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发展蔡奕俊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88.36%集中在东南亚地区①。相对于欧美华人社会享有的“人才库”之誉而言,东南亚华人社会素有“钱库”之称其拥有的资本占海外华人总资本的70%②。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社会丝济生活中,一直扮演...  相似文献   

2.
战后,东南亚国家出现大量排华、反华运动。本文试图从种族支配主义角度分析东南亚排华原因,即东南亚的主体民族要建构自己在政治与经济上的支配地位。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人在私人经济方面相对于原住民群体占据着优势地位,这与原住民要在经济上建立民族经济支配地位形成了冲突,故当地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排斥、限制华人的经济力量,并且由此涉及华人的认同问题、公民身份问题和政治参与问题。"华人支配国家经济"是东南亚各国对于华人族群的刻板印象,本文认为华人并不是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支配者,国营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才是东南亚真正的经济支配力量,华人只在私人经济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东南亚的原住民族群要建构和维持自己的种族支配地位,这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适应的一个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集团走向跨国经营─—东南亚华人跨国公司特点研究陈乔之前言1989年5月和1993年11月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汕头大学召开的两次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分别提交了题为《试论战后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和《试论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四化”及其影响》两...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中国的崛起对东南亚区域以及当地的华侨华人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些变化的学术与政策意涵?具体来说,这些问题涉及三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主体: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自身,东南亚华侨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国的角度和立场。本文认为,中国的崛起及其与东南亚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成为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变迁重要的外在因素,并通过国内政策而内化。当今及未来的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既面临众多的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是梁志明先生的一部新作,内容涉及东南亚历史、殖民主义史、华人与华侨、越南的改革以及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等问题,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从中可以窥出作者在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上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的崛起及其宏观环境的分析李植林华人企业集团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是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现象。作为东南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企业集团在各国经济大舞台中的表现日益突出,其崛起也与东南亚各国国情息息相关。本文试以泰国为例,对其...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各位作者、读者与学界同仁:2017年是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拟于7月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东南亚研究》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秉承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办好刊物、出好文章的优良传统,自1959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与学界同仁的支持下,发表了大量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成果。可以说,《东南亚研究》参与、见证了暨南大学及我国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发展历程,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窗  相似文献   

8.
略论东南亚华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华人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零售商、小商贩、中间商到工场主几个阶段.二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它与所在国民族资本相融合,成为所在国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在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华人经济在东南亚国家早期经济开发、促进所在国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济的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燕慎 《当代亚太》2003,(11):28-31
战后海外华人经济经历了缓慢增长与迅速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作为华人经济活动主体的华商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战前的独资企业、家族企业 ,逐渐发展为合股公司、控股公司和跨国公司 ,各国华人资本相互渗透 ,组成若干华资集团。在战后东亚经济崛起的进程中 ,华人资本在推进东亚、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通过文化、对外援助和参与区域合作机制等方式积极开展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华侨华人是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特殊群体,尽管在历史上曾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排挤打压,但近年来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因此,整合华侨华人的优势资源,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有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陈乔之:"献身东南亚研究事业,我无怨无悔" 本刊编辑部: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陈乔之:暨大的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起源于1927年上海时期的暨南大学建立的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当时暨大聚集人才,开展南洋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可以说是开了中国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之先河.抗战期间暨大沦陷,南洋文化事业部停办,人员也失散了,其中一些人到了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学会,继续从事东南亚和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以后来我们跟新加坡南洋学会的联系比较多.  相似文献   

12.
按语     
正2019年9月29日,本刊与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合作举办了"东南亚政党政治与对外关系"专题研讨会,聚焦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政党政治变化,并且试图通过这一堪称一国内政外交的"枢轴"视角,切入和把握诸东南亚国家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这也是本刊志在把握东南亚研究主流话语与叙  相似文献   

13.
战后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教育政策·朱天慧·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基本经历了从苏加诺时期的自然同化到苏哈托时期的强迫同化的演变过程。①印尼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教育政策,也发生了自由放任到管制以至最终禁绝的变化,本文将就此问题加以论述。从自由...  相似文献   

14.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或有讹误与疏略之处.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提出较为清楚准确的表述,以供学者了解暨大校情以及进行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史回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感到在日本生活幸福的华侨华人的比例,与地震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分析问卷结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留日学生减少、新华侨华人归国人数增多的现象,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将面临成长停滞或规模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风雨四十年:在大陆与台湾间的东南亚华人蔡奕俊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华人一直与中国大陆及台湾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0年代后,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政治影响下,海峡两岸关系逐步从对峙走向缓和。两岸关系的变化发展,使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试析印尼对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印尼政府对华文实施了各种政策和法令,经济上限制、利用华人资本,文教上限制、消除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对华人实行全面的同化,其结果是华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华人认同东南亚社会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地区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其中,广大华侨华人的价值取向与归属观念的变化尤为突出。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地华人认同并逐步融合于当地主流社会,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洋洲地区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的移民选择地之一。随着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综述梳理和评述了有关大洋洲华人史的演进脉络与华人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论著。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二次大战前为第一阶段;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70年代末以来为第三阶段。纵观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力量有待加强;(2)经过深入研究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著较少;(3)对大洋洲不同国家华侨华人的研究程度明显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人口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及影响因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应被视为新华侨华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大约3500万,美国华人有330万,加拿大华裔有120万.美国和加拿大新增加的华人人口中,新华侨华人约占2/3.加拿大的新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移民基本上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从1970年开始,华人集中而居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区域分散化趋势日渐明显.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很多.但是,新华侨华人中贫富差别严重.影响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的因素有:美、加、中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放宽了对移民出入境的限制;华人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影响了其职业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也对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