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思想,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通过劳动互助社到人民公社的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以农业经济组织为中心,通过土地公有代替私有,集体经营代替个体家庭经营,实行农村工业化,培育农民集体协作精神,使农民共同富裕,最终完成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私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它作为一种存在着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在经历了艰辛与坎坷的风雨历程、又渡过了尴尬与徨的磋砣岁月之后,现在被国家宪法所允许,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选择。纵观中国私有经济由满目沧桑到彻底取缔再到凤凰涅的嬗变之旅,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透视出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对私有经济的认识过程。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扶植、利用、限制的政策。 1949年3月,我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明确指出:“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  相似文献   

3.
第七讲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是对外开放的经济,是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经济,它与国际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其存在、限制其发展”到“改造、消灭”再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历史流变过程;后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恢复个体、私营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两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的差异反映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同,也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关于收入分配思想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至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转变,中国的分配政策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平等平均的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农村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两次较大变动。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不同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不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明文确立了我国个体、私营等私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私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因此,如何引导私有经济的发展,使其趋利避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从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公平与效率,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大尺度,两者的内涵都很丰富,既涉及物质利益,又包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人际交往等多种价值追求。从效率与公平的各自…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推出了市场经济。由于市场经济概念的确认,因而对发展私有经济的战略方针,也比十三大大有发展。报告提出,公有制和其他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还指出,国有、集体和其他企业通过市场的“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实行优胜劣汰。显而易见,市场经济为私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趋同”的论据,主要的和最具有欺骗性的有三条:第一条,生产资料方面,资本主义不再是单纯的私人经济,社会主义亦不再是单纯的公有制。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加部分公有,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加部分私有,因而所有制已相互“趋同”;第二条,经济计划与管理,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加计划调节,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加市场调节,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使两种经济制度相互接近;第三条,分配制度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收入均等化”为目标的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9.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五大继续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使中国的发展同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相融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曾经历过一个市场调节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短暂阶段,这就是全面实行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的时期。当时国家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结构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各种经济成…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城市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动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城市实行多元化的分配政策,经过改革逐渐统一为单一的工资制。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的城市分配政策变动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分配政策,才能防止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扩大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俞良早 《前线》2020,(4):30-33
列宁在转变政策和制订新经济政策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在认识和制订新政策的必要性、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实行粮食税和自由贸易政策以及制订并实施租让制政策等多个方面。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在提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战略退却、发展商业的环节、提高文化水平,进行国家机关的改革等多个方面。这些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指导着俄共(布)和苏俄人民大胆探索,使经济建设事业朝着有利于苏维埃国家和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 主义改造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在积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改造是必要的。因为,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但是只要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就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所以,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在建国头七年中,我们国家已经将农村个体经济基本上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多年之后,党又重新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政策。这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自然会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党在建国头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对农村个体经济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正确的。本文仅就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左”的偏差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政策。一、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实际依据及其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时的农村形势有这样几个特点:(1)除了极少数合作经济外(1950年全国共有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种近似古代的、分散的”个体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这种个体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每百户只有64头大牲畜,9.7部水车,6.6辆大车;每2户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中,怎样才能发展壮大公有制并保持它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多种经济成份都获得共同发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划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与私有化的界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党中央及时调整政策,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  相似文献   

15.
著名农经专家杜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纪念农村改革20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指出 ,我国的改革之路决不是平坦无阻 ,而是要付出代价的。决不能因为有代价就退回到改革前的老路 ,老路是一条死路。我们现在有条件也有必要着手解决改革的代价问题。杜润生分析 ,我国改革的代价有两类。一类是不可避免的。如实行市场经济 ,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发展 ,这些政策为社会主义准备生产力的同时 ,也带来市场风险、分配不公、拜金主义等问题 ;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各个群体利益调整的过程 ,一部分的利益必然要暂时蒙受损失 ,下岗待业就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另一种代价是 ,体制转型时期 ,破旧与立新缺乏衔接 ,给腐败分子进行权钱交易以可乘之机 ;或是利用改革之机 ,剥夺群众合法利益 ,侵吞改革果实。杜润生指出 ,我国已经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权 ,积累了较雄厚的社会主义经济因素 ,有条件也有必要着手解决改革的代价问题 ,以增加改革的动力。对于前一类代价 ,应本着保护大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 ,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实施某些公众政策。如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经济平衡发展政策 ,大力发展公共产品和文教科技政策 ...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辩证思考刘远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而厂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在机制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两种机制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企业能不能实行民主集中制?怎样才能使厂长负责制与民主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其效果几个方面反思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曲拆认识,进而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仍然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资本主义“尾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认定过程;它在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社会生产力要求的一种形式,应该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淦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把政治上发展民主与经济上进行改革。作为国政策最重要的两条来看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们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坚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建国以后,经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是,由于“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由此形成的过分单一的…  相似文献   

20.
王敦琴 《党史文苑》2009,(11):4-6,33
资本家在建国初的公私合营中之所以持积极心态,最为重要的原因:一是政府政策的感召。是否实行公私合营采取资本家自愿的政策,利润分配方面采取逐步限制的办法,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平“赎买”政策具有双赢性,对资本家的改造较为人性化;二是时局使然。国内既有利又复杂的形势使得公私合营势在必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利公私合营,资本主义生存发展的空间已相当狭小.工农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切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