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骗借贷款的定性分析及立法建议刘星明改革的深化给我国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立法的滞后和执法的疏漏,各种新型的犯罪不断出现,诈骗便是当今花样翻新的一种犯罪。解放初期以代买紧俏商品或介绍对象等为名诈骗钱财的行为已成为最原始的诈骗犯...  相似文献   

2.
崔璐 《中国检察官》2011,(16):29-32
本文案例启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持卡人"不仅包括合法持卡人,也应当包括使用虚假财产状况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对使用虚假身份型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要排除在外。在"借卡人"透支消费,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时,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形具体分析,尤其是在"借卡人"为"持卡人"的配偶时,该透支行为不同于一般"借卡人"的透支,要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义灭亲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陈录雪同志一九八一年从西藏调回不久,即发现其弟陈洪军有偷盗行为,还借陈录雪的名义,诈骗他人钱财。陈录雪曾多次进行教育,但其弟仍  相似文献   

4.
法制故事     
《江淮法治》2008,(16):32-33
放树打死人 轻信;畸情酿恶果 不值;教师骗钱财 失德;抢劫又杀人 残忍;贪心惹祸端 糊涂.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与邻居及亲朋好友的交谈中,经常听到的一件事就是某某人又被街头骗子骗了一回,被骗去钱财多少等等。大干世界里,总有少数人扮演骗子角色,去骗取他人钱财.也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轻牢上当.这故事从古演绎到今.绵绵不绝。  相似文献   

6.
刘哲 《法制与社会》2013,(26):83-84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就如何认定"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以期对"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进行准确定罪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诈骗犯罪。建议该罪亦可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 ;骗领信用卡人不能成为恶意透支的犯罪主体 ;对使用伪造、作废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 ,恶意透支行为 ,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危害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 ,拾得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本罪 ;对骗领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信用卡协议透支的行为 ,应区别不同情形 ,作出相应处罚。  相似文献   

8.
唐华 《法制与社会》2010,(18):86-87
骗领低保的行为在各个地方时有发生,但法律上的惩戒措施却严重缺失,现今则又"蓬勃"发展出了住豪宅、开豪车者采用欺骗手段获得"保障性住房"等现象,今后随着政府各种补贴低收入家庭措施的出台,必将会出现各种同样以欺诈手段"骗取资格"的行为。本文将该类行为概括称之为"类骗领低保行为",并拟运用诈骗罪构成理论,以"骗领低保"这一角度为着力点,论证以诈骗罪对"类骗领低保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是铁路货物运输领域中一种多发犯罪,比较特殊和复杂。对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本身及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所触犯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何定性与处理,刑法和司法解释均无规定。司法实践中,对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能否按合同诈骗罪追究骗逃铁路运费者的刑事责任?莫衷一是。笔者就此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张煜 《检察风云》2000,(11):18-21
用经济合同骗得巨额钱财,虽然诈骗有术也有效,但是,终究有罪。 2000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刊登了苏纯金合同诈骗案,作为检察机关查办的有影响的重大典型案件郑重其事地介绍给了全国政法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东方 《检察风云》2001,(3):56-57
这是一对为金钱而彻底丧失了人性的蛇蝎母女。为骗钱财,母亲给女儿定下毒计,让女儿以找对象结婚为由,骗要对方彩礼,待目的达到后,就用毒药将新郎毒死,然后再另嫁他人旧戏重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母女俩竟用此手法连害四条人命。2001年1月21日,由河南汤阴县公安局破获的这起全国罕见的案件让世人震惊……  相似文献   

12.
[案情]某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部主任汪某。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利用职务之便,借"谢秋萍"等8人之名,采取虚构购房合同(协议)、首付购房款收据和欺骗上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方法,骗贷出住房公积金贷款116万元,用于发放个人贷款和其它经营活动,非法获利6万余元。案发后汪某将涉案款项全部归还。  相似文献   

13.
陈驰  肖丽 《法治纵横》2011,(2):30-31
儿子骗父亲.谎称自己被绑架,向父亲索要巨额钱财……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这一情节。相信很多人都清晰记得。近日。沙湾县一对父子。把电影中的情节再现,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  相似文献   

14.
谢海红 《江淮法治》2013,(20):32-32
今年20余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文博、夏文分别来自福建、安徽的农村.相同的打工经历让他们渴望着一夜暴富。在得知好友在网上骗得了可观钱财后便眼红了.决意共同大干一场。于是在接受好友邀请之后.便日夜兼程赶往诈骗点江西省瑞金市的一个租住的民宅。  相似文献   

15.
湘中邵阳市妙龄少妇姚丹贪婪多疑,在疑心夫君与其初恋情人藕断丝连后,便变着法子虐待夫君,后又鬼迷心窍,唆使夫君南下鹏城骗婚,企图骗取征婚商女的钱财供自己挥霍。岂料在家忍辱负重的夫君竟与特区富姐日久生情,假戏真做……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当参赌者要求退还所输钱财时,设赌者以暴力相威胁,甚至将参赌者打伤、杀伤并将钱财带走的行为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行为人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获取钱财,属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以赌博罪定罪处罚。参赌者识破骗局要求退还所输钱财,设赌者又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拒绝退还的,应以赌博罪  相似文献   

17.
案例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6期【案情】2006年5月至7月间,被告人梁克智因参与网上赌百家乐而欠下巨额赌债,其怀疑潘汉英出千骗了他的钱,遂萌生绑架潘汉英索取钱财的念头。2006年7月28日晚,被告人梁克智与被告人梁克财  相似文献   

18.
“幌骗”型高频交易利用中性的高频技术,扰乱了证券期货市场的交易秩序,而被世界相 关国家严厉制裁。美国在首例“幌骗”型高频交易刑事案的司法实践中,从交易模式来界定“幌骗”行 为与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之界限,通过间接证据来证明幌骗“意图取消”之主观目的。在我国现行刑 法体系内,以《刑法》第 182 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兜底条款对“幌骗”型高频交易行为进行刑事 制裁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同时,在证券期货法律等行政前置法上明确其违法性,确立幌骗等新型 操纵行为的客观要件;以间接证据为支撑,合理适用刑事推定原则,从其客观行为推定“不以成交为目 的”之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19.
丁图  申莉 《检察风云》2000,(12):20-21
近日,上海警方首次破获一起借西部大开发之机,以合资开发为名,诈骗钱财的系列案件.杨浦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经8天9夜的追捕,已将犯罪嫌疑人鲁凯、倪娜、张伟倩等缉拿归案.  相似文献   

20.
一个诈骗犯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来钱最快也最安全”?面对提问题的骗子,许多人会联想到答案可能就是“骗”。不错,骗钱,不要多少本钱,不用花多少力气,一旦骗局得手,就会很快“来钱”。不过,这只猜对了一半。诈骗钱财虽然“来钱最快”,但骗术一旦被揭穿,被骗者就会抓着不放,骗者不但要吐出被吞下的钱,而且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高风险,谈不上“也最安全”。“最快也最安全”的,只有骗一种人才可以做到,那就是骗贪官。因为,贪官的钱是贪来的,即使发现被骗了,也只好“哑巴吃黄连”,不敢伸张。所以,完整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