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河南省内乡县69岁老太柴小女为救落水孩子不幸遇难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网友赞其为“最美奶奶”,乡亲们说“她是热心人、好人,太好太好了”。柴小女救人的义举发生于8月12日下午。当时,她在村子附近的湍河边洗衣服,看到本村4个孩子不慎落水,就跳入水中救人,连救3个孩子,当她再次跳入水中抢救第四个孩子时,终因体力不支而被河水吞没。  相似文献   

2.
你曾经有32个孩子,其中25个是“国家的孩子”。你众多的儿女早已长大成才,你却依然过着放羊挤奶的游牧生活。你是悬挂在草原夜空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人生前行的路。  相似文献   

3.
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月子”     
养个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这是过去的东北“三大怪”。早些年,初生婴儿哭闹或者不肯入睡,就把婴儿放到一个吊在房梁上可以摇晃的“悠车”(摇篮)当中,悠来晃去,婴儿就安静下来。这就是所谓“吊起来”。如今很少见到这种“悠车”了,但侍候婴儿和产妇的习惯仍然存在,随着医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坐“月子”的新“说道”也不少。尤其现在一对夫妻一个孩儿,普遍是“四二一”家庭结构,孩子比金子都金贵,照顾小孩、侍候“月子”,一个字:难!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6.
“小冀,你太紧张了?去休息一下,换一个……”“你没孩子,我也没孩子,咱们一起干革命!……”“如果生个女孩就用非洲来命名;如果生个男孩,就用巴基斯坦来命名。”  相似文献   

7.
楚清 《党建文汇》2002,(8):24-24
北京有个“宏志班”,“宏志班”的孩子爱流泪,是因为他们穷吗?不!是因为他们感受的东西比别人更多。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宏志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强不息,都在奋发向上。“宏志班”的孩子100%都考上了大学,85%以上进入重点大学。“宏志班”的孩子走向了清华、北大和国外……这是为什么?本版选编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宏志班”的学生,读着这些特困家庭孩子们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信读者会找到相应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钱国宏 《学习导报》2011,(20):52-52
到过欧洲几个国家,一直觉得德国的孩子比其他国家的孩子“立事”早。 团里的翻译普雷斯有两个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9岁;男孩叫丹尼尔,7岁。我们到普雷斯家中作客时,看见两个孩子正在家中浇花、洗碗。跟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两个孩子没有像中国孩子那样围住客人问长问短,而是依旧埋头于手头的家务。  相似文献   

9.
在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有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刘奶奶”,她一手创办的“中小学贫困生义务辅导班”,用爱温暖着困难家庭的孩子。100多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60多个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各公司决定裁人后,大家一点也不惊慌,该干啥还干啥,不用盘算,也不必走关系,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次轮到谁该告别同事。德国公司裁员的方式是这样的:先是裁培训期的员工,再裁单身员工,然后裁结婚没孩子的员工,接下来裁结了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最后裁结了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员工。裁人是“一刀切”  相似文献   

11.
碗不翻     
故事说,有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 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装碗底了。” 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  相似文献   

12.
铭铭 《当代工人》2011,(20):28-29
闪婚为脱“光” 马莉心里很清楚,这段婚姻终于走到了末路,不过,这对她和兰文达来说,未必是坏事。毕竟,大家都解脱了,不是吗?马莉甚至有些庆幸,最起码,离婚后,她不用照顾两个孩子了。其实,马莉和兰文达只有一个孩子,就是5岁的女儿兰妙妙,另—个孩子呢?在马莉看来,是丈夫兰文达。  相似文献   

13.
杜新宇 《理论学刊》2007,(1):125-126
《被埋葬的孩子》是山姆.谢泼德的代表剧作之一。剧作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由于“被埋葬的孩子”这一家庭隐秘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自我缺失,又随着这一秘密逐渐真相大白而实现了自己的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那天,从四川“5·12”大地震重灾区安县转移到昆明的400多个孩子,成为昆明市80万中小学生中的一部分。那天,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他们们说了“云南是你们的家”这句暖心的话。省长秦光荣也对昆明市的有关部门指示“把爱留给孩子”。  相似文献   

15.
母爱的博大、无私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千古不变的咏叹,更是人们心中永远的雕塑。 照片上这位有34个孩子的特殊母亲,有一样的母爱,更有不一样的情怀。在她温暖怀抱里享受着母爱的34个孩子,都是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且失去父亲,母亲又进了监狱的“特殊孤儿”。 这位母亲叫付广荣,今年50岁,是个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辽宁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救助中心主任。 2001年,她变卖了个人财产,自筹资金140万元,在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买了10亩地,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收女犯人子女的“阳光儿童村”,精心安顿他们的生活,送他们上学,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受教育。 流落在社会上的“特殊孤儿”又有了家,又有了妈妈。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7):112-113
替你分忧 一个星期天,“三T公司”的负责人牧子外出购物,在商场的大门口见到高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只见她手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孩子一个劲儿地吵闹,非让妈妈抱不可。老同学分别多年相见倍感亲切,便兴奋地聊起来,聊来聊去最后聊到孩子教育问题:“你看到了吗,这孩子懒极了,吃饭等喂、起床等穿、出门等抱,带个孩子累死了。你认识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吗?教教我如何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还没有冰球杆高的农村孩子,距离冠军有多远?刘万富曾无数次思考这个问题。“2016中国·齐齐哈尔王嘉廉杯冰球季国际少儿冰球邀请赛U10组冠军”“2017年第六届王嘉廉‘希望杯’冰球大奖赛冠军”……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冰球馆二楼,墙壁上贴满了“冠军照”。照片上,一个个孩子手捧奖杯,笑容灿烂。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2·9”运动前夕,当时,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高文华和他的妻子河北省财务工作人员贾琏,面临着整个机关与党中央失掉联系,党组织断绝经费来源,连同志们吃饭都成了问题的困境。他们手中设有任何值钱的东西,想了又想,贾琏心中闪过一个念头,用孩子换钱。她有三个孩子,两个是女孩,唯一的儿子东光才6个月,还在吃奶。她知道,有的人家为了传宗接代,会多出钱买儿子。她含着泪,怀中抱着那个才6个月的孩子跟介绍人去了唐山。  相似文献   

19.
孩子上高中后.因为学习负担很重.我便放松了对他课余上网时间的管理。平时上网.我都让他在我办公室的电脑上查资料。直到某天周末孩子带着一身烟味回家.我就知道他肯定是进网吧了。责问中,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我说:“网吧不是实行实名制上网吗?没有身份证,你如何能上网呢?”孩子说:“老妈.你真是个老土。如今的网吧老板准备了很多身份证.学生进网吧.可以用网吧老板准备的身份证代替。”听了孩子的话.我利用双休日半信半疑地走访调查了武汉近30家网吧.发现30个网吧中有26个存在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仅姚家岭的一家网吧就有15个未成年人上网。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代的“拔苗助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都熟悉《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它告诉人们:不要做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然而新时代的“拔苗助长”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孩子不到上学年龄就提前上学。 据调查,孩子们提前上学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得比较好,也认为孩子的天赋不错,提前上学不成问题;其二,部分家长为了弥补“晚生晚育的损失”,让孩子早一年上学,将来能早一年走向社会;其三,部分家长将学校当成托儿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不但有人看管,还能学到一点知识。实际上,除非孩子的天赋及习惯特别好,否则,让孩子提前上学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请看下面两个实例: 学生A,女,5岁半上学,性格开朗,做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