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会做小事,勤做实事,甘做苦事,勇做难事,乐做喜事,方能胜做大事”;“少玩点,多学点;少说点,多做点;少跟点,多想点;少要点,多给点”……  相似文献   

2.
有的领导上任伊始即旺烧“三把火”,大刀阔斧干“大事”,视关系人们生活的一些“小事”而不顾,结果是领导的“威信”树起来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有的领导上任后,没烧什么“火”,而是首先解决单位多年来水电管理松散、浪费严重的问题,由于他并没有因其事小而不为,结果是群众拍手称好,其威信也就不树自立。 上述两类领导由于抓工作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截然相反。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大事和小事的问题。其实,大和小是辩证的,没有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大事又从何抓起? 国家抓长江治理开发,抓三峡工程,抓京九铁路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大事。但这每一件大事都要靠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各个部门的事又要靠每个具体人分工合作来做;而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做起来恐怕都是一些具体的小事。这些小事做好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最终就促成了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3.
为扶贫村修一条砂石路,让山沟里的货物能及时运到集市上,对一个县里的部门来说是件小事,但对这个村几百户村民来说却是件大事。住在山边上的几户村民用上了电,看上了有线电视,看似小事,如果不是有关部门给予扶持,也许他们十年八载也看不上电视。对于群众,特别是目前一些生活还很困难的群众来说,像这样的小事很多,这些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时又难以解决,小事也就成了大事。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谋大事、办大事的同时,要乐为群众办“小”事。  相似文献   

4.
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别,而无贵贱大小之分。时下,却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大事”情有独钟,喜欢搞“大工程”,青睐上“大项目”,而对事关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小事”漠不关心、不屑一顾。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想大事、抓大事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小事,忽略小事。其实,抓小事同样体现领导水平。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对小事“感冒”,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愿抓小事。认为抓小事出不了政绩,显不出本领,劳心费力不少,弄不好还招惹琐事缠身,何苦呢?抓一些大工程、大项目之类的工作,既能在媒体上留声扬名,风光无限,还能为个人升迁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新常态下,领导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要想做成事,并且把事情做好,应该树立九种观念。大事微观。领导干部做事首先要分清大事小事,该抓的大事要抓住,该放的小事要放手。对于事关全局的大事,必须抓到位,抓到细节,不然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卓越的领导者"握沙在手,滴沙不漏"。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挥打仗,对重要战役指挥部署可谓精细入微。1947年10月山东解放区迅速扩大时,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小事多加注意,大事才能迎刃而解。笔者对此说法,持赞同态度。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小事、大事,要切实加以解决,说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和容易,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工作面广,加之受一些应酬事的困扰,他们往往会忙于去处理自己认为是大事的事,对小事较为轻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吕建江没有英勇壮烈的事迹,所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说,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吕建江未曾有"鸿鹄之志",也不会讲豪言壮语。他就想,多做点实事,多干点好事,老百姓就喜欢咱了。小事不小。想方设法把小事办好,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让老百姓喜欢咱,也未必不是大志向,"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相似文献   

8.
正在基层任职的领导干部常会有这样的感触:"我现在天天和村里群众打交道,发现群众最关注的事往往是一些党员干部眼中的‘小事’。对这些‘小事’,我们绝对不能小视,否则就可能出大事。"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只对大工程、大项目感兴趣,认为抓"大事"才容易出政绩,抓"小事"费功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些看起来"细小"的民生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4)
<正>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公务员而言,核心的服务就是将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对待,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群众路线体现在一些民生小事上,走群众路线,先要从方便群众做起。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这些干部们看起来的小事,对群众来讲都是大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苦衷,简化办事手续,节约群众办事成本,不能让老百姓来回跑,要将以前的"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只要善于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满腔热情地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之下,官员大都以"谦谦君子"自居,即使不是君子,也要伪装成君子。隐秘的权力斗争当然一直存在,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过激一点的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唇枪舌剑,也是有的。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的官员甚至是百官之首的宰相在上班时间打架,甚至打群架。"一言不合就动粗",古代高官打架,是故事,更是事故。  相似文献   

11.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有的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官”念意识浓厚,行动上难以融入农村:有的只想当管理员、不想当服务员,脱离群众,难以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有的政绩观发生扭曲,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想做大事,不屑做小事。这都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省委书记刘奇葆日前在调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时说,一个地方的“脏乱差”不是小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自己身边的环境都熟视无睹、管理不好,连打扫卫生都不愿做或者做不好,还想做什么大事、还能做好什么大事?我个人理解,所谓大事,即重大的或有意义的突发事件或事情。小事也称小事情,即人们常说的如打扫卫生的琐事,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5,(11)
<正>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把"谋事要实"摆在"三实"之首,可见其重要性。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关键要用"前瞻谋事、务实谋事、为民谋事"这三把尺子来量高低,着力夯实谋事基础,努力为群众谋福祉。前瞻谋事。前瞻谋事是前提。前瞻谋事重在前瞻,强调的是要有超前谋划。眼下,有的领导干部前瞻意识较缺乏,前瞻谋事的主动性不够,要么轻率定调,要么盲目决策,要么妄下结论。这样做的结果是,既浪  相似文献   

15.
正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宏韬  相似文献   

16.
正"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小事看担当"。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敢于担当是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一定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有在遇到大事、难事的时候挺身而出,才算体现担当精神,而忽视了平凡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也是一种担当,这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之年,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关键之年。各种严峻挑战"冰山浮现",横亘于前。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领导干部要观大势、谋大事。明确提出要重用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在能力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善于精于改革的行家里手。"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打破本领恐慌,成为符合改革发展需求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10,(4)
<正>扶持农民种一颗核桃树,五到十年后才会挂果、见效益。有多少干部愿意干这样的"傻"事?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存在重近轻远、重显轻潜的心态,一位领导同志在调研山区核桃产业发展时说,领导干部要少一些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多做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乐于创造"十年后政绩"。  相似文献   

19.
正要想亲民,必须便民,要想便民,就必须为民服务。作为基层组织,虽然位低,但为民服务的认识不能低;虽然官小,但对老百姓的责任不能小;虽然钱少,但为群众办的事情不能少。在农村,群众认可的党和政府形象,其实就是基层干部的形象。为此,作为基层组织一定要想群众之所未想,急群众之所未急,谋群众之所未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越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可见,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即老百姓所说的“官德”)建设不仅是关系到党风建设的大事,更是关系到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因此,《决议》要求“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中,有的为满足一时官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为饱尝一时色欲,包养情妇,嫖娼狎妓;有的为满足一时财欲,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有的为满足一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