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全国解放后,建设新中国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根据决议的精神,建国以后继续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使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在迅速恢复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使新民主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增加,一俟条件成熟,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为了贯彻决议精神,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时,为提出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做准备,在连续召开了几次中央书记处会议以后,毛泽东于1953年2月上旬,离开北京沿长江到部队、城市、农村,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随去的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梁秀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就是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又是当时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3.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从而使我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对建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但问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怎样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初设想是:先建设新民主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再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完成,党决定“趁热打铁”,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战略。到1956年,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诞生前后,毛泽东曾设想,中国革命胜利后,先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然后直接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的这种思想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评价这种转变、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呢?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部分。新民主主义社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钱小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穷二白的国民经济也等待着新生的人民政府去恢复和发展。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周恩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方针、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8.
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其在建国初期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营经济是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之一。其大部分是在革命胜利后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逐步收回的英美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公营经济转变而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对于彻底改革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在我国顺利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起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河 《唯实》1993,(11)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纠正了陈独秀主张先建立资本主义、再建立社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主张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左”倾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成功地领导中国革命经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地位。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之后不可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建立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 ,从而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实践中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又发生嬗变 ,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是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这个理论经过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时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四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典型特征,是马列主义理论在我国成功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再析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我党的建国指导思想.刘少奇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构想,即“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对此问题的研究迄今仍很薄弱.笔者认为,在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之后,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科学内涵.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  相似文献   

14.
夏道汉 《求实》2001,2(1):17-19
毛泽东关于以和平方式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本文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初期和 195 2年前后毛泽东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中 ,分析了毛泽东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社会历史条件 ,论述了毛泽东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黄爱军 《世纪桥》2004,(2):14-16
立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始终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必须具备必要的政治经济条件,并认为这个时间是相当长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1]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在通过《共同纲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曾有党外人士向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的计划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之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 ,是建国前夕确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一项内容。选择实行这种“新民主主义的计划经济”,既有深刻的思想认识背景 ,又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中国革命胜利后不久,毛泽东即把原先"将来"过渡的设想,调整为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多种观点。本文试就这些观点作一综述,并相应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发展观”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东西方对抗和冷战的国际背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开拓性地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使赢得独立和解放的新中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建立起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选择按照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一生,给我们留下的理论遗产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包括利用和学习本国的、外国的资本主义的思想。本文拟就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来利用本国的资本主义?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基于对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的分析而作出的。建国头三年,通过党的“公私兼顾”方针的贯彻,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随着其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以致于出现“五毒”行为,损害了国家和工人的利益,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由此加深。其二,工人要求政府对资本家卡得死,“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