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加强数字营商环境建设成为政府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市场活力的着力点,以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快速发展。青年群体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力军,面临着创业资金不足、帮扶力度有待细化、创业指引有待提升等三大痛点。本研究通过辨析数字营商环境的特性与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的痛点间联系,验证了数字营商环境对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梳理了当前国内经济发达城市在这方面的政策经验及做法,另一方面通过访谈调查进一步验证了数字营商环境对于青年群体创业活动存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营商环境的建设有助于降低青年群体的创业门槛,提高创业相关政务服务效率并提升整个市场的活力,进而促进了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存在于我国各高校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实际的"相对最优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基于对湖北青年创业学院模式的剖析,结合高校青年的特点和诉求以及社会对高校青年的要求和需求,对青年创业教育"学院型培养模式"的梳理,努力探索"战略定位科学化、学科建设系统化、资源整合多样化、对象覆盖全员化"的新模式,其实践与创新将给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兴事物,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商业大潮中的青年公益、创业趋势中的青年公益、国际视野中的青年公益、青年的公益创业与发展。青年公益创业成为公益服务与创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帮助社会人群,而且对于促进社会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可倡导友爱互助、推动公平正义、激发公民活力、繁荣社会企业和创新社会体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借助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会创业具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作用,可以发展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剂",实现青年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双赢。文章通过对滴水恩社会创业教育项目和青年任旭平创办四川旭平兔业的案例分析,聚焦乡村青年社会创业的具体实践,分析青年通过社会创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两种路径,为乡村青年开展社会创业提供建议,为我国乡村振兴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冯明 《青年探索》2017,(3):90-95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城市与农村市场双向流动。新兴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机会和空间,依托B2B、C2C、B2C等平台参与内外贸易活动,逐渐形成以"平台创业""政企合作""资源整合"为代表的电商创业模式。现实中,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面临平台、渠道、物流、资金、团队建设等诸多问题,需要地方基层组织引导,协同青年创业群体,从创平台、找销路、重物流、给政策、强培训几方面入手,为吸引、扶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赵文 《青年探索》2016,(6):62-6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再掀热潮。当前城市青年创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业大多处于准备阶段,对创业知识信息了解与掌握不够理想;创业动机总体积极,机会型创业占据主导地位;创业领域的选择理性务实,多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创业;创业资金来源多样,但以个人和家庭资金为主要来源。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一是缺少专业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二是创业所需的资金和信息不足;三是支持青年创业的环境与氛围较差。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做到:大力加强青年创业教育与培训,努力提升青年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建立高效便捷的青年创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使青年畅享创业信息资源;构建青年创业资本市场的支撑体系,使青年创业资金真正得到保障;积极打造有利于青年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健全青年创业政策、法律与制度,形成促进青年创业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05,(11):10-10
日前,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培养和扶持一批青年成功创业,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深入推进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进程中启动实施“成功创业计划”。  相似文献   

8.
杜娟 《小康》2008,(12):58-60
绥芬河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但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被称为"一个创业的城市、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是一个和谐的城市。"在中国雄鸡状的地图上,绥芬河位于鸡喙的下方:黑龙江省东南部,再往外一点,就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105年前,当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它作为中国铁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曾经进入过历史,然而,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绥芬河错失良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北京、上海、天津三个超大城市为例,从“城市促进青年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青年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了包括发展基础、宜业、宜居、宜育、宜乐5个维度44个具体方面的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得分。将2010—2018年CGSS微观数据与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数据匹配,探究青年幸福感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测算城市发展的主观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城市青年幸福感呈不断提升趋势,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与青年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不同阶层青年群体幸福感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其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应着力凸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做好普惠型青年发展服务,聚焦青年迫切需求,在推动城市发展中提升青年生活品质,建立健全青年发展型城市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就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关于青年创业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八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结论。但目前的研究在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年网络创业、NGO对青年创业的辅助和创业文化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