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recent years, major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playing a prominent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 restructuring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reshaping the world order. They have become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rapid development and drastic changes in the world and profound restructuring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2.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diplomatic work achievements that has borne rich fruits and made gre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These are the decades in which China has been advancing from closed and semi-closed state to all-round opening up, and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 has undergone historical changes;  相似文献   

3.
The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re an importanthistorical period in China's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is period has witnessed the triumphant advance and great changes in its foreign relations. For China, the outside world has never been closer. For the world, China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or even indispensable factor.  相似文献   

4.
世界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外交纵横捭阖引人注目。这要归功于中国外交突出一个“和”字。“和”是中国处理同各同关系的原则,也是对待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国外交的这一特色,来源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来源于中国的古老哲学和巾华民族对世界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发展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波澜壮阔的30年改革开放同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在不断适应全球化时代国家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需求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从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世界为研究中心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大规模引进介绍国外理论和新兴流派到探讨"中国理论、中国学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的建立,从服务于国家外交的对策分析和研究报告到超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对外战略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从仅仅关注和平、安全、主权等"高政治"议题过渡到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人权等"低政治"议题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尽管中国国际关系学还有着学科发展诸多问题与缺失,但是,在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今天,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将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作为力量对比最直接表现形式的国际战略环境呈现纵横交错、相互借重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呈现4个等级层面,且具有特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基于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国所处的力量层面及其主要借重力量(发展中国家)性质的相对变化,中国有必要就现有的对非洲战略做出调整,制定新的对非洲战略,将非洲作为除大国和周边之外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7.
8.
博弈论自被引入中国以来,30余年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出不同学者对博弈论的研究和运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博弈论的理解和解读也并不相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博弈论研究的发展轨迹。鉴于博弈论广泛的应用价值与重要的学术地位,展望未来,博弈论的研究前景广阔,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理论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认为机构中稳定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的匮乏,研究中科学与实证精神的忽视,问题意识的缺失,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发展的障碍所在。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应该坚持人文与科学两条研究方向,赋予国际关系研究以更多的政治哲学与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国意识,有一个局部发育、整体性自觉(强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发展过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由发育期进入整体性自觉时期。世纪之交的中国理论大讨论实质上是一场理论系统化的学术努力,产生了多方面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中国学派"概念的提出。从中国意识,到中国理论,再到中国学派,这是一个递进向前的逻辑。将关系性这个概念作为中国学派建构的本位,是建立既符合中国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努力,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在中国学派提出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假定,其中体系程度较高、参与讨论范围较广、地域性较强的三个理论流派是道义现实主义、共生理论和共治理论。建立和发展中国学派,有必要建设一套相互间密切联系的概念群或概念体系。关系、共生和共治等概念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未来的中国学派建设,关键要在整合、抽象、国际化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内6种国际关系专业期刊1996-2006年所刊发的6388篇文章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认为,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过程中,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仅仅充当了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或阵地的角色,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引导、交流互动的作用。鉴于此,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不但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关注中国学派的生成问题,还要自觉担当起组织和引导的重任,主动发挥联络人的作用,组织力量针对该问题进行较为集中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编者的话     
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依赖的朋友,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石.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看法出现多元化趋势.《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再思考》一文基于对近来中外相关观点的反思,再度阐释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历史基础和主要现实问题.文章承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地位,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关系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全球力量的转移和国际事务更趋复杂而面临的主要矛盾或失衡性挑战,提出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关系现实所制定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战略,不仅应该继续包含重要的地缘政治考虑,更有必要增加解决全球范围功能性议题的思想和原则.文章最后就如何改进这一新战略的具体支撑点进行了初步评估和思考.文章不仅对研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对研究中拉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均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五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及相关媒体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对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任何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以及世界各种力量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中任何互动的研究,都应置于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在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的权势加速转移的形势下,美国正用不同以往的方式来看待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奥巴马政府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重振美国经济,该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旨在促成其他大国在全球问题上--从气候变暖、核扩散到恢复世界经济--的协同合作.美国的中东政策调整既为修补与中东国家关系,也是出于对外战略大局所需.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美两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互动增加,这种互动必然会对中、美在中东的关系产生影响.未来双方在中东仍将维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但合作一面将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侧重于揭露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侵略政策一重点转到为实现现代化争取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一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为实现“和谐世界”目标而努力。总结新中国60年来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研究的经验教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西方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的优秀成果,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近两年来,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大背景下,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借机挑起固有的领土领海争端,中国边海形势出现新的复杂局面。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12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题为中国边海与中国对外战略的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和高等院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莅会。  相似文献   

20.
NATO was a product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USSR/Warsaw Pact was its top priority. After the Cold War, Russia was still a rival of NATO,but it was no longer regarded as its only opponent. However, with the start of the Ukrainian crisis in 2014,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major Western countries have become tense, and NATO has stepped up efforts to confront Russia. Thus the country is once again attracting NATO's attention. Will this interrupt NATO's transformation? What is its future path?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make some preliminary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