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红色专藏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文章调研了安徽高校图书馆红色专藏建设现状,发现图书馆红色专藏建设存在理论思考不足、共建共享机制缺乏、特色服务活动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安徽高校图书馆红色专藏建设的一系列路径,以期能够推动安徽高校图书馆红色专藏的实践建设,丰富高校图书馆红色专藏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5)
高校是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是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阵地,当前高校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师红色素质;加强机制建设,发挥保障作用;开辟特色传播栏目,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陈卓 《传承》2014,(2):40-41
陕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陕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推进陕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果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是加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严楠  王飞 《就业与保障》2023,(3):187-189
文章简要概述了江海红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概念,通过透视江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过程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从拓展江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创新江海红色文化的融入路径、健全江海红色文化融入的评价机制等三方面探索了江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实施路径,以推动江海红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奋斗史,是青年人文素养培养的"活教材"。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和奋斗故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进一步提升当代青年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也能够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助力。为了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我国亟需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完善红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优质红色文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周诗 《就业与保障》2023,(4):160-162
在资助育人工作创新阶段,高校为不断提升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效能,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路径,以此盘活资助资源,实现对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为保证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文章简要概述了红色文化的概念,指出院校必须客观认识红色文化融入的现实价值,更应与当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特点相契合,提出:切入红色文化教育维度,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深化学生文化认知,提升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资助,盘活红色教育资源;创新融入方式,加强红色文化互动体验;设计融入机制,创设红色文化育人氛围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最生动的体现、中国人民家国情怀最深切的表达和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最直观的诠释,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内在契合。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还存在开发整合不够、提炼升华不够、推广运用不够等问题。为此,要因时因事因势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着力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与提炼以形成优质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积极探索立体多元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以全力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积极研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传播与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季  张晋山 《传承》2012,(13):24-25
红色资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精神动力和内容,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将红色资源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日常文化活动以及平时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关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固与否。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领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借助有效宣传载体,培育意识形态认同感。红色文化是特殊的教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素养,推动文化产业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究了红色文化与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融入红色文化提升高职生就业创业素质的有效策略,以此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俊 《青年论坛》2014,(4):92-95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导向性和趣味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能够彰显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当前可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创建校园红色网站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冯瑞 《传承》2013,(6):44-45
高校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生活与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切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邹益胜  孙忠良 《传承》2013,(9):32-34
湘西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湘西人民努力拼搏、不断奋斗的精神文化象征。弘扬湘西红色文化,将高校教育与红色精神的传承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余义文  肖榕 《传承》2013,(11):68-70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以及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均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等现象。红色文化可以从顺应潮流指引德育大方向,结合实际扩大德育教育范围,重视实践丰富德育教育途径等方面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离不开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传承又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现阶段,应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解决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与发展尚存在的问题。同时,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促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应把红色文化传承创造性地纳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范畴。党建保文化,文化促党建,既是丰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参与现实管理实践操作的具体内容,也是新时期把党建工作链条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每一个领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6,(11):16-16
我们到革命老区调研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加强红色文化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创作生产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大力传播红色文化,编写出版革命传统文学作品,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突出红色主题,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表现为教育形式单一,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入严重不足,红色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够顺畅。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伴随革命而产生、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不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红色文化中汲取道德建设的正能量,有利于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公民道德建设,需创建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平台,从而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并对大众的价值追求形成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9.
肖榕 《传承》2013,(13)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以及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均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等现象。红色文化可以从顺应潮流指引德育大方向,结合实际扩大德育教育范围,重视实践丰富德育教育途径等方面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邹益胜  孙忠良 《传承》2013,(7):32-34
湘西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湘西人民努力拼搏、不断奋斗的精神文化象征。弘扬湘西红色文化,将高校教育与红色精神的传承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