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关系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纵比”与“横比”,以及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的方法,为人类认识事物打开了一扇大门。 有纵比——比古往今来;有横比——比左邻右舍。据说时下有人只爱横比不爱纵比,说纵比无非是忆苦思甜那一套,往后看不往前看。笔者愿凑个热闹,也来作一次横比。 先说住房。 报载:1989年岁尾,美国中北部突遭寒流袭击。几个州风雪肆虐,气温骤然降至零下30到40华氏度。圣诞节之夜,一些原来可以蜷曲在建筑物通风口,借助漫溢出来的暖气余热暖暖身子的无家可归者,却因一些办公大楼节日停放暖气,不得不在刺骨寒风中瑟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1991,(50)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接受美国《华盛顿时报》原主编采访时,说:“中国的人口大约是美国的五倍,中国的在押犯总共128万,而美国就有100万……”。 常言说,有比较才能有所鉴别。这两组普通的数字,放在一起,很能发人深思。看来,比较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比较可分纵比和横比两种。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的好多年里,我们比较侧重于纵比:以过去的落后比今天的进步。这种比较是必要而有益的,可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4.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扩大,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增加了了解,发现当今世界上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比我们快,实力要比我们强,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于是就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有发言权。为此,本文以“从两种社会制度比较中谈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5.
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把我国引向资本主义歧途,除了提出“全盘西化”反动纲领外,还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提出许多反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混淆是非。主要的有: 一曰“社会主义无优越性论”,他们说社会主义“充满了弊端”,“一无是处”,宣扬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纸上空谈”。结论是:应用资本主义取代和改造社会主义。怎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过去我们曾经理直气壮地宣传过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发达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对这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如果没有这个优越性,社会主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上,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要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这是当前十分突出的一个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多年来,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攻心战”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加上东欧局势的变化,使“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谬误流传,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因此,正确地阐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地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是帮助人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理论误区,有必要加以澄清。一、在认识对象上的理论误区 1、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他所体现的优越性是全面的、充分的,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们思想觉悟的  相似文献   

8.
前一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一些人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趋同论”甚感兴趣。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大加宣扬,其实质和目的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是否已出现了“趋同”?能否“趋同”?认识这一问题。读一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的《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是十分有  相似文献   

9.
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等人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个观点,是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他们说,中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失败的”,“社会主义有啥优越性?你讲不出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比较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应当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全面的比较。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在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文化上,提倡集体主义的思想,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相关系,有健康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方面。这里着重谈谈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建国30多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国内外公认的。如果要作比较的话,我们通过一些统计数学,可以请楚地看到以下几点基本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在这场风波中,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搞政治阴谋的人之所以遭到了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人民不愿受剥削受压迫的本质,在于他们是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而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么,中国为什么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何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一些问题,究竟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体制的原因?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而二者发展不会“趋同”和“融合”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认识,从深次层上分清是非,坚信真理,才能自觉地抵制和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11.
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世界,生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都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并且会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就是把我们国家的某些落后面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用来论证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进而主张全盘西化,即资本主义化的。有些同志也由于进行比较的方法不科学,因而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一些疑问。因此,在进行两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论述社会主义制度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说我们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比资本主义更多更大的优越性。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当然,并不是说不能讲社会主义优越性,而是这样讲并不能说清楚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合理、科学的原因,并不能深刻地说明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说到底是指方案而言的。方案可以多种多样,因而是可以选择的。而社会文义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阶段是不可逾越的,非走不可,因而对它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正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了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科学社会主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对党校学员讲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时,主要围绕端正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和探讨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个中心,着重讲清五个内容,这就是:抓住一个根本,掌握一个过程,认清一个途径,明确一个关系,树立三个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只要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始终就有常谈的必要。但要谈得深入人心,坚定人们的信念,就需要有理有据,抓住实质。因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全面辩证的、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学说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理论优越性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普遍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设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容观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一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方式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一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优劣和生命力的比较,首先不是作为理论问题,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实运动摆在人们的面前,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较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主、客观的统一。对这一观点,我以为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优越性的客观性决定优越性的发挥,而人们又总是从优越性的发挥去认识优越性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优越性的发挥需要通过人们的实践,即通过人们的努力,正确运用和发挥优越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也就不成其为问题。近几年,为什么却成为问题了呢?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实践证明,理论创新拯救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理论创新是连接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成就集中标志的“两个解放”,即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的关键链环;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新,迫切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问题,并预示着“两个复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复兴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谈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有人总爱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去比较,并且轻率在作出结论:中国太落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优越性。方励之的话就更加“尖端”了,他说我们“三十年干的事情”“是失败的”,竟然一口否定社会主义。为什么他们会得出这样极端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科社教材均毫无例外地认为,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必然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得多。这种优越性最终应当从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发展的终极因素中体现出来。本文要提出讨论的,并非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须具有这个基本特征或优越性,而在于:科社教材在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基本特征时,忽视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分析,容易使人们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基本特征的理解上造成错觉,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带来困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含义 1.从社会主义优越性概念的内涵来理解,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指社会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社会制度远为先进的独具的本性。 2.从社会主义优越性概念的外延方面进行概括,指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优越,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优越,并认为不能把社会制度和社会现状这两个既有联系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