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河北省委会腐败现象是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件事。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距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建议从多方面着手,将反腐败斗争更加深入扎实地...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这不仅向全党全国人民表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的坚决态度,而且也为我们今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4.
基层腐败的存在直接损害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与公信力,也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要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铲除基层腐败的土壤,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肚利之本。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完成的”。反对腐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自身建设方面所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这就把反腐败的问题再一次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党的历史证明,每个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经受执政考验、国内外风险考验和拒腐防变考验的强大思想武器。而腐败现象的滋生,严重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了“三个代表”要求的落实。因此,我们要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必须抓好反腐败斗争,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要坚持群众路线郭桂昌一、惩治腐败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其一,腐败现象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广大群众对腐败现象的愤慨,要求惩治腐败的强烈愿望,是我们反腐败的基本力量。其二,领导于部生活在群众之中,谁优谁劣,群众心里有一杆秤;尽管腐败行为形形色色,有的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万绍华,任大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其一贯主张和应尽天职。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开展了同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坚决斗争,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经受住...  相似文献   

9.
腐败不得人心,腐败亡党亡国。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同腐败现象作了坚决的斗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党能够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人民的支持,克服腐败现象。”这是党心所向,这是民心所愿。  对腐败和反腐败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也就是在认识上要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要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十五大以来反腐…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九十九年奋斗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不仅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史,而且也是一部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奋斗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把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并持之以恒抓下去,不断取得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世界流行病”、“灰色的瘟疫”。对于腐败现象的极大憎恶和对反腐败斗争大见成效的渴望,汇成一股强烈的社会思潮,清除腐败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国为此殚尽竭虑,采取了很多措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最终消除腐败现象呢?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答案:“还是要靠法制”。①  一、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呼唤法制  通常所说的“腐败”,主要是指政权机关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据中央纪委的报告:1992年10月至1997年6月,全国纪检…  相似文献   

12.
是近几年,中央坚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经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大了力度,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起了积极的作用。最近中央披露了王宝森等人的腐化堕落事实,更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仍在蔓延。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o年远景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在建设和改革之中的反腐败面临的现状,认清反腐败是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从而牢固树立把反腐败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的观点,在“寓”字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曾繁茂日益滋生蔓延开来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影响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严肃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鼓励、动员、支持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反腐倡廉的实践反复证明,要想有效地遏制和逐步消除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是...  相似文献   

16.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党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在我国的滋生蔓延引致了多方面异常严重的危害。若干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群众强力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但新近许多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社会变革期多重复杂原因使然,现实中的腐败现象仍是打而不衰,一些层面和环节上问题依然严重,不断披露出的大案、要案令社会震惊,警示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是严重的任务。   今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个时期里又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从严治党治政,这为举国上下更坚决、更有力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不能不从更高意义上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党的十五大也指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充分显示了法律制度对于反腐败斗争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进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以后,国家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而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正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大敌。反腐败斗争要靠法制进行,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反腐败斗争最终能够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令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建立健全惩治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不正之风等三项工作的成效都是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但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在一些方面和一些问题上还在滋生蔓延。有两点很说明问题:一是顶风作案突出。新发生的案件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大案要案一直居高不下,一些重要部门的腐败现象并没有被遏制住。二是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腐败问题仍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反腐败斗争不能只是停留在治标上,而要去认真研究和解决引发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第一,腐败问题不从源头上抓,只是事后去查,就会使反腐败斗争始终处于“扬汤止沸”的被动状态,造成查不胜查、堵不胜堵的波动局面,甚至有时会顾此失彼,被腐败现象牵着鼻子走,也就根本谈不上步步深入了。第二,腐败问题不从源头上抓,只是事后去查,就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就难于巩固反腐败的成果,被查处和惩治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一遇适宜气候就可能故态复萌,或以新的形式出现。第三,腐败问题不从源头上抓,只是事后去查,反腐败就只能得到“亡羊补牢”的效果,虽然为时未晚,但也已造成了损失。反腐败的根本目的恰恰是为了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