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前,我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秘书办公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办公室工作,对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所见闻,至今记忆犹新。新中国国名的提出与确定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写文章、演讲,大多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来建立的新国家。1949年6月21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涉及新中国名称时,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  相似文献   

2.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到底采用什么国名,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讨论最为热烈、商榷最为充分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此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新中国名称曾经有过表述,但未形成统一固定的用法。1948年,党内文件中几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也是如此。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毛泽东讲话和会议通过的筹备会组织条例,都使用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名。  相似文献   

3.
小资料     
新中国国名的提出与确定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写文章、演讲,大多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要建立的新国家。1949年6月对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涉及到新中国的名称问题时,有人主张用“中国人民民主国”,张奚若先生提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期间,董必武就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家名称作了如下说明:“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两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它有确定…  相似文献   

4.
于刚 《春秋》2009,(2):4-9
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开始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以后。当年8月。中共中央邀请在香港以及国内外响应“五一号召”的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陆续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同在哈尔滨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就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和新政协的性质、任务、参加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商谈,取得一致认识,确定“新政协参加范围,  相似文献   

5.
董必武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谈及国家名称时曾提到:过去许多人撰文或演讲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张志让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则以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论者说,1949年6月,为了确定新国家的名称,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会上提出,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但与会的张治中表示了不同意见:“‘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听了觉得有道理,建议大家采纳。  相似文献   

6.
1949年8月,我在新政协(后改为人民政协)筹备会任秘书处副处长。这时,新中国成立的准备工作已经在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人民解放军代表中展开了认真的有成效的酝酿和讨论,9月进入正式开会讨论和议决阶段。组织这场紧张而伟大的筹备工作,是由周恩  相似文献   

7.
国徽诞生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是共和国的标志,反映着共和国的特征。那么,国徽是怎样诞生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制定从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起草条例征求意见稿到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发通过国徽命令,经历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与各民主党派代表协商,决定于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     
《中国统一战线》2013,(5):73-73
民主党派是对我国的一些在1948年5月1日以前即已成立,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具有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合作历史的党派的通称。中共中央于1948年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后,这些党派很快地响应了"五一"号召,并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经新政协筹备会的严格审定,参加新政协的民主党派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政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在庆祝它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想起我作为一个参与筹备全国政协成立,又在政协服务多年的老同志,能最早地同政协结下难忘的情缘,真是感慨万分。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正式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均派出联络员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我作为农工党的联络秘书来到筹备会,担任了秘书处文书科科长。我非常幸运地亲眼目睹了毛泽东、周思来等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是怎样在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国家大事,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夜以继日地工…  相似文献   

10.
1949年6月,各民主党派均派出联络员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新政协筹备会正式成立后,我有幸作为农工党的联络秘书来到筹备会工作,从此便工作在周总理身边,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周总理的功绩彪炳春秋,令高山仰止。我这里仅就亲身经历的他关心、爱护、团结广大党外人士之事作一回忆。梁蔼然为我担错我到筹备会后,被分配做秘书处文书科科长,负责文秘、收发、文印、通讯等工作。筹备会机关充满了朝气蓬勃、忘我工作的景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所有工作人员都住在中南海内,不分白天黑夜,忙起来几天几夜不睡觉。每天我们要先把当晚送请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由此,新中国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也确定下来。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07,(7):18-18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授权筹备会第六小组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在第六小组和筹备会全体会议讨论中,因征集的有关国旗、国徽、国歌方案较多,难以决断,9月17日,筹备会第二次会议建议将确定国旗等方案的工作移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后,于22日设立了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当年新中国的国号也差点儿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只是有人说,共和国已经把民主的意思包括进去了,这才去了"民主"二字。邓小平后来说得更干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传承》1996,(5)
张治中与新中国的国号国旗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邀请一些党外人士座谈,听取大家对新中国国家名号问题的意见,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最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共中央的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大...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07,(7):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由新政协筹备会向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井提出审查意见,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定的。  相似文献   

16.
新政协筹备工作,开天辟地,每天都偶列新鲜事.短一件事都果重大新闻。大家都注重遵守纪律、任何人对外决不随便说话。50年过去了,往事已成了历史。我当时任筹备会秘书处副处长,亲身经历了终身难忘的场面和故事,今天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永世难忘。首先难忘的是正式会议开幕时,在中南海怀仁堂签到处激动人心的场面。当时毛泽东已从香山双清别墅迁入中南海丰泽园。他步行到怀仁堂。在签到处用毛笔在宣纸簿上工整地签下名字。宋庆龄也由罗淑章陪同到达怀仁堂,她穿着灰色旗袍,含笑问大家打招呼,在签到簿上亲笔写片“宋庆龄”三个大字…  相似文献   

17.
1948年上半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在深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危机中,犹妄图在美国的扶助下苟延残喘,召开所谓“行宪国大”,选举“总统”。5月1日,就在蒋介石当选“总统”,“行宪国大”闭幕之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的号召,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的拥护。5月5日,彭泽民代表农工民主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联合向国内外发出通电,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同日…  相似文献   

18.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七十余年。鲜为人知的是,开国大典前夕,正当新政协代表建议该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际,作为词作者的田汉郑重声言,认为新中国即将成立了,帝国主义反动派被赶跑了,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法过时了,主张修改歌词。此建议,受到许多知名人士的赞同,由郭沫若等同志修改了歌词。于是,这个问题报告给了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常委会。  相似文献   

19.
郝和国 《北京观察》1999,(10):44-47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三个月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里记述的是:  相似文献   

20.
他是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为民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1938年起与黄炎培等一起,致力于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1949年6月,他出席了在北平召开的新政协筹备会,出任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同年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出任副秘书长。他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连续5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他还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