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文基于2009年中国城市青年调查数据,分别对未婚青年择偶期望中的和已婚青年初婚配偶的独生子女属性进行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均更期望配偶的独生子女属性与自己的相一致,从而验证了独生子女属性"同质相吸"的假设。这说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随机婚配"的假定并不成立,多数建立在"随机婚配"假定之上的关于"双独"和"单独"的估计和预测可能会低估"双独"夫妇的规模和比例、高估"单独"夫妇的规模和比例。  相似文献   

2.
勾向欢 《学理论》2012,(26):28-31
随着"80后"、"90后"的学生陆续进入高校,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主体并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及时准确把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组对鲁迅美术学院131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最终分析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具有一定消费自主性的城镇高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为研究对象,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引进多元分析,从消费动机、消费人格、消费 态度、消费观念、消费自主性及参照群体等方面揭示了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并 探索性地分析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消费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在加速,这与推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紧密相关的。在老年人口中,独生子女父母占了绝大多数,在上海,这个比例已超过八成。如今,国家不再继续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但独生子女的政策及其后续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一方面,在2016年1月1日以前执行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家庭,未来几十年依然可以享受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优待;另一方面,30多年前就响应国家号召的独生子女父母,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独生子女犯罪团伙的调查,本文对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犯罪团伙的特,点作了较为客观可信的描述,系统地分析了独生子女犯罪团伙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独生子女犯罪团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计划生育法治化的重要战略性意义,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过深刻而广泛的讨论,但独生子女政策自推行迄今二十余年的历史,未曾引起学者和官员们的充分重视,报刊上几乎未有过对独生子女政策的专文探讨,笔者拟作抛砖引玉的尝试。 一、独生子女政策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的地位 1.独生子女政策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核心内容 首先,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行内容看,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心所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健康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本文从健康人格的内涵出发,着重探究了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人格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了培养健康人格的策略,即改善独生子女心态,使独生子女正确地接纳自我;改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提升抗挫折能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注重人文教育及道德品格的培养;改善社会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进了中国士兵的行列。此后独生子女兵占士兵总数逐年上升,本文分析了这代独生子女兵的现状及其在我国国防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引入多元统计的详析分析模式 ,控制多个变量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消除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及人情消费等方面的虚假差异 ,从而证明独生子女的消费状况不具独特性 ,并初步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独生子女非正式伙伴群体的一般特征、人际关系及它对独生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让我们了解他们生活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城市在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人教育上的差异。尽管教育问题始终在中国独生子女研究中占据中心的位置,但是大量研究仅仅关注于常规教育。本研究表明,对常规教育以外的成人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拓宽已有的研究理路,以更深入地探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可能差异。通过对2004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本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人教育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成人教育参与率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长教育素质对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中国政府为了有效控制全国人口的增长,开始提倡和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19年过去了,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终身没有兄弟姐妹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据统计,1995年末,全国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已达到4906万人。~①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其中最大量的是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和家庭背景的研究。一部分研究着眼于探讨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另一部分研究着眼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内部结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社会环境。一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他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不同呢?最近,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抽取各行各业以及学校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128名与非独生子女315名进行比较研究,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人格特征,消费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社会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社会化是独生子女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概括独生子女社会化内容、环境以及社会化偏差的基础上 ,从理论、方法两方面分析其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独生子女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通过查阅未成年犯档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归纳概括了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独生子女代群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瞭望》1999,(5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认为:从本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开始,独生子女不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了。作为一个代群,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到本世纪末纷纷进入青年期。目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大都达70%-80%左右。未来新世纪,他们势必作为一个社会重要力量影响中国的发展。应该说,这一代独生子女生活在与他们的父母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环境中。改革开放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深入到很深的层面。首先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青少年每个单元获取的信息绝对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其…  相似文献   

17.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特点叶松庆据1996年人口数据表明:中国有32亿个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占207%。独生子女已有6630万,其中有近700万已进入青年期。他们的升学、就业问题摆上了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随着独生子女入大学高峰期的迫近,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独生子女社会化失败的家庭因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父母的婚姻变故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受到母亲和家中老人关注;夫妻关系优劣对父母关心孩子的程度有较大影响,对非独生子女家人教育行为影响大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9.
当代独生子女青年士兵的角色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 系统地考察了军旅环境中独生子女士兵的服役活动, 探讨了他们在以艰苦、紧张、严格且不乏风险因素著称的再社会化过程中, 面对士兵岗位的种种压力, 是否能同非独生子女青年一样, 顺利实现颇具挑战性的士兵角色适应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九十年代,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生存状态、消费状况及心理状态都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何加强新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已成为摆在广大家长、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状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对一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