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是仰望着“老民政”一的身影使大的,听着救灾济困的故事走近了民政,成了民政人,烙上“民政印”。有人将党和政府比作太阳,那么我们民政人就是手托太阳、播撒阳光的人。在保康,哪里最贫困,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身影;哪里群众生活最困难,哪里就有民政人的问候;哪里有灾情,民政人就在哪里出现…··民政人用心血、用汗水将无尽的春晖撒向3225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架起了党和群众心心相通、血肉相连的桥梁。鞠躬尽瘁为人民,危难之处显身手,何惧马革裹尸还,更是民政人的壮烈情怀。保康十年九灾,灾害频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2.
我们县的福利生产,1994年的产值和利税,乡镇演了重头戏。全县23个乡镇,38家福利企业,36家盈利,只有2家亏损。乡镇福利生产形势好,一个重要原因,乡镇领导亲自抓。乡镇是民政工作的前沿阵地,这里民政对象多,要解决的问题多,各方面的困难多。解决民政对象的困难,需要有钱。钱从哪里来?靠国家给,但这不够,还要靠自己搞福利生产,自己创收。乡镇福利生产越多,创收越多,乡镇民政摘掉穷帽子,当上财神爷,解决问题就有了办法.工作就有了主动权。这几年,我们乡镇的民政所,不喊难,不叫苦,不伸手,为什么?因为他们手中有钱,办…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平陆县张村镇民政助理员裴效民,大学毕业干民政,十年如一日,怀着爱民如父母的朴素扈精,为民政对益服务,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被运城行署树为学习的典范。——编者我叫裴效民,今年35岁,1983年山西农大毕业,1985年元月担任张村镇民政助理员。10年来,我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较为合格的民政工作者,受到了民政对象的赞誉、群众的信赖,我镇也被民政部命名为“民政工作全优镇”。我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出生三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1979年,我考入山西农大。4年大学生活,我仅花了家里200元钱,靠…  相似文献   

4.
做好梦都想成真,何况我这个梦是现实生活中心中的梦,更想成为现实。我于1998年初担任镇民政所长。在没有成为民政人之前,我也进过镇敬老院,但现在的感受和那时的感觉却大不~样。镇敬老院原本是镇农场改造的房屋,住房低矮潮湿,环境杂乱,一进大院就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任职伊始,我就有一个美丽的梦,梦想早日把敬老院从偏僻的野外搬回镇政府驻地。机会终于来了,1999年,我什]台陈镇所在的溪河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民政所“三位一体”建设,即民政所、敬老院、经济实体三者合一。乘着这股东风,我和主抓民政的镇领导…  相似文献   

5.
我的工作观     
如何做好民政工作?我的体会是,要有革命事业心、人类同情心、工作责任心、廉洁奉公心。革命事业心。革命工作有职务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做,做好了就是作出了贡献.1981年,我转业回到家乡,党组织要我当民政助理员,我没有说个“不”字,愉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12年来,我走村串户,扎根群众,一心扑在民政工作上,为全镇4.7万人民服务,为千多户民政对象排忧解难,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份工作。民政工作对象夸我“是党培养教育的好干部,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是一世人也忘不了的”。人共同愣心。民政工作对象大多…  相似文献   

6.
苏局长,你的目标太保守,长沙这么个大市,售券100o万,太少了!少说你们今年也得拿回来1500万。谈起民政经济,我有个感受。1964年部队换防路过衡阳,我在军供站吃了一餐饭,连饭桌都没有,我们是蹲着站着吃的。设施那么简陋,是因为咱民政部门缺钱啊!现在,衡阳也好,长沙也好,军供站大大改观,我们的战士再不用站着吃饭了。这说明,民政经济是搞好一切服务工作的后盾。卖瓜的说瓜甜,我今天专说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这可是个“无烟工厂”、“速成企业”啊,谁抓谁是精明人,不抓的是傻子。常德市民政局的度局长啊,你们那里去年就搞得很…  相似文献   

7.
不知不觉中我成了一名民政学校中的学生,与民政人成了战友。1998年那场震惊世人的洪天巨浪,让人不寒而栗;然而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到处都有我们民政人奔波的疲惫,那是我们民政人分忧解难的义不容辞。看那长龙,看那载满全国人民满怀关切的食品和衣服,温暖了多少颗流泪的心,抚慰了失去家园后的苦痛,广大民政人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用双手托起新的希望。那蕴含深刻哲理的校徽,曾让我注视了许久。作为一名民政人,我把民政比作一盏灯,一盏照亮所有黑夜中孤独灵魂的明灯。巴金老人的灯曾经使他微笑着面对生活,我们民政这盏长明灯…  相似文献   

8.
我叫杜彬,年25岁,1994年考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代办员,被分配到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乡民政办工作。1995年底,民政助理老姚调走后,一直没调来新的助理,乡领导让我代理民政工作,于是我当上了代理助理,承担了全乡所有民政事务。过惯“胳肢窝”生活的我,突然当起家来,真是“油盐酱醋茶”,一时乱如麻。我深感重担在肩,生怕人微言轻,说话缺乏底气,办事没有威力,打不开工作局面,曾一度想“撂挑子”。可一看到那些申请救济、要求解决生活困难者渴盼的眼神时,我又改变了主意,决心咬牙坚持下去。工作太多怎么办?白天干不完我就夜里干,…  相似文献   

9.
我怕……     
我是一名乡镇民政干部,从事民政工作已满6年,我非常喜欢这一工作。基层干部十分辛苦,民政业务10多项,样样要亲自抓,扎实干,因为那是些很具体的实事。民政干部大多是实干者,政府领导长期安排包较大的村,一个联村干部要把上级各部门、各条线的各项工作,在村上付诸实施,真是千头万绪,往往政府还要给民政干部分些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如此种种,已把人搞得昏头转向。然而,去年一个福利企业推销"幻8"猪饲料,有关领导亲自来电话,要在乡镇由民政干部帮助推销,我当时以种种借口推脱了,未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已造成了不好的影nhe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你们好g我是1996年4月在山西省平顺县民政局读到贵刊的,特别是1996年第2期《变味的吃文化》、《拉客女写真》深深吸引着我,从此我成了贵刊的热心读者。以后一有空我总要到民政局去看看《中国民政人去年8月我家遭灾,家中所有东西被淹,图书被毁,不得不背上玉米干粮,到各处寻找落脚点,今年4月份长治县接收俺村灾民30余户,130多口人,我也落户该地。我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办起农家图书室,图书室里就有《中国民政》,许多村民喜欢看《中国民政》,称赞贵刊办得好,当然也有不足之处。笔者有个建议,希望贵刊记者多下基层‘多到…  相似文献   

1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中国民政》。此后我就喜欢上了它,每期都一一拜读,受益匪浅。我觉得《中国民政》有几个突出的特声、:一、专而不僻。《中国民政》虽是行业杂志,但不限于专业。所刊登的文章反映了民政民情的热点以及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不论是民政工作者,还是从事其他行业、行政工作的同志,都能共赏,具有较广泛的社会。隆。二、内容丰富。每期刊登的稿件既有各级党政领导关于做好民政工作的论述.还有各地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的调查报告、先进典型等,既有对民政工作的学术研究文章,又有反映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郓城县刘口乡民政助理员,孤寡老人称他为好兄弟,残疾人称他为送温暖的人,我母亲称他为傻子,他身上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就是我的父亲──梁乃印。 自1980年父亲担任民政助理员以来,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然而,对上他却不能照料年迈的爷爷奶奶,对下他顾不上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对母亲他更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家中大小事项全靠母亲打理。 记得父亲刚上任不久,有个残疾人到民政办公室来领残疾救助金,当时还不到发钱的日期,来人直嚷:“我没有钱了,我得吃饭啊。”一个老红军冒着酷暑,也大老远跑来领钱。望着他们失望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婚姻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婚姻登记人员量少,素质较差,是当前婚姻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现在虽然各乡、镇建设了民政办公室,但有部分民政办公室只配备一人,20多项民政工作压在一个人身上,有时真是喘不过气来。就我们四)11省丰都县来看,30个乡中有12个乡镇民政办公室只配有一人。特别是建制后的乡、镇所辖区域广阔,交通尚不方便,婚姻登记员一般只能单纯办理登记,就难以完成一些调查研究任务。县民政局民政股主管婚姻登记,近几年来只有一个人工作,对婚姻管理方面应抓的事,往往是力不从心。就全县婚姻登记员的文化素质来…  相似文献   

14.
我原在乡财政所工作,任所长:兼主管会计。乡财政所和乡民政所是近邻,对乡民政工作十分熟悉。:全乡一百多名残疾人,上级用于救济扶助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不足万元,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1991年春节前夕,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一个衣不整体、光着双脚的聋哑人来到乡民政所要求救济。我看他手脸冻得通红,身子缩作一团,心中一阵难受,就把身上的几十元钱全部掏给了他。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翻来复去的考虑着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往富路上奔,怎能丢E下这些残疾人不顾?在众多的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丧失劳力,通过…  相似文献   

15.
民政助理是直接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如何搞好在接服务,我的办法是进村入户。我要求自己做到十到户。即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到户;发展规划制订到户;开发项目选定到户;致富信息传播到户;科学技术指导到户;生产资料送货到户;机械修理帮助到户产品销售收购到户依作物病虫害防治到户;实际问题解决到户。我任民政助理2年多来,足迹踏遍全镇33个村,遍访了31000多名优抚对象和困难户,为优抚对象解决宅基地80余处,减免地皮费管理费8万多元;为老复员军人解决生活困难12万元;帮助860名特困户子女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走上了致富路。同堂村一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是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老兵,也是民政报刊的忠实读者,当我每天收到报纸杂志,首先拜读的是民政报刊,受益匪浅。近两年来,我还写了六十多篇稿子,大部分被《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和地方报刊采用。我在坚持业余写稿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搞好民政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为发展民政事业,搞好民政工作多写稿、写好稿。作为民政战线的一员,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民政理论动态,谁歌民政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民政理…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中国民政》到现在,已近6个年头。在接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她十分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可谓跟咱们民政人心动相通。1992年我刚参加工作,由于从小爱好文学,也就不时向《散文》、《青年作家》等文学刊物投些稿,也在地方民政刊物上发表一些稿件,而很少给《中国民政》寄稿。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民政》是国家民政部的机关刊物,一般刊登领导讲话、重要论文等大文章,哪能顾得上给基层名不见经传的业余通讯员提供版面。这种神秘感和自卑感一度使我对忡国民政》敬而远之。一次偶然的接触,使我对她有了重新认识,原来…  相似文献   

18.
我是踩着父亲的脚印走进民政大门的。如今,父亲因年龄关系捧着地区颁发的“献身民政荣誉奖”,走下了他坚守近3O年的民政岗位,我也成了一名有IO年民政工龄的民政人。喜然回首间,只觉得一切都已成为永远无法追回的往昔,激荡于心头的,唯有对民政的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意。我心中的民政,是尧舜禹传给后人的一把圣火,是焦裕禄留给今世的一份遗嘱;我心中的民政,是与家父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崇高事业,是同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联的人民大伤;和小巾的承付.县计柴门巾的林经舒展,炊烟欢舞的春风,是叫座田里的种子发芽,庄稼丰收的春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9.
多省年来,一个“穷”字,紧紧捆住发政人的手脚,说穷,愁穷,叹穷,怨穷,无济于事,出路只有一条,把民政经济搞上云。纪实作品《民政大庄园》所提供的生动事例,令人振奋,给人以诸多启示。启示之一:发展民政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吉县是吕梁山区的一个贫困县,缺管资源交通不便,假若兴办福利工厂等于在做无米之炊,吉县民政局扬长避短,发挥本地优势,载千亩果树,养成千只山羊,风险小,收益大,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难能可贵。启示之二:发展民政经济要有战略卢光和拚合精神,吉县民政局比较穷,急需要钱,但他们没有急功近早,而是放眼…  相似文献   

20.
<正>因为与《中国民政》的一次牵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民政人,使我对民政事业有了永恒的情愫,并在文字的园地里流连徜徉,创造辉煌。《中国民政》是我无声的师长、工作的"宝典"、展示的平台、前行的导航。1991年8月,我高考名落孙山,爱好书法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大纵湖镇政府毛遂自荐,有幸被录用为党政办公室文字誊抄员。工作之余,我爱上了新闻写作,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