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沈包 《今日山西》2004,(5):35-35
山西戏曲艺术,除了悠远深厚的历史渊源、举世瞩目的作家、古朴珍美的出土文物外,她品类繁多的戏曲剧种,也居于全国首位。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4个,占全国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是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一脉桕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因起源于晋南蒲州(今永济县)而得名。它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剧目多达1000余个。慷慨激越而又委婉柔和,粗犷豪放而又细腻缠绵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浓厚的地方色…  相似文献   

2.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干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  相似文献   

3.
寻梦良渚     
《今日浙江》2013,(8):I0002-I0002
良渚,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8,(13):F0002-F0002,I0001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走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5.
《求索》2014,(0)
湖南省汉寿县马栏咀遗址在2008年冬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商、东周时期遗存。发现的遗迹有建筑遗迹、墓葬、灰坑、灰沟等。商时期遗物有釜、罐、盘、盆、豆、纺轮、网坠等陶器和石器等,是早商文化时期分布于资水中下游地区的一批本地土著文化遗存。东周时期遗存的陶器类型较简单,属战国中晚期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08,(14):63-63,F0003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今后正式启动“申遗”取得了“入场券”。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0,(3)
<正>小河沿文化小河沿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原小河沿乡(现四道湾子镇)白斯朗营子村而得名,距今约5000年。分布区与红山文化基本一致,经济形态为农牧结合兼狩猎。出土器物的器型、彩陶图案和纹饰具有既与红山文化有承袭关系又不尽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遗址中出现了双间式房址,墓葬中发现了男女合葬墓,证  相似文献   

8.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今后正式启动"申遗"取得了"入场券". 良渚文化成为浙江创文化大省、文化名城的独特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0,(4)
正泰山西南去,古镇安驾庄;厚土沃野汶水润,绿水青山是吾乡。千百年来,肥城市安驾庄镇的先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着生动的齐鲁故事,书写着深情的山左篇章。"鲁中通衢"商埠重地安驾庄镇因镇所在地安驾庄村而得名。安驾庄村是个古老的虞夏之地,始建于夏朝,原名袁家洼,后改为王氏堡、永安寨。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因宋真宗赵恒赴泰山封禅在此驻跸  相似文献   

10.
刘斌 《今日浙江》2006,(23):53-54
良渚在杭州北面,距杭州市区约15公里,骑车也就个把小时。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36年由施昕更首先发现于余杭良渚镇,今年正好是良渚文化发现70周年。良渚的字面意思是佳美的水中陆地。考古学称良渚文化为距今5300—4000年,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约36500平方公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华夏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多年来,国家和省、市、区各级都高度重视良渚遗址保护工作。1994年,良渚遗址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6年,国务院公布良渚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11.
位于冀鲁豫三省交会之地的范县,因范水得名,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境内现存新石器时代丹朱文化遗址、春秋晋大夫范武子墓、孔子弟子闵子墓、明兵部尚书苏佑墓等文化古迹。范县是范姓、顾姓、姚姓、秦姓的起源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范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相似文献   

12.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山西位置扼险守要,境内资源丰富,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地下埋藏着不尽的宝藏,其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的矿产117种,探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24种。其中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乡”著称。“人说山西好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为山西留下丰富的人文资源。山西古代建筑数量之多和艺术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据统计,山西宋金前的木结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招宝山街道成立于2001年9月,因境内有招宝山风景区而得名,辖区总面积20.8平方公里,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6.23万人,是镇海区政治、经济、文化中  相似文献   

14.
崔优才 《人大建设》2012,(12):11-11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秦时置县,距今已2200余年。渑池县位于三门峡市东,北濒黄河与山西省接壤。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渑池是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在此发生了“完璧归赵”的故事。渑池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渑池的资源工业迅速壮大。  相似文献   

15.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地处中国中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地带,因位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是晋国的领土,故简称“晋”,并沿革至今,“三晋”为泛称。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开始设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辖今山西全境。1369年4月(明朝洪武二年)改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正式称“山西省”,相沿至今。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早在18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源远流长的山西历史。  相似文献   

17.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5):34-37
一个国内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得世人对杭州钱江两岸刮目相看:2002年在这一带出土了一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独木舟。这是国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独木舟,它记载着8000年前原住民的智慧和勇气,将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移了1000年——从此,“跨湖桥文化”便与“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以及“良渚文化”一样,成了又一个中华民族的重要的文化遗址。同处跨湖桥一代的白马湖,也因此不断地显现出它深厚而独有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8.
郝志刚 《传承》2009,(4):98-99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的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和道德功能。本文就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相互关系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内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得世人对杭州钱江两岸刮目相看:2002年在这一带出土了一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独木舟.这是国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独木舟,它记载着8000年前原住民的智慧和勇气,将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移了1000年.从此,“跨湖桥文化”便与“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以及“良渚文化”一样,成了又一个中华民族的重要的文化遗址.同处跨湖桥一代的白马湖,也因此不断地显现出它深厚而独有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5)
历城因地处历山之下而得名,是济南市最大的市辖区,自古有齐鲁首邑之称。她南依泰山,北跨黄河,相对集中在“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历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境内出土的文物证明,距今约有6500-74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