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台声》2006,(10):36-36
9月27日上午,国台办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就陈水扁抛出“宪改”涉及“领土”变更议题表达严正立场。他表示,我们反对“台独”的立场绝不动摇,对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绝不容忍。李维一在27日的国台办记者会上表示,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在深陷困境的情况下,于9月24日抛出“宪改”涉及“领土”变更议题。民进党中常会决议,要在已研拟的“宪改”草案之外,再研拟一套含有“台独”主张的“宪改”草案。民进党有关方面已开始着手研拟。这表明,陈水扁为了一己之私,再次公然背弃他自己一再重申的…  相似文献   

2.
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先后提出了“公投制宪”、“催生新宪法”、“第二阶段宪改”等主张,其目的是彻底去除台湾法律体系中的“法理一中”架构。但是陈水扁为了掩人耳目,在“宪政改造”的具体内容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新闻自由”、“18岁公民权”等;在政治手段上则强调自下而上,并与选举动员相结合。然而,没有国民党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陈水扁推动的“新宪公投”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不面对贪腐、回避道德谴责和人民呼声的陈水扁,妄图用“宪改”换“保权”,即使在施明德来看也是不可能的。施明德领导的反贪腐运动已经进行到新阶段。台湾各政治势力领袖开始协商退场机制。这一系列退场机制中隐含着陈水扁和民进党摆脱困境的招教。很多迹象表明,“宪改”是陈水扁摆脱困境的下一步棋。一、陈水扁认为“宪改”可以化解当前危机  相似文献   

4.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张莉 《两岸关系》2006,(3):16-18
陈水扁自2005年以来,在两岸关系上频频抛出“独”意颇浓的新言论,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然而,究其实质便会发现,这些言论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是为了“公投制宪”作准备,也就是说,陈水扁已经正式迈开了推动法理“台独”的步伐。陈水扁近期“台独”言论及其实质2005年5月19日,陈水扁在台湾“国民大会”选举落幕后即表示:“全面推动‘宪政改造’工程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6月7日,在台湾“国民大会“复决”通过所谓的“宪法修正案”后,陈水扁即提出:“将正式激活第二阶段‘宪改’”,“希望在卸任‘总统’前,能为台湾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7,(1):67-68
鼓吹“宪改”的台湾当局近来显得急迫狂妄.就在吕秀莲通过视频会议公然向美方喊话“台湾有能力制造核武”风波未平之际.1月18日陈水扁幕僚长、现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唐山在台南市举行的一场“宪政”座谈中又口出狂言,宣称为了“宪改”.台湾要不惜与美国翻脸.要准备跟美国“冲突一次”。“台湾不只是好孩子,也要让美国知道.有时候也是麻烦制造者”。陈唐山这番言论着实让岛内外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1):91-91
新闻事件:一段时间来,陈水扁频频抛出“台独”分裂言论,提出今后三四年内将终结“中国宪法”,在2006年推动公投复决“新宪法”草案,“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并在2008年实施,强调有关“宪政改造”的争议,不应把重点放在“修宪”与“制宪”的文字之争,而要专注于“宪政”改造所带来的实质改变: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自去年底“三合一”选举惨败后,虽强调反省、检讨,却并未如外界预料向中间路线调整,淡化“台独”路线,发展两岸关系。相反,却大肆升高“台独”调门,决意紧缩两岸关系,全面向深绿转变。一(一)不断升高“台独”调门。陈水扁元旦讲话“台独”调门之高为近年来少见,公然鼓吹“法理台独”,表示“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在第二阶段“宪改”问题上,陈水扁不顾在野党的强力反对,表示了坚决推动的决心,宣称“宪改”是台湾“国家的总目标”,将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全力推动,同时夸下海口,叫嚣2007年一定举办…  相似文献   

9.
李家泉 《两岸关系》2003,(12):17-18
陈水扁在今年9月民进党党庆17周年时,喊出所谓“2006年催生台湾新宪法”。不数日,又在民进党一次中常会上表示“新宪法版本将由公投决定”,以“公投”来完成“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10.
金奕 《两岸关系》2006,(3):22-23
1月29日大年初一,陈水扁在台南县麻豆国中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时宣称,“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要考虑以台湾为名称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希望今年内将台湾‘新宪法’定稿,明年举办‘新宪公投’”。陈水扁的这番言论,公然背弃其“四不一没有”中有关“不废  相似文献   

11.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并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动。在大陆的强大压力和岛内民意的反对下,陈水扁当局的图谋面临重重困难,但是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本质没有改变,企图通过“第二阶段宪改”制定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的目标没有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Z1)
鼓吹“宪改”的台湾当局近来显得急迫狂妄,就在吕秀莲通过视频会议公然向美方喊话“台湾有能力制造核武”风波未平之际,1月18日陈水扁幕僚长、现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唐山在台南市举行的一场“宪政”座谈中又口出狂言,宣称为了“宪改”,台湾要不惜与美国翻脸,要准备跟美国“冲突一次”。“台湾不只是好孩子,也要让美国知道,有时候也是麻烦制造者”。陈唐山这番言论着实让岛内外引起强烈震动。陈唐山是留洋海外的“独派大佬”,1935年出生于台南县盐水镇。195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大气物理系,1964年赴美留学。在美期间,陈唐山与陈以德、蔡同荣…  相似文献   

13.
从1990年至2000年,李登辉打着“民主、改革”的旗号竭力推动“宪政改革”,先后进行了六次“修宪”,其基本核心就是要改变台湾既有“一中”框架下的“宪政体制”,为实现“台独”做准备。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当局以“深化宪政改革”为口号全面推进“法理台独”,先后实现了“废除国大”、“公投立法”、“公投入宪”等目标。未来两年中,“公投新宪”将成为陈水扁当局落实“法理台独”的主要目标,两岸关系也将因此面临更为复杂而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07,(7):4-4
去年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陈水扁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迟迟无法付诸实施,陈水扁所谓的“新宪公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8日凌晨,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所谓的《公民投票法》,这是陈水扁从“渐进”式台独向“实质”性台独迈出的重要一步,不但造成台湾政局混乱,而且把两岸关系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台湾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自1986年成立以来,一直把“公投台湾前途”作为自己的政治理念。1991年10月,民进党在其第五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台独党纲》中就声称“基于国家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省住民及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1999年5月,民进党八届二次会议又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再次提出“台湾是…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5月20日发表其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就职讲话后,台港澳舆论普遍关注陈水扁讲话中有关两岸关系、“宪改”等敏感问题方面的措辞,其基本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曹骏 《统一论坛》2006,(6):25-28
以“法理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自成立至现在,炮制了诸多旨在改变台湾政治地位,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台独”谬论。在这些“台独”论调中“,台湾地位未定论”则被民进党奉为“法理台独”的理论基础。陈水扁上台后所鼓吹的诸如“公投、自决、制宪、修宪、宪改”等等“台独”主张,无一不与这个违背逻辑常识、罔顾法理的奇谈怪论相联系。因此,弄清此论的出笼背景,揭露其荒谬以及建立在此论基础上的“法理台独”的违法性极有必要。“台湾地位未定论”出笼的背景几十年来,“旧金山和约”、“华日和约”一直被“台独”鼓吹者宣扬为“台湾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6,(12):10-11
虽然陈水扁因涉嫌弊案陷入内外交困的环境中,但是他试图通过挑起统“独”和省籍对立转移社会舆论焦点,尤其是谋求通过“宪改”推动“台湾法理独立”。2006年10月15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大老辜宽敏  相似文献   

19.
一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不仅全盘接受了李登辉本土化的政治遗产,而且进一步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继续走“台独”路线,他完全违背“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大搞“宪改”,向“法理台独”迈出危险的一步。“住民自决”、“公民投票”是陈水扁和民进党一贯奉行的政治理念,既是其谋求“台湾独立”的重要手段,又是对抗“泛蓝”阵营与反制中国的工具,工具性和目的性兼而有之。而台湾部分人的非理性政治心态,恰是陈水扁和民进党推行“公投”的社会基础。陈水扁和民进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理念,利用执政优势精心设计议题来挑动选民最敏感神经,借机煽动民…  相似文献   

20.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05,(11):21-23
自6月上旬台湾任务型“国民大会”正式通过“修宪案”后,台湾当局随即启动第二阶段“宪改”,积极设法大力加以推动。主要考虑“宪改”内容。关于第二阶段“宪改”的内涵,民进党当局的初步考虑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决定政府体制和政府权力的划分”。主要包括未来是采行“总统制”或是“内阁制”;是继续维持“五权宪法”还是实施“三权分立”,最近又出现有意将“监察院”与“考试院”合并的声音,如此将形成“四权”分立;精减地方政府层级,包括省政府组织的存废以及地方政府层级的缩减;兵役制由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或二者兼之。二是“充实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