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陈康祺的《郎潜纪闻》己载了这样一个人,陈瑸“凡二十年,未尝挈眷属,延幕宾.公子旷隔数千里,力不能具舟车,一往省视.仆从一二人,官厨以瓜蔬为恒膳.”说的是陈殡在外面做官20年,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竞苦于路途遥远,缺少路费盘缠,难以成行,一次都没能去看望父亲.陈瑸也没有幕僚,只有一两个仆从,经常以瓜果蔬菜为食,没有肉吃.这简直不是做官,而是做和尚的节奏,难怪康熙说他是“苦行老僧”,“从古清官,计无逾瑸者.”做官做得家眷难顾,清汤寡水,无欲无求,可以说,堪称古今苦官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3.
<正>1张伯行(1651—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康熙曾称誉其为"天下第一清官"。2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任山东济宁道,正好碰上灾情严重,粮食歉收,他马上派人回老家河南把家里存粮装船运往灾区,又赶紧制棉衣,以救百姓饥寒。3不久,康熙诏命赈济,张伯行亲自到汶上、阳谷两县,开仓放粮两万多石。康熙南巡时,特意赐匾"布泽安流"奖励。  相似文献   

4.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5.
蒋艳 《红岩春秋》2014,(7):26-28
正从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之乱开始,截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前后60年,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一直持续不断。在长期战争、灾荒、瘟疫的交相摧残下,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到了清初,已成为全国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经过这次浩劫之后,清初统计人口,情况严重到令人吃惊:全川仅有五六十万人,甚至有的县仅有两三百人。康熙年间发布了《招民填川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康熙  相似文献   

6.
1883年,姚启圣和施琅督率清军克复台湾,施琅因功被封为靖海候,而同为统一台湾做出巨大贡献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却未得清廷任何奖赏,愤恚而终。令人费解的是,这种“不平等”至今还存在于学术界,许多人仍把统一台湾全归功于施琅,而贬低姚启圣。其实,姚启圣是清廷统一台湾的核心人物,他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姚启圣于康熙17年6月正式接任福建总督。当时清军和明郑的战争正炽,启圣上疏密陈  相似文献   

7.
从康熙二十年(1681)至嘉庆元年(1796),历时一百一十多年,这一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承德真正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是在避暑山庄建立以后.康熙初年的承德地域还叫"热河上营",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牧场.康熙四十二年(1703)热河行宫始建,五十年(1711),康熙为热河行官内午门题写"避暑山庄"镏金云龙匾,又题了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烟波致爽"定景诗.诗中有"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诗句,这里已经成为塞外一大都会.雍正元年(1723),设立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取《尚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语,改热河厅为承德州,取"承受德泽"之义.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承德府.承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开发与建设,最终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成为清帝在夏季办公、避暑的夏都、陪都.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影视剧中陈毅的扮演者谷伟接受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专访,听他讲述陈老总的几个故事和赤诚之心。主持人:陈老总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影视作品当中也有不少的体现。谷伟:陈老总又诙谐又会做思想工作。有一个人说"他比我革命晚,伤疤也没有我多,怎么他是军长我是师长?"陈  相似文献   

9.
萨布素     
《奋斗》2004,(9):52-52
萨布素(?——197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1652年),萨布素为宁古塔总笔帖式。康熙元年(1662年),改骁骑校。康熙十七年八月,接替升任奉天将军的安珠瑚,任宁古塔副都统。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后,后顾之忧解除,遂把精力转向东北防务。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决定出师北上,全面反击沙俄侵略。康熙二十二年夏,  相似文献   

10.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康熙帝为首的一批杰出人物,从割据的郑氏手中,规复了台湾。施琅是完成这一历史伟业的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实,他不单有杰出的军事家素质,他还具有政治家的思想方法和远大眼光。这是他能够出色完成规复台湾大业的重要因素。一、高瞻远瞩,全面地认识台湾问题,构成了施琅的台湾观。并且它最终上升为清廷处理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施琅生于福建沿海,早年在沿海作战的经历,使他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比较深刻和全面,而且要早于清朝的其他将领和大臣。康熙二年十月,施琅攻取郑军占领的沿海岛屿厦门和金门。三年三月,郑经从沿海…  相似文献   

11.
陈海涵,福建上杭人,1914年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长征中任红军总部直属“红星炮兵营”政委,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二营教导员,四师十团政治处总支书记、主任、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著有《在彭总指挥下》、《“V”用铁血铸成》等回忆录。目前,陈海涵夫人陈逊给本刊寄来陈海涵将军在长征中的一些故事,特别是他为罗荣桓找野菜情节,读来生动感人,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红县之一。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烈士,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陈阿金(1898—1934),原名陈海金,江苏省阜宁县新河乡小徐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7年夏,中共中央第一批选派陈阿金等50多名优秀分子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陈阿金回国后到达中央苏区瑞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3.
柳彦成是庄浪县白堡乡陈山村党支部书记.今年66岁,党龄45年,担任村支书40年.柳彦成在庄浪很有名气,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四化"老支书.  相似文献   

14.
<正>(1)康熙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君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8岁承袭皇位,14岁亲政,在位长达61年,一生勤俭爱民,政绩卓著。(2)公元1667年7月的一天,他带领众大臣来到乾清门,要在这里进行御门听政,这也标志着康熙正式开始亲政。(5)康熙八年的一天早晨,康熙召鳌拜单独到太和殿议事。鳌拜来到太和殿,只见到康熙和一帮练习"布库戏"的少年,就骄横地站着,并不下跪,问道:"皇上找我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15.
康熙和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施琅奉命率水师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自铜山(今福建东山)出发,进击台、澎,经过几天奋战,大败澎湖守军。郑军主力悉数被歼,守将刘国轩潜逃台湾。郑军军心涣散,已无战斗之力。施琅占据澎湖后,对郑军实行招抚。郑克塽见大势已去,遂同意归附  相似文献   

16.
清代杰出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性德出身于满洲贵族。他的父亲明珠,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屡充《实录》、《方略》、《一统志》和《明史》诸书总裁,为康熙权臣。性德自幼娴于骑射,稍长又工文翰。他聪慧好学,读书过目不忘,青年崭露头角。康熙十年(1671年),性德年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省广昌县是当年中央苏区北大门。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将领,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陈阿金(1898—1934),原名陈建金,江苏省阜宁县新河乡小徐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7年夏,中共中央选派陈阿金等50多人作为第一批优秀分子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  相似文献   

18.
姚鸿 《求是》2015,(3):62
<正>在国家大剧院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共同观看新编京剧、晋剧《廉吏于成龙》,凸显出鲜明的反腐倡廉主旨。于成龙是清代"天下第一廉吏"。康熙年间,他新任福建按察使,发现前任官员以所谓"通海通匪"为由,造成了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于成龙与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以其刚正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救无辜于囹圄,还社会以清明,为他赢得"闽省廉能第一"的美誉。历史是一面镜子,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7,(5):35-37,40
一对同胞兄妹,参加革命的人生历程却完全不同 陈绍禹和陈映民兄妹二人,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今属金寨县)一户贫民家庭.父亲陈聘之幼时读过私塾,成年后当过学徒、店员,做过小本生意,还当过乡塾教师,没个固定职业,家境贫寒生计艰难.但他望子成龙心切,数年间节衣缩食,东挪西凑,不惜一切地供养子女上学读书,尤其是供养陈绍禹上学读书.陈聘之夫妇都十分喜爱这个聪明机灵、勤奋上进、品学出众的好儿子,亲昵地呼唤他"禹子",弟妹们也都叫他"禹子哥".  相似文献   

20.
正从福建到贵州,从沿海到大山,黄开枢筑起了一条商道。黄开枢说,这条"海"与"山"结缘的商道是沟通、是发展、是互补、是传承。3月16日,我们在翰墨金石(贵州)艺术馆内见到了福建联圣兴路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开枢。数十年的风雨兼程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明显刻痕,鬓角两侧的头发有些斑白,却为他平添了几分儒雅气质。1973年,黄开枢出生于福建一个渔民家庭。黄开枢从小在海边长大,大海的宽广赋予了他浪漫的性格和深邃的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