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琳 《前进》2001,(6):44-45
随着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结束和多边谈判的开始,中国已经站到了 WTO的门槛。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还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存在,严重阻碍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垄断的特点、危害、成因及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规制行政性垄断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一、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及特点   行政性垄断,即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经济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合法的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产生于高度集中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行政权力滥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亦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2.
漆思剑 《求索》2007,(7):74-76
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应体现时代精神。反垄断法最新修改稿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一定要解决好规制对象问题,结构和行为都是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行政性垄断必须纳入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和实施机制是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保证。我国未来的反垄断法应适度严格,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问清泓 《理论月刊》2004,(6):142-144
关于行政性垄断的定义纷繁复杂,分歧颇多,本文对行政性垄断的各种定义、主要分歧作了详细的研究,并论述了行政性垄断的四个构成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界定了行政性垄断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垄断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但它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因而不同于国家垄断。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性垄断,而行政性垄断又有其自身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因此,反行政性垄断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反垄断立法的制定两方面配合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垄断对我国职业群体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垄断又呈现出其特殊形态,即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行业存在职工工资及其他收入的不合理性现象,又会造成职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行政性垄断已对职业群体利益均衡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了社会分配秩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竞争机制等措施限制行政性垄断,调整职业群体收入的差距,从而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李茂华 《湖湘论坛》2003,16(6):80-81
在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 ,旧垄断正在被打破 ,但新的行政性垄断又不断出现 ,而且有对竞争秩序危害日甚之势。探析行政性垄断的成因是解决此问题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所在。制止和解决行政性垄断应该是行政、立法和改革多管齐下 ,表里兼治 ,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性垄断成因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性垄断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消除行政性垄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或滥用行政职权等。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行政性垄断的消除对策: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设立一个科学的反垄断主管机构并对垄断行为予以有效的法律制裁;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培育反垄断的民间力量等。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性垄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之前,计划是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行政性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使几乎所有商品变成或者变相成为法定专营范围之内的产品。商品经济扩大再生产的活力及其可能性受到扼杀,经济运转处于高耗低效之中。这种政府绝对主导的经济体制模式所导致的垄断可以被称作是全局的行政性垄断。经过 20多年改革的风风雨雨之后,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优势,全局的行政性垄断正在悄然隐退。然而局部的行政性垄断——亦即本文所讨论的行政性垄断逐渐构成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威胁。   就垄…  相似文献   

9.
行政性垄断是国家行政权力与市场控制能力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 ,行政性垄断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相冲突 ,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官本位功利化的产物 ,我国一元化的政治权力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权力经济化的演变 ,是行政垄断产生的政治根源。行政垄断的行为表现有建立市场壁垒、繁琐的行政许可和审批 ,从而造成市场准入困难 ;设立行政性公司使政府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限制市场公平竞争。行政垄断的结构表现主要是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 ,而且彼此交错 ,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 ,行政垄断都有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政府规制的目的是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府的行政性规制是政府采用行政命令、行政规定、行政指示以及下达指令性任务,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来管理社会,满足社会对它提出的功能需求。政府行政性规制必须具有一个科学的维度,具体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政府规制的行政基础、政府规制的行政尺度、政府规制的行政目标、政府规制的行政要求、政府规制的行政约束和政府规制的行政底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垄断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反垄断法的出台迫在眉睫。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反对经济垄断的同时,还特别应当规制行政垄断,并且应当设立独立性、权威性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反垄断法,现有的一些反行政垄断规定散见于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没有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反行政垄断法律体系。为了完善我国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行政垄断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垄断的原因、垄断在经济实践中的具体存在形式以及垄断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都发生了显著改变。从“经济法的宪法”的反垄断法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上,分析产生此趋势的成因,有助于为我国反垄断规制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跨国垄断行为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规制跨国垄断行为的消极影响,维护本国利益,欧美等国纷纷在其域外适用本国反垄断法,并试图寻求域外适用的理论依据。本文从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进行分析,指出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尚不具备充足的惯例因素和法理根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新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增加,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已十分普遍。我国企业在接受外资并购实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排挤民族产业,造成金融风暴,甚至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这些问题都源于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问题。一旦形成垄断,会造成排挤国内企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市场效率等后果。因此,对利用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构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实施体制,对于实现大的市场经济法治的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企事业单位滥用行政权力不当地干预市场活动的行为,分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极大,我国应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危害性加以防范,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7.
China furthers anti-monopoly regulation for sound competition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SAMR) has recently imposed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on 12 companies conducting 10 deals, signaling strengthening of anti-monopoly regulation on domestic firms, especially Internet-based platforms. The penalties were announced on March 12, the day after the close of China’s annual legislative session, during which proposals to amend the AntiMonopoly Law were contemplated.  相似文献   

18.
电荒的原因是由于电力部门的垄断经营和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电价的市场化改革是根本解决电力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分析目前的改革措施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打破电力垄断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的执法机构一直是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反垄断法草案和国外相关立法实践的分析,试图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协调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