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2株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的分离和PCR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中,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12株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毒株。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PCR检测等对12株疑似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直径70~80nm;接种鸡胚后鸡胚肝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在鸡胚肾细胞(CEK)上可致细胞病变。根据Ⅰ群禽腺病毒CELO株的Hexon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12株病毒的核酸模板进行了PCR扩增,结果均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508bp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确为Ⅰ群禽腺病毒。从病毒形态,鸡胚及细胞病变以及PCR检测结果,证明12株分离物确为肉仔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建立的鸡包涵体肝炎快速PCR诊断方法可用于鸡包涵体肝炎的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河南省某鸡场疑似禽腺病毒血清4型发病鸡群的感染情况和病毒特征,本试验对发病鸡群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所分离到的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采集发病鸡群鸡肝,处理后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尿囊液禽腺病毒血清4型PCR鉴定和hexon基因序列分析,尿囊液经过浓缩定量和梯度稀释,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计算ELD_(50),同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在鸡胚肝和尿囊液中的载量。结果显示,在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大小93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禽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为98.2%~99.8%。感染病毒的鸡胚的胚体矮小、发育不良,肝肿大、质脆,呈黄色或棕黄色,胸肌、腿肌明显出血,病毒载量和鸡胚病变与接种剂量有关。该毒株的ELD_(50)为1.36×10~7copies/L,相同时间内病毒在肝中的载量高于尿囊液。本试验为进一步开展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分离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辽宁发病鸡群采集的病料经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并其进行了PCR和测序分析鉴定。结果,从病料中经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出一株禽腺病毒,经PCR和测序分析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禽腺病毒C种、血清4型,命名为LN160130;通过对52 k和hexon基因同源性比对,LN160130与我国近年报道的禽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最高,52 k和hexon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国外流行的血清4型毒株相比,LN160130的52k基因同源性99.3%~100%,hexon基因同源性98.7%~99.8%。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LN160130分离株与我国禽腺病毒血清4型流行毒株在同一分支内,而与国外禽腺病毒血清4型毒株不在同一分支,存在遗传差异,说明中国流行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有自身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4.
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简称IBH),是由腺病毒属鸡腺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幼鸡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鸡严重贫血,出现黄疸。有11个以上的血清型,病毒粒子直径69~86nm,抵抗力很强,耐热性强,室温中存活时间较长。因此,控制本病较难,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不高,一般2%~10%;但是有混合感染存在死亡率可超过30%,特别与法氏囊炎、鸡新城疫、霉形体(MG、MS)、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某疑似禽腺病毒发病鸡场采集的组织病料进行PCR鉴定,并通过病毒分离培养、遗传进化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对其进一步验证,最终分离得到1株C种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FAV-HN株。组织病料经研磨处理后,经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Hexon基因片段;通过电镜观察,FAV-HN株具备腺病毒典型的形态特征;将FAN-HN分离株与NCBI数据库中C种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分离毒株与其他血清4型参考毒株Hexon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且属于同一分支。将FAV-HN分离株以不同剂量接种至SPF鸡,SPF鸡表现出心包积液、肝炎等特征性病变,且每只10~(7.0)TCID_(50)的感染剂量可使SPF鸡100%死亡。本研究为C种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鹅瘟的研究     
从10日龄鹅胚自62日龄急剧下痢的病死鹅脑、心、肝、脾、肾、腔上囊、空肠内容物中分离出鹅瘟病毒(细小病毒)。病死鹅肝细胞核丝状分裂、变性,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心肌细胞核内嗜酸性(嗜伊红)包涵体;腺胃腺细胞变性、脱落、核内嗜伊红包涵体;胰 腺 腺 细胞变性、脱落、核内嗜伊红包涵体;淋巴细胞变性、脱落、核内嗜碱性包涵体,腔上囊内纵平滑肌纤维、外环平滑肌纤维细胞核嗜碱性包涵体;空肠内形成干酪样凝固栓子,肠腺细胞核内嗜伊红包涵体。该株鹅瘟病毒在本地鹅胚中适应性强、繁殖稳定、致死鹅胚迅速、胎儿病变典型。经标准抗小鹅瘟高免卵黄处理后失去感染力。用感染的鹅胚尿囊液攻击60日龄鹅,试验鹅全部下痢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血清4型禽腺病毒广西分离株的致病机理,对4周龄的SPF鸡人工感染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建立病理模型,在感染后第1~21天随机剖杀试验组的SPF鸡,采集心脏、肝、脾、肺、肾、胸腺、法氏囊、胰腺、腺胃和脑,通过病理学方法研究FAdV-4感染SPF鸡后各个组织器官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以滴鼻点眼方式感染4周龄SPF鸡可以成功建立人工感染模型。感染后第4天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第5天开始出现死亡,第7天病鸡开始恢复,发病率为72%,死亡率为34%。剖检发现典型病变为心包积液,肝肿大、黄染。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细胞中存在大量核内包涵体,免疫器官出现广泛性的组织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本研究为FAdV-4的防控和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今后深入研究FAdV-4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鸡痘病毒自然分离株的某些特性徐春厚吴凌房秀云邵红程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密山158308)鸡胚的绒毛尿囊膜(CAM)已广泛用于分离和增殖鸡痘病毒,在CAM上鸡痘病毒可形成痘斑和嗜酸性包涵体。作者于1995年从牡丹江地区某种鸡场发病鸡群的鸡...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省某县发生的一种以成年鹅皮下血包囊及内脏广泛性肿块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用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 日龄鹅胚,48~72 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6 代,鹅胚均死亡(GVF1~6)。用GVF2 接种鸡胚,48~96 h 死亡,连传4代,鸡胚均死亡(EVF1~4);用GVF3回归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类似的病变;对EVF4进行毒力测定,其ELD50为10-5.3;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96 h;将EVF4鸡胚尿囊液进行纯化和浓缩,电镜观察,可见大小120~220 nm有囊膜的近似球形的病毒颗粒;该病毒能凝集鹅、豚鼠、牛、羊、人等多种红细胞,能被相应的血清和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经核酸型测定,为RNA。初步确定本病毒是未曾报道过的一新型鹅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0.
减蛋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王砚范宋晓华李维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从一产蛋突然下降的蛋用鸡群中分离到1株与减蛋综合征(EDS)相似的腺病毒。该病毒能凝集鸡的红细胞,并且可在鸭胚尿囊腔中复制出高效价的病毒。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原 鸡呼肠孤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首先是在肉型鸡中发现的,Olson等(1957)从一只野外病例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Schwartz等(1976)首次报道了蛋鸡的本病。Page等(1982)首次报道了火鸡的本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定广东惠州某鸭场疑似鸭肝病患病鸭的病原,通过接种11日龄番鸭胚,从发病鸭群病料中分离出1株未知病毒,经PCR鉴定为鸭2型腺病毒。选取第6代毒株进行血凝性、鸭胚致病性、致细胞病变、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六邻体(hexo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第36~72小时,鸭胚集中出现死亡,胚体全身弥漫性出血,ELD_(50)为1×10~(6.31)/m L;分离的病毒不凝集鸡、鸭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可致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等病变。将0.1 m L病毒液经肌肉接种1日龄泥鸭,主要引起雏鸭肝、脾出血和肿大。分离株hexon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中CH-GD-12-2014株(登录号:KR135164.1)和GR株(登录号:NC_024486.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和76.6%。本试验为深入研究鸭2型腺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下半年,江苏一些地 区的鸡发生类似EDS_(76)的疾病。 我们在调查EDS_(76)来源时,分 离出一株病毒,定名为EDS-JS_(9201)。本文报告JS_(9201)毒株分离和鉴定的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1.病料:从江苏2个地区的4个鸡群采集发病鸡的输卵管和软壳蛋蛋清。用pH7.2 PBS制成1:2混悬液,冻融3次,加氯仿处理后,以3000r/min离心30分钟,上清液再用8000r/min离心30分钟,最后上清液加双抗作为分离材料。 2.鸭胚接种:将处理好的材料接种10日龄鸭胚,每胚尿囊腔接种0.2ml。接种后每日观察2次 并于96小时收获尿囊液继续育传,每次传代时  相似文献   

14.
从暴发疑似鸽新城疫的某赛鸽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初步鉴定为鸽新城疫病毒,进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扣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将该毒株经鸡胚尿囊液增殖后用甲醛灭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鸽免疫后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在免疫后21 d抗体达到高峰,攻毒试验表明油佐剂灭活苗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用鹅胚和鸡胚从山东、安徽两地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代号分别为SD20和AH20.经电镜观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2株分离毒符合禽副粘病毒Ⅰ型特征,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SD20和AH20分离株都能与禽副粘病毒Ⅰ型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6.
鸭瘟研究     
此起鸭瘟属国内外罕见。特征性病变:肝脏弥漫性坏死灶。食道粘膜 溃疡、糜烂、结痂、疹性炎变。食道与腺胃交界处粘膜溃疡、糜烂、结痂、疹性 炎变。腺胃粘膜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溃疡、疹性炎变。空肠、回 肠“环状带”粘膜弥漫性出血。泄殖腔粘膜弥漫性出血。腔上囊萎缩或肿胀、出血。组织特征性病变:脑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浦金野氏细胞核萎缩、变性。脊髓灰质中央髓液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包涵体。胸腺微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肝细胞核内包涵体,胆小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脾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核内包涵体。肾小球细胞核内包涵体。腔上囊粘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核内包涵体。胰腺导管壁细胞核内包涵体,腺细胞核内包涵体。食道、食道与腺胃交界处、腺胃、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空肠、回肠、泄殖腔粘膜上皮细胞、腺细胞核内包涵体。细菌学检验结果阴性。血清学检验结果新城疫(ND)、传染性腔上囊炎(IBD)阴性。病料感染10日龄鸭胚,146小时胎儿全部死亡,皮肤出血,肝特征性坏死灶,尿囊液血凝试验(HA)结果阴性。尿囊液攻击育成鸭,试验鸭全部死亡,病变典型。  相似文献   

17.
1989、1990年我们对西安市部分奶牛场所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布氏杆菌病、牛白血病、牛蓝舌病均为阴性,而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高达28.31%,在这些牛场中常有流产、犊牛关节炎、犊牛肠炎等病例发生。采集流产病料,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出2株衣原体(CCS_(10)株和CCS_(15)株),未分离出相关致病菌。分离株接种鸡胚卵黄囊能致鸡胚规律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明显病变,卵黄囊膜涂片镜检能观察到大量原生小体。代表株CCS_(15)  相似文献   

18.
(一)病原学 1.分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类地位目前尚有争论,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报道:小核糖核酸病毒科(Cho, 1969, Lunger, 1972),腺病毒科(Almei  相似文献   

19.
通过病原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本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辽宁省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主要血清型分布与致病性进行了研究。2001~2005年从该省14个市的病死禽和死胚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226株,血清型鉴定105株,其中O_(78)型占29.52%(31/105),O_(109)型占10.48%(11/105)。结果,O_(78)、O_(109)血清型是流行于该省致病性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优势血清型。随机选取49株分离菌,以每株1×10~7CFU的量于气管内给6只1日龄SPF鸡接种,根据接种后7 d内死亡和病变的情况,确定高致病株、中度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它们分别占75.5%、18.4%和6.1%。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致病性,并在国内首次分离出禽O_(109)型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20.
从河南省某鸡场中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雏鸡病料中分离到1 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暂命名为HN,鉴定为IBV。从接种HN毒株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单股RNA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扩增得到包含IBV HN株5a、5b蛋白及N蛋白基因的约1 600 bp片段;将克隆测序的5a、5b及N基因分别与GenBank中11 株国内外参考毒株相应基因进行序列比较与遗传变异分析,发现IBV HN株变异独特,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参考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