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宏教授的《跨界亚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国际关系》从跨界这个视域对华侨华人研究的理论范式进行了构建,如"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国际关系"等。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国际关系是我们研究跨界亚洲的理论与实践的三个重要的理论范式,对于我们研究跨界亚洲的理论与实践十分重要。按照这一路径,该书从理论与方法论的探寻、跨界亚洲的历史性与流动性、跨国华人与崛起的中国三个方面对既往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批判性反思,通过整理和批判性反思,重构华人研究的新范式,既强调了范式在华人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建构范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拥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具体表现在理论视野的不断拓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理论观点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时俱进的品格与其所秉持的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危机与变革并存的复杂局面,应当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优秀品格,进一步拓展理论视野,聚焦攸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探究当今世界特别是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趋势;在坚守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深度发掘传统方法的精髓,积极借鉴其他学科领域与理论流派的有效方法,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体系;要勇于突破既有研究范式的窠臼,不断提出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和新观点。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特别是国际关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争取实践上的更大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华侨华人的现实生态与公共外交的主客体域,在跨文化沟通理论视域下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流派与社会学中的符号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华人华侨的内在特点、发展趋势与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符号学关切的始原性问题引入公共外交研究,进而对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方法论质询",深度展示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矛盾与内在张力,进一步丰富对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研究,概括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假设、概念特征与效用函数,最终为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找到理论与实践/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以期"重新发现中国",并更好地直面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从范式到研究纲领:国际关系理论的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上的"范式"结构观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这种知识发展观并不符合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图式,对理论变迁动力的解释也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引入了另一种科学发展模型,即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从研究纲领的角度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结构进行了重构,并且指出,国际关系学科中存在多种相互竞争和并存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的知识发展模型可以被运用到对这些纲领的评估中来,这将对学科进步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03,17(4):22-41
本文首先提出了评判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层面 :“作者性—国家性—时代性” ,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突出地表现为美国性 ,即美国不仅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主体 ,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客体 ;美国不仅主导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价值论 ,而且主导了其本体论、认识论 ,导致所谓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话语霸权现象。本文无意批驳这种现象或强化类似认识 ,而旨在考察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根源 ,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文化、国家使命与国家性格如何塑造其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从这一个案出发进而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性问题。认为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化必须另立门户 ,提出全新的体系与学说。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形成大体通过元问题的发现与早期认知以及理论核心问题的建构等环节实现。欧洲一体化理论的繁衍同样遵循了从元问题到理论核心问题的发展逻辑,其不同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流变的独特性,主要体现为该理论立足于多个相互交织的元问题与理论核心问题,由此促成了欧洲一体化理论的"过度繁殖"。就历时意义而言,欧洲一体化的理论繁衍主要根源于德国问题、共同体权能的扩张以及联盟制度的政治化等元问题,以此为基础建构的理论核心问题是和平秩序的建构、民族国家的命运、欧盟合法性危机以及联盟制度的效度等。从共时意义上理解,联盟与国家的关系构成了各流派共同的竞技场域,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权的分配则成为不同学派相互砥砺的核心变量,由此造就了突出民族国家主导性的国家主义学派、主张联盟领导地位的超国家学派以及强调国家与联盟协调共治的跨国家学派。整体而言,欧洲一体化理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中观化导致的碎片化,其根源在于缺乏相对统一并能够主导整体性研究议程的元问题与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界关于欧盟民主赤字争论的本源性问题是欧洲一体化主导权的分配方式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纵向维度的超国家、跨国家以及国家主义三大学派。从横向角度来看,相关争论主要在合法性输入与输出两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其中合法性输入范畴内的理论流派有主权主义、后民族结构论以及多民民主论,合法性输出范畴内的理论流派主要包括自由政府间主义、宪政民主论与规制国家论。笔者认为,围绕民主赤字争论形成的各个流派都不同程度地交集于三个逻辑起点,即联盟公权力奠基的合法性、正义性及有效性。尽管三者间并不必然是零和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内在张力。这一方面导致了欧洲一体化理论的过度繁殖,另一方面又使每一种理论带有先天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制度主义回归到政治学研究中,同时也成为了欧盟研究新学说中的一种。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的三个流派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基本假设出发,着重论述了它们在欧盟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本文最后指出,虽然这些不同的流派在某些解释和阐述上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借用的可能,但是由于它们在本体论和认知论方面提供的是相互竞争的诠释,因此,它们在这个层面上彼此之间是难以调和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制度理论流派及其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制度理论 (interationalregimetheory)是近2 0多年来出现的影响最大 ,发展最迅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一 ,主要研究国际合作及国际制度。先后出现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三大流派 ,它们之间的相互争论促进了彼此的成长 ,同时也出现了理论上及方法论的融合。本文拟对国际制度理论三大流派的主张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论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一、什么是国际制度国际关系中的国际制度一词可追溯到 6 0年代起风靡经济学领域的制度主义 ,后者包含交易成本、产权分析及合同理论。其最核心的观点认为交易有成本…  相似文献   

10.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4,18(4):103-118
罗伯特·基欧汉是当代诠释和发展世界政治理论的经典大师。在其学术生涯中 ,基欧汉一直身处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核心。本文从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度、学术启示等三个方面对基欧汉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估 ,指出基欧汉的学术生涯缘起于对现实主义范式的质疑 ,发展于对现实主义范式的批判 ,成就于新自由制度主义范式的建构 ,辉煌于新自由制度主义 (尤其是其构建的国际制度理论 )与新现实主义之比肩主导地位的确立。基欧汉的学术发展历程以挑战现实主义为开端 ,以新自由制度主义获得比肩地位为中点 ,以积极迎接建构主义范式挑战为当前形态。他所创立的国际制度理论体系不仅是架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学术桥梁 ,也时刻保持着开放的形态 ,借鉴和吸纳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特别是建构主义的最新成果 ,及时保持着学术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11.
董青岭 《欧洲研究》2012,(5):79-99,3
长期以来,建构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鼎足而立的国际政治理论范式,但这是一种极大的理论误解。建构主义本质上不是一种用以阐释和指导实际政治运行的国际政治理论,而是一种用以指导我们进行理论构建的元理论立场,是有关社会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主张。如果理性主义作为元理论立场可以和不同的政治世界观相结合,形成理性现实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之不同的国际政治见解;那么,建构主义作为与理性主义相对的元理论立场,同样也可以与不同政治世界观相结合,并最终形成可称之为"自由建构主义"与"现实建构主义"的不同国际政治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12.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本质 ,即战争是暴力性、不确定性和政治从属性的结合体。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国际关系意义 ,它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 ,提出了运用国家大战略并通过建立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机制来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具有明显的“理性现实主义”特征 ,因而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时代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及其思想方法 ,为国际社会寻求更为有效的战争结束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安全与和平机制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3.
何曜 《美国研究》2001,15(1):89-100
在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中,研究者的视角和假设差异决定了他们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使得他们对因果关系有不同的选择.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假定与目的,价值判断与因果关系来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开放性理论,每一种理论流派的相关性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王学军 《当代亚太》2007,20(9):24-31
自冷战催生了现代安全研究以来,安全研究深受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辩论的影响.随着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转变,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国家安全研究进行描述,并指出建构主义视角转换的进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范式的俄罗斯形式主义在概念内涵上已经超越以往学界的认识定型,具有哲学方法论性质,可被界说为发生在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由"形式主义文艺学流派"、"形式主义语言学流派"和"形式—功能主义"三大流派构成。在哲学层面分别呈现为"形式美学"、"结构美学"和"功能美学"三种基本特性,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美学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 ,是关于国际关系中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是构成任何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从建立学科之时的理想主义流派 ,到最新的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本体论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由于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人类整体社会关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 ,哲学对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在本体论上的思考 ,正是以西方哲人长期的哲学思考为背景和基础的。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本体论的哲学基础 ,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 ,而且对于我们尝试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也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治是美国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美国学界关于美国政治的研究汗牛充栋。根据对美国政治性质的不同界定,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地区主义、阶级冲突、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和共识主义等五个主流研究范式。同时,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也受到了社会方法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分别受到了德国国家学派、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革命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美国政治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董青岭  刘文龙 《欧洲研究》2023,(5):146-162+176
在新文科交叉研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关系研究迈向智能化分析的趋势初露端倪。放眼未来,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国际关系研究将越来越依赖于高密度、多模态数据的支撑和智能化分析手段的介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范式变革也越来越转向社会计算理论、人工智能技术与政治理论的融合。推动国际关系研究迈向智能化分析,首先要着力解决数据感知没有数据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智能计算算法和算力不可及的问题,全力推进国际关系研究转型为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的数据底座建设和算法底座建设,基于数据驱动和基于算法驱动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和议程。就此而言,未来国际关系研究将朝着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学术创新演进;而在此过程中,只有解决大多数而不是极少数研究人员的数据获取和计算难题,国际关系研究才能真正步入智能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王明国 《当代亚太》2011,(2):6-28,5
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开始走上了相互借鉴、学习的道路。国际关系学者和法学研究者在遵约研究方面具有共同的议程,遵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方面。遵约被国际关系学界用来衡量制度的因果影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遵约与国际制度有效性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遵约是对制度因果关系的误读。此外,认识论、方法论上及分析层次、内生性问题上也对遵约研究提出了挑战。遵约研究对制度有效性的启示在于:应该慎重选择衡量结果的指标,从而准确评估制度对国家政策和行为的因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派有两个最基本的方法论立场 ,一是人文主义或非实证主义方法论 ;二是从整体主义的、文化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以巴特菲尔德、怀特、布尔、文森特等对国际社会的不同理解方法为例 ,可以看出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大体上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从历史神学方法向比较史学方法转变 ,从传统研究方法向社会科学方法转变 ,并逐渐靠近社会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等多元方法。英国的历史与学术传统、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学派本身的发展规律与代表人物的理论创新意识以及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影响 ,这些因素推动了其方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