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区“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抗日根据地被敌分割、蚕食变为抗日游击区。我冀中八路军与地方游击队,化整为零开展地道战,变平原为山地,形成房连房、户连户、村连村三道阵地与防线。冀中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区、村干部们出谋划策,多昼伏夜行,在群众的掩护下与敌伪开展斗争。 8月底9月初,组织上为了保存力量,以利再战和准备反攻,决定在部队掩护下将冀中  相似文献   

2.
1941年,在庆祝冀中军区八路军三纵队成立三周年之际,毛泽东亲笔题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为更好地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史实,冀中区党政军主要领导程子华、吕正操、黄敬等,发起了"冀中一日"写作运动.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乡安平县地处冀中平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初期是冀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1938年4月21日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5月初冀中行署、冀中军区、八路军三纵队(63军前身)和冀中各群众团体相继在安平成立。在八年抗战中,全县先后有8689人参加了八路军或地方抗日政权。2269人为国捐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共产党员470人。  相似文献   

4.
正吕正操(1904.1-2009.10),辽宁海城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  相似文献   

5.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广州后,因战线拉长和敌后八路军的不断壮大,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将其侵华的主要兵力转向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1938年11月13日至1939年1月24日,日军调动近万人先后对我冀中发动两次大的围攻,我冀中军民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进攻,但敌人又制定了更大规模的围攻计划。为了“巩固冀中,巩固华北”,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1938年12月22日,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主力两个团从晋西北岚县开赴冀中,与冀中军区领导的八路军第三纵队会合,到1939年4月连续粉碎日军对冀中的三次大围攻,从而巩固了冀中…  相似文献   

6.
冀中是中国古代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它地处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四大城市和平汉、津浦、北宁、沧石四条铁路干线之间。这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稠密,有“华北粮仓”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这块平原大地上曾活跃着一支闻名遐迩的人民抗日武装,这就是八路军第3纵队。侵华日军为控制冀中这一“华北粮仓”,多次时八路军第3纵队及其创建的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攻、“扫荡”、“蚕食”,必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但英雄的八路军第3纵队却在当地人民的支援下,纵横驰骋于冀中平原,屡挫强敌,屡建战功。  相似文献   

7.
<正>1925年7月,我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16岁的我参加八路军,成为冀中军区二十七团三营九连青年班的一名战士。当时,吕正操任冀中军区司令员。1942年,侵华日军组织“五一大扫荡”,吕正操领导冀中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并取得胜利。我因在战斗中表现勇敢,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率部长期战斗在晋西北抗日前线。但其中,1939年贺龙是在河北度过的。在这一年的年初,贺龙率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平原,继而于9月转战到冀西,直到1940年1月才离开河北返回晋西北,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军委赋予的三大任务:帮助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帮助八路军第三纵队进行整训,使其“八路军化”;扩大一二○师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1942年 5月 1日,华北日伪军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直接指挥下,集中了 3个师团的主力和 5个混成旅团的大部,以及各地伪军达 5万多人,配属了飞机、坦克、骑兵,开始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敌人采用“铁壁合围”、“梳篦战术”、“分进合击”、“反复清剿”等战术,企图一举歼灭冀中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解除我对平、津、保等战略要地的威胁,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大后方。   当时,我在冀中军区九分区二十四团任总支书记。反“扫荡”开始后,根据团党委决定,我和作战参谋齐昆带领该团四连单独行动,在根据地群众…  相似文献   

11.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魏福凯“七七”卢沟桥事变,迄今已6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八年抗日战争,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悲壮史。回顾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八路军回民支队的战斗历程,对加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  相似文献   

13.
艰苦岁月1 1937年“七·七”事变时,我14 岁。小学6年毕业,也卷入到抗战的浪潮中来。八路军来到了我的家乡,成立了冀中军区,各县组织地方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工、农、青、妇、文)。我姐姐参加了冀中八路军22团,我也跟着去,人家嫌我小,说什么也不收。第二年10月,各村组织妇女救国会,我当上了村妇救会主任。不久,到县学习班受训一个月。在学习班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组织上派我到杨林区妇救会任宣传部长,10月份又调大吴村任妇救会主任。 当时的环境相当艰苦,日本鬼子占领了县城和铁道沿线的主要村…  相似文献   

14.
正1923年7月15日出生在河北省静海县一个贫农家庭里的冯志,原本名叫冯禄祥。他自幼父母双亡,只在本村小学上过4年学,11岁时辍学务农。七七事变后,15岁的冯志怀着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分区政治部。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5万余人,在飞机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几百辆,由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武强县是晋察冀边区冀中区模范抗日根据地。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日寇对冀中人民群众施行了灭绝人性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环境十分残酷,我党我军的活动非常困难。 1942年,我14岁,在本村孙猛寺小学念四年级,担任本村儿童团团长。除上学外,还担任党组织的地下通讯员,负责站岗放哨、进行革命宣传等。我从小失去父  相似文献   

16.
张学思是人民军队的优秀将领、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之一、爱国名将张学良之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参谋处长、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新中国诞生后,先后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1970年5月29日在林彪、“四人帮”迫害下含恨病逝。  相似文献   

17.
百岁寿星孙毅老将军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我们“冀中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的同志们对这位德高望重并曾担任我会领导的老首长怀念至深。孙毅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两度到冀中地区工作,担任冀中军区的领导职务。他第一次到冀中是1939年10月至1940年6月,任冀中军区参谋长。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到冀中,任军区司令员,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孙毅将军在冀中工作期间,冀中区的对敌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整军治军及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呕心沥血、舍生忘死,为冀中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  相似文献   

18.
1940年,我随丈夫高存信从延安来到战火纷飞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1942年5月,敌人抽调了约5万日伪军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集中“扫荡”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军区领  相似文献   

19.
1943年,国民党胡宗南部秉承蒋介石命令,开赴陕西洛川以北活动,扬言要让八路军交出陕甘边区.为应对不测,中共中央、毛泽东将冀中9个团调到晋绥根据地,编入晋绥军区序列,在黄河以东护卫黄河以西的陕甘边区,确保党中央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没有红军经历,他1937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即脱离国民党军队参加革命队伍。1937年10月担任人民自卫军司令员,1938年5月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在冀中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发展和坚持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功勋卓著,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