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红楼梦》与《肉蒲团》之书名与题旨实出一辙,总体构思如一,都有"一僧一道";未央生是"皮肤滥淫"的贾宝玉,贾宝玉是"意淫"的未央生;《肉蒲团》"花册"是《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册子的蓝本;两书有共同的小说理论甚至习惯用语。曹雪芹应该读过《肉蒲团》,《红楼梦》受《肉蒲团》"直接的影响"多而显。这既是《肉蒲团》对后世影响的一个亮点,也是已经难得有新发现的"红学"的一个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周汝昌先生所著《红梦楼新证》(以下简称《新证》)一九五三年初版问世,一九七六年增订重版,篇幅较旧版扩充了一倍以上,征引繁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并不经见的资料。作为一部材料考证的专著,对于大家了解和研究《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很有参考价值。本文拟就该书撮叙有关曹寅兼理两淮盐政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谢慧 《人民司法》2023,(15):20-21
<正>正在为没能抢到舞剧《红楼梦》的票而深感遗憾的我,没想到去了中央党校竟然有舞剧《曹雪芹》在等着我,这也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舞剧以序:百年怀想,四幕:知交京华、空劳牵挂、如梦大观、只立千古以及尾声为结构,通过大量时空交错手法,用抒情写意和直击人心的舞蹈语汇再现了曹雪芹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十年泣血创作《红楼梦》的独特经历。  相似文献   

4.
为了逃避残酷的文字狱,曹雪芹故意将《红楼梦》的背景由清代移到汉唐,声明《红楼梦》毫不干涉时世,把叛逆者贾宝玉塑造成混世魔王、“呆爷”。  相似文献   

5.
阿平 《检察风云》2011,(20):62-62
不由想到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你不知道在网上与你聊天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当然,这句话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无可捉摸。《红楼梦》有句诗,特能概括网络的虚拟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用它来形容太虚幻境,其实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开卷,曹雪芹就“提醒阅者”:“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这段话清楚地说明,《红楼梦》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能不能正确理解“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特点,是能不能正确阅读和评价《红楼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领域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研究《红楼梦》的这个特点,有助于理解它的政治主题,对地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红楼梦》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在毛主席《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以及其他有关论述的光辉指引下,广大工农兵和革命知识分子,联系现实斗争,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广泛、深入地开展评论活动,进一步批判了新、旧“红学”和修正主义“红学”的谬论。据不完全统计,文化大革命以来,各种报刊总共发表了将近五百篇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出版社、高校学报所出的研究专著和评论专辑,共有十余种。这些专著和评论文章,少数是研究新发现的版本和资料的,多数则对《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真实、曹雪芹的世  相似文献   

8.
由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在文学水平上当然比不上曹雪芹写的原著,不过也许因为高鹗是个官员身份的"业余作家",后四十回里有一些官场细节的描写还是很传神的。  相似文献   

9.
苏幸 《法制与社会》2014,(13):31-32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至高代表,能从中看出清代各种各样的生活习俗、法律制度。《红楼梦》主要围绕贾府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以宝玉、黛玉、宝钞三个人之间的曲曲折折为一条线索。本文将试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作为资料,采用"互证互释"的方法,截取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人的爱情生活来探讨分析下清代的婚姻法律制度,探析封建社会中法律制度是如何真正运用于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10.
公款吃喝一直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中央的“八项规定”下发以后,公款吃喝之风有了明显收敛.但在一些地方或少数人仍心存侥幸,或铤而走险.议论之余,如果去翻翻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看看那里面关于公款吃喝的描述,肯定会生出许多感慨来.  相似文献   

11.
散韵相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点之一。早在唐代,由于诗歌盛行,一部分热衷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在传奇小说中夹进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宋、元的话本小说,作为说唱文艺作品,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谚语、成语,以及文人的诗词歌赋。这些小说中的韵文,一般来说,并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但是,夸饰作者吟诗才华的陋习,以及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缺点却十分明显。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方面继承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洗旧翻新”,创造了借助韵文,刻划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新经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共有一百四十多首诗词曲赋。其中绝大多数为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服务;有一些直接表明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对题材的评价;还有些则适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四回讲葫芦僧贾雨村发迹补授了应天府,碰到了纨绔恶少薛蟠打死冯渊的人命案,原想秉公执法,但当门子递上“护官符”后,便徇情枉法,胡乱断案,终使冯家有冤不能伸,而薛家倚财仗势,逍遥法外。这是曹雪芹对我国封建社会司法腐败的血泪控诉。而今时代不同了,可以肯定,在社会  相似文献   

13.
"大有大的难处"出现于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第六回,系贾府管事王熙凤对刘姥姥所言。刘姥姥作为少见世面的典型,参观考察过程中,对贾府的气派与阔绰表现出非常敬仰,于是王管家半带炫耀半真情实感地说:"外面看着虽是轰轰烈烈,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此语随着《红楼梦》流传甚广,颇受肯定。窃以为,作为国内最大的博物馆——故宫所受的权利困惑,大约也属于"大有大的难处"典型之一。因此,对于由于"大"引发之"难",  相似文献   

14.
“红学”研究 ,不能以曹雪芹生平家世考证和版本考辨为归宿 ,而应当回到《红楼梦》这部小说作品本身。“红学”中的一些难解问题 ,应当用文艺学的眼光来审视 ,否则便会越解越远 ,越解越乱。“红学”归去来 ,乃是回到研究对象的艺术天地 ,认识美 ,理解美 ,发现美 ,重新获得“提问”能力 ,推动这门“学问”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学”研究,不能以曹雪芹生平家世考证和版本考辨为归宿,而应当回到《红楼梦》这部小说作品本身,“红学”中的一些难解问题,应当用艺学的眼光来审视,否则便会越解越远,越解越乱。“红学”归去来,乃是回到研究对象的艺术天地,认识美,理解美,发现美,重新获得“提问”能力,推动这门“学问”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物     
胡玫:红楼梦难圆新版《红楼梦》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9月16日,有媒体曝出导演胡玫已经与制作方北京电视台以及华录百纳解约的消息,并报料说执导过《大明宫词》的导演李少红已经接替胡玫出任新版《红楼梦》总导演。而胡玫与制作方的这  相似文献   

17.
小说得以传世,必有其精彩与独到之处,而能传世百年,并走向世界,其研究者均能自成体第,结为社团、定期出版、出刊的,在中国,唯有被人们称之为子古奇书的《红楼梦》文以载道,传世之作更是如此。“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旷世佳作(红楼梦),在书中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迷宫与悬念。以作者曹雪芹的功力,此“言情小说”,大可不必让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成书,既如此,那曹公又为何呢?近二百年来,围绕此书,旧红学派、新红学派百花齐放,考证派、索隐派百家争鸣,但这些,都属君子之争,无是非之分…  相似文献   

18.
漫话金菊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诗,使菊花更成为高洁隐逸的代名词。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在咏菊诗中所赞咏的:“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孤高自许的林妹妹以菊花自喻,发出了“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长叹。  相似文献   

19.
何兵 《中国司法》2004,(8):39-39
律师向法官行贿并非新闻,暗地里向审判官行贿是讼棍们祖传秘术。让人拍案惊奇的是,这位律师竟然将历来暗地里进行的潜规则公开化,合了一句成语——贿赂公行。讼棍并非是我们时代的新产品,它是专制权力的“传家宝”。宋人在《戒讼录》中曾以歌谣的形式唱道:“些小言辞莫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陪茶酒,赢得猫儿卖了牛。”为何赢了猫儿卖了牛?因为牛被松棍和贪官污吏们合伙吃了去。讼棍们是如何工作的?曹雪芹在其名著《红楼梦》一书中介绍了天下第一能干、漂亮的讼棍王熙凤的入道过程。做托的是馒头庵的老尼。案情是这样的:一个大财主的…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里,梦中的贾宝玉遇到了袅娜翩跹的警幻仙姑。仙姑邀请宝玉到她居住的太虚幻境一游,“忽见前面有一座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特别是上半联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可谓是《红楼梦》最有名的偈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