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     
跟别的湖不一样,大纵湖的灵性不在水,它的精纯是嫩绿的水草.   有水,然后才能长出草,这是自然的.但我宁可试作这样的想像:茂密的水草一望无际,像是天赐的一块翡翠.即便是水位最高的季节,湖水至多只齐小腿深;几个人泛舟,少男少女们在上面载歌载舞,若嫌船小不能跳舞,你可以卷上几道裤管站在水中,或更恰当地说,站在水草上.……  相似文献   

2.
春绿     
<正>我常顺着四季流转的脚步,随性走出古城,徜徉在山水间,喜欢那份清新、简洁、宁静的自然韵味。春风又绿江南岸,马年春节喧闹过后,我独自去闲游。登临虎丘高处,纵目远眺,犹见远山宁黛,逶迤起伏,不觉心旷神怡,煦阳拂檐、春树萌芽,一片新绿,怒放的迎春花散散点点,嫩黄满目,虽没有桃花的娇艳,也没有牡丹的华贵,却春意盎然,婀娜多姿,洋溢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绿韵     
  相似文献   

4.
看绿     
春天一定要看绿。《看绿去》是笔者二十六年前在供职媒体写的第一篇小文。做过报纸编辑的人都知道,有时版面需要码几行字应景,付印在即,求人不如求己。却不知有人看到、感动并把感动记住。多年后当面提及令笔者惊讶。再想想,感动不是笔者文字,是那  相似文献   

5.
绿镜子     
严风华 《当代广西》2011,(21):54-54
1958年9月,在百色城东北7公里处一个叫永乐乡的大山坳里突然聚集了几万人马。这些人马,都是来自附近的东兰、巴马、凤山、田林、田阳、平果、隆林、西林等地的各族农民。他们一到,立即安营扎寨,到处插上旌旗。每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山坳  相似文献   

6.
绿腰     
《创造》2016,(Z1)
正翻书,见介绍一种唐代的舞蹈,唤作《绿腰》,一见此名,顿觉浪漫。这是一种自徐缓转急速的软舞。舞者穿着袖管狭长的天蓝色舞衣,背对观众,从右肩上侧过半张脸,微微抬起右足待踏下去,双手背置身后,长袖正要飘飞——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绿腰》的乐曲,常用琵琶独奏,或一人击鼓,一人拍板,非常简单。善弹者的作品,或有唤作《新翻羽调绿腰》的急乐。资料只提过蓝衣,但在我想象中,乃是半透明的白  相似文献   

7.
绿梦     
已是黄昏,橘红的夕阳远远地挂在西边天上,淡蓝的天空下绿树连绵,浓翠欲滴,绿丛中那些亭台楼榭高高耸立,飞檐斗拱,乱云飞渡——这映入眼帘的一切,该是一幅色彩搭配极相宜的山水油画,抑或是一帧角度极佳的风景照片。可哗哗如瀑碧绿清澈的河水从如宽宽腰带紧紧束身的二坝上奔泻而下,激越的水声分明在告诉我,这不是关于故乡的一场梦。是的,我现就在故乡南阳眺宛阁石凳上小坐。浓阴在头顶上交织,疏密相间的枝杈偶尔让深邃的天空延展心灵的空间,胭脂的红色给眺苑阁飞拱的角檐镀上一层薄晕,细细的结缕草在地上纺织绵绵的地毯,叫不出名的红花、黄花…  相似文献   

8.
绿满八闽     
"绿色海西"是福建一张靓丽的名片,早已成为福建人的骄傲。居全国首位的森林覆盖率正是海西发展傲人的生态基础。为支持造林绿化推进生态省建设,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将造林绿化列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致力推动创建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美之区"。  相似文献   

9.
武夷看绿     
武夷山我去过几次,每一次都被她的美所折服。但什么才是武夷山的真美,我一直在琢磨着。入夏,省政协第五党支部开展活动,我在这里住了两天。望着那郁郁葱葱的秀丽山峦,清澄碧透的淙淙溪水,呼吸着带着湿润的清新空气,我豁然开朗,只有绿,才是武夷山的真美。绿给了武夷山灵魂,绿给了武夷山生命,绿造就了武夷山千古流芳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绿满农家     
吴波 《今日浙江》2014,(7):55-55
正光秃秃的山体间,采石车来回不停地运输石料,车后是飞扬的尘土,一排排碎石机发出轰隆隆的噪声。这是义桥镇常见的景象。义桥镇石料资源丰富,在萧山拥有全区最多的矿山石料企业,最大吨位砂石运输车辆。开采运输石料产生的粉尘污染,成为义桥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有老百姓向我抱怨:大白天都不敢开窗透气,不然饭桌上又是一层灰。看着这漫天飞扬的尘土,听着老百  相似文献   

11.
花园村看绿     
骄阳下一片葱郁 ,碧翠中是一块块绿色 ,像绿宝石一样斑斑点点。这既是人为的境界 ,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北京海淀花园村顾名思义是花草树林的天地、百姓的村庄。现在的花园村虽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环抱 ,但执著的花园村人 ,正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着自己的绿色家园。走进花园村 ,我们被石子铺设的弯弯小路带入浓浓的绿色之中 ,顿时让人感觉到空气的凉爽宜人。眼前满是绿色 ,耳边听到喜鹊喳喳的叫声 ,扑入心肺的是幽幽的花香。在这植物繁茂的世界里 ,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雪松 ,巍峨挺拔 ,它伸着坚实的臂膀遮挡骄阳 ;那花期绵长、烂漫如火…  相似文献   

12.
绿满莲城     
绿,绿遍山川聚英华丽水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绿山、治水、丽城、美家园”活动。为此,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林地保护政策,制定了森林保护规划,坚决禁止采伐天然林  相似文献   

13.
绿之魂     
我深爱校园里的幽香和繁荫。千思万念所系,惟一个“绿”字了得。 暑往寒来,这方绝佳净土,始终保持着怡人的清雅。春之萋萋,夏之荫浓,秋之空灵,冬之青苍,绿之魂深情地依偎在层楼之间,留下一派“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景象。 徜徉在悠悠小径,极目望去,树的世界,花的海洋,令人生出许多遐想。 劲松泰然挺立。雪松伟岸,塔松敦厚,油松矫健,白皮松雄  相似文献   

14.
绿的使者     
距离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章古台苏木干歹嘎查约5华里的沙地里,座落着6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这便是全苏木远近闻名的“三八”红旗手、“女状元”席根小的家。席根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妇女,1989年嫁到这里,当时家境贫寒,住的是3间又破又矮的小土房,房子四面环沙,甭说在院外种地,就连在院子里种点蔬菜,一夜之间也被漫天的黄沙掩盖无遗。一家5口人仅靠村外甸子里的几亩薄田拮据度日,家里除了一匹马和几只山羊以外,再没有值钱的东西。穷则思变。一个变沙漠为绿洲的致富念头在她的脑海中开始升腾,她对公婆和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一…  相似文献   

15.
榆钱又绿     
这个题目想了很多年。因为每年榆钱都如约而绿,每年都会吃到姥姥蒸的榆钱饭,每年都会想这饭——真是一次比一次金贵了。我的姥姥和姥爷,普通得就像两棵老榆树。越老,枝干越粗粝,而每年春来,姥爷总要像青壮年一样爬到屋顶上去捋榆钱,一袋又一袋。姥姥便整日坐在春风里,眯着眼,一片一片地拣。仿佛一个春天的成果,便是姥姥被春风春日吹晒得黝黑的脸,和全家每人一份的蒸榆钱。榆钱饭,应该算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珍惜无比的食物了。因为每吃一口,都深切地知道,这是姥姥姥爷的双手和全情的付出。拣榆钱,是相当费眼费神的一件  相似文献   

16.
绿披连城     
到过连城的游客都会感叹.这里山青水秀,生态环境极佳。触目所及都是漫山遍野的绿,令人赏心悦目。看看眼前的情景,人们不会忘记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对森林保护工作给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绿染三秦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中,广大西部地区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发挥着半边天的伟大力量。近年来,西部各省区妇女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举全国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拉手互助活动,积极参与“情系西部、共享母爱”、“安康计划西部行”等活动,努力改善西部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本期刊登的“江山如此多娇”,着重展示“八大”以来,西部省区各级妇联组织带领广大妇女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绿在梅花山     
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首诗里,结尾两句让众多文学青年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19.
“造绿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富”,这是浙江许多地方主政者富有哲理的生态文化理念。如今,当你走进“七山一水二分出”的浙江,60.58%的森林覆盖率,不仅能使你享受到绿包的生态之美,更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0.
春风又绿     
陈志青 《统一论坛》2008,(2):F0004-F0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