育的主体之间协同不够顺畅,缺乏行动的一致性。鉴于此,在协同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汇聚各方资源,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校际联合、国际交流等富于创新性的博士后培养模式,从政策出台、资金投入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保障条件,是提高中国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