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耿耿 《党史博览》2009,(8):23-26
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江姐》就被停演了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公演后,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红遍了全国。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多次讲话要求停演,并要把阎肃调去,另起炉灶,另搞一个京剧全本的《红岩》。  相似文献   

2.
重说样板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乃至世界的戏剧艺术发展史,“样板戏”一词绝无仅有。它的最早出现,是在1965年的3月。 1965年2月,中国京剧院一团携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南下,从3月12日起,开始在上海演出。这出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精湛的现代戏,立刻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各种赞美以《红灯记》为代表的现代戏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3月16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认真向<红灯记>学习》,其中首次出现“样板”字样。文章说:“看过这出戏的人,深为他们那种战斗的政治热情和革命的艺术力量所鼓舞,众口一词,连连称道:‘好  相似文献   

3.
周扬对来看望他的部下说: 我身上患有两个癌症   1965年 2月,江青又一次来到上海。这次上海之行,目的有二:一是与张春桥一起插手修改京剧《林海雪原》(后改为《智取威虎山》)。江青想通过这出京剧来吹捧当时在东北工作的林彪,以便同林彪勾结起来,借这座“尊神”攫取更大的权力。另一个目的,是物色撰写批判《海瑞罢官》的人选。对于《海》剧,江青在 1962年就提出要批判,但一直遭到陆定一、周扬主持的中宣部、文化部的冷落。她又私下先后在北京找了一两位同志去写,但也被拒绝。在上海,她通过上海市委副书记张春桥,合适的人选…  相似文献   

4.
大凡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漠不关心江青对舞剧《白毛女》无兴趣《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的宜宾地区的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60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5.
正1964年6月5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在北京开幕,京剧《芦荡火种》参加了演出,得到了广泛好评。7月23日,毛泽东和彭真、谭震林等领导人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毛泽东上台接见演员,称赞"阿庆嫂演得好,郭建光演得好,刁德一演得好"。几天后,江青到剧团又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要突出武装斗争,强调武装斗争消灭武  相似文献   

6.
1974年6月江青的小靳庄之行,新华社记者陈大斌随行。《百年潮》第三期刊登了他的追忆文字。1974年6月22日上午,小靳庄社员“评法批儒汇报会”开始。女社员于瑞芳汇报之后,要唱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铁梅的一个唱段,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红灯记》诞生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四十开外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一场戏在当时何以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出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笔者就《红灯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作一披露。剧本来源和编导、演员的确定《红灯记》体裁最早来自于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1963年3月的一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将中国京剧院导演阿甲叫到自己办公室,交给他一叠稿子,以征询意见的口气说:“这是江青同志从上海拿来的,她建议改编成京剧,你看怎么样?”阿甲接过稿子翻了翻,原来是上海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期间,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盛行全国。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当有人问江青名列八大样板戏之首的《红灯记》原作者到底是谁时,江青说,那个人名叫沈默君,他本来文化不高,是部队一手培养的。一般作家在一部剧中塑造一个英雄人物都很不容易,而他却在一部电影里一下子塑造了三个英  相似文献   

9.
一出革命京剧《海港》,使主抓此戏的张春桥获得了“两出戏书记”的美称,也使他进一步密切了同江青的关系。主抓样板戏的江青更是重视有加,免不了对工作人员指手画脚,一再动怒。无论如何,由于优秀演员、导演以及全体摄制组的努力,使“海港”这出现代京剧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都获得了成功。本文以活泼流畅的语言,记叙了《海港》诞生及走上舞台及银幕的经过,极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说起京剧《红灯记》,可谓妇孺皆知。这个剧目,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成为江青一伙篡党夺权的一种资本。至于它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党组书记林默涵同志,他曾经组织过这部名剧的创作,了解它的创作和演出情况。 1962年,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在广州召开了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  相似文献   

11.
<正>携手《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上,林默涵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是理论家、实干家。京剧《红灯记》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的创作,就倾注了他和周恩来的大量心血,凝聚了他们的智慧。1963年2月下旬,在上海养病的江青观看了根据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的沪剧《红灯记》,认为不错,随  相似文献   

12.
图们 《党史纵横》2005,(1):47-47
世人关注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结案后案犯的去向鲜为人知。近日,亲自参与“两案”审判工作的图们等撰文披露了详情。1987年,经中央决定,由李讷接江青出狱,保外就医。江青出狱后生活在保养、外孙和书本之中。不久,“毛泽东热”兴起,但江青身体每况愈下,经医院检查,她患有癌症,此时不仅病痛,还有忧郁。她给中央写信要搬回中南海居住,后因心理失调严重,于1991年5月14日在寓所用一条裙边自缢身亡,结束了78岁的人生旅途。6月4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江青的百字死讯。1984年,日本《朝日新闻》采访了中国司法部,询问张春桥的近况,并称:“据说张春桥…  相似文献   

13.
1994年3月23日,我在常熟市董浜镇雪沟村,见到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江南老阿婆,她就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原型——陈二妹。 陈二妹,1912年出生在常熟市雪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刚一问  相似文献   

14.
很少有人听说过“上海人民公社”这个名词。“人民公社”不是都在农村吗?怎么上海也有了“人民公社”?确实,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中,上海“蹦”出过“人民公社”,但是,只有短短的20天就“寿终正寝”了。 1966年9月13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群众大会上,周恩来明确宣布,上海市委是革命的。但没过半个月,江青一伙就在北京与北京大学的聂元梓等人密谋搞垮上海市委。于是,聂元梓等人窜到上海,公开  相似文献   

15.
谭海学 《世纪桥》2012,(2):32-3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名列八个革命样板戏之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曾经风靡全国,享誉全世界。但是无人知道,《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市。  相似文献   

16.
陆定一同志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开幕式上讲了这样一段鼓舞人心的话:“帝国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说京戏现代戏‘糟得很’,我们与之相反,说‘好得很’。京剧现代戏以革命的精神教育了观众,这是第一好。京剧演员,因为演现代戏,自己的精种面貌也进一步改变了,他们向工农兵学习,同工农兵结合起来,这是第二好。京剧现代戏在各地上演,都有众多的观众,受到热烈的欢迎,这是第三好。总而言之,是好得很。”  相似文献   

17.
江青给刘志坚定性:这个人在关键时刻靠不住刘志坚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这位历经战争磨难,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员,其为更多的人所知,则是因为“文革”期间那篇《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刘志坚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之职时,因分管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便与主管全国“文艺工作”的江青等人有了交往。当时江青经常往上海跑,还要做出关心主席生活的姿态。她又是个爱找茬儿的人,在一次座谈会上,她说,“毛主席在杭州的安全没有保障”。作为参加座谈会的解放军方面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沙家浜》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样板戏,曾经演遍大江南北,盛极一时。其中阿庆嫂的“智斗”一场精彩绝妙,引人入胜,尤为广大观众扬袂击节。《沙家浜》是由北京京剧团推出的,与当时主持北京市工作的彭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此剧也折射出彭真与江青等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抗争。  相似文献   

19.
江青给林彪照相是毛泽东有意安排。还是林彪请江青搭桥求见毛泽东? 1971年6月9日.江青在钓鱼台亲自给林彪拍摄了一张手捧《毛泽东选集》的免冠照片,起名叫《孜孜不倦》,并发表在1971年8月1日出版的第七、八期《人民画报》合刊和《解放军画报》合刊上,署名“峻岭”。  相似文献   

20.
<正>八个革命样板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会演,小会演,几乎天天演,让几亿中国人从喜爱到厌倦。客观地说,剧是下足了功夫。如果"旗手"江青仅仅把精力用在改革戏剧上,也许她是个称职的演员和导演。然而,江青通过样板戏与修改、编排这些戏的过程,贯彻了自己很多的政治意图,所有这些,无疑成了她通往权力顶峰的一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