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微信已经成为一款十分常用的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平台也凭借其自身优势,逐渐改变着信息传播模式,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势在必行。依据微信公众平台标题的特点,优化文章标题,对于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外代购、人肉回国、原单正品……随着国内消费群体的需求不断增大,海外代购已经不满足于在各大购物平台上驻足,而是将版图扩展到微信“朋友圈”当中,将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社交平台变成了争夺客源的新战场. 今年3月15日,《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开始正式施行,网购消费者的“后悔权”得到进一步保护.但在办法里,只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应当引导和督促平台上的网络商品销售者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并没有将所有网络平台都纳入其中.由此可见,微信社交平台并不属于网络交易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购买的商品或不适用该办法.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性格孤僻等消极影响,这是由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存在隐蔽性与匿名性等特点.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人际交往道德规范,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进行健康的网络社交,做正确的“社交网络人”.  相似文献   

4.
王琳 《检察风云》2014,(14):7-8
互联网传入中国20年,从精英舆论场到大众朋友圈,网络法律圈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随着社交媒体被广泛应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从私领域到公领域,国人的社交圈和话语权结构都在悄然进行着一场重构运动。2014年4月20日,是互联网传入中国的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不少法律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曹呈宏"刷屏了。在各色移动终端上实现的追思,总给人今夕何夕之感。作为中国第一代法律网虫,曹呈宏从早期的济南万千新闻组一直活跃到微博时代。但他错过了微信,错过了公众号,也错过了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网络法律圈。  相似文献   

5.
社交网络账号为用户与网络服务平台之间的服务协议,社交账号的继承问题本质上为用户对自己网络信息的支配权限界定,属于个人对其数据及信息的利用范畴。社交网络账户具有财产性、身份性与人格性多重法律属性。社交网络账户具有可继承性,其性质、用户协议及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均不排除账号继承的可能性。社交账号继承规则的构建首先需要区分社交网络账号本身与账号中存储的信息,其次根据社交性网络账户的类型构建不同维度的继承规则。账号内存储信息的继承应当优先保障用户的自主权,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化信托的模式实现,保障用户决定是否允许继承的自主利益,并消除社交账号继承中的负外部性。同时《民法典》第1122条规定的“遗产”的内涵应当做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进一步创新和扩展办刊工作的空间,同时更好地促进我社刊发的学术成果的传播,及时服务读者与作者,我社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信息如下:一、微信公众平台名称/微信订阅号中国法学杂志社二、主要功能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现存的主要表达渠道。自媒体,简单的来说,就是依靠网络把自己活着品牌推广出去,引起共鸣,扩大宣传力度。安防行业作为专业行业,受众群体相对集中,有别于大众消费品传播对象的普罗大众,其传播更易形成一个圈子。长期以来,安防企业传播宣传载体大多选用专业杂志,专业网站等。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微博、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安防行业,成为企业营销模式的新型利器,也逐渐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网络媒体,已受到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社交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融合,虚拟与真实融合的特性,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人格素养、人际交往等行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理念予以创新,并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应对措施予以革新,对树立大学生正确应用社交网络观念有关键性的作用,文章试通过加强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的监督管理,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对大学生塑造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的相关研究,包括老年人的权益保护、老年犯罪问题等也应该受到重视,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尤其缺少对老年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老年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报告。本文就老年精神病人的犯罪问题及民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网络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与保密性,上网也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接触并沉溺于网络构筑起的虚拟世界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现。网络社区中日渐兴起的"网络婚姻"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