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辽宁省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创新实践,创造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在诸多好经验之中,沈阳市和平区“数字和平”建设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探索,为我国大城市市辖区社会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应用实现有机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颇具参考意义的范例,值得加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改革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动力机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为理论支撑,以西方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为重要参照,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引领,以农村经济社会关系深刻变动为现实驱动,以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经验为有益借鉴,切实提高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方向。新型社会管理格局使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作用进入了政府与学界的视野。浙江各类社会组织发展数量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居于全国前列。本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作用、影响和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全文紧扣浙江省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情况,紧密结合加强社会建设这条主线,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经验树立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吴彦 《理论建设》2013,(5):102-104
<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作为理论问题,首先就要对"社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作为实践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依据"社会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培育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有基础,才有科学的预见性。一、"社会管理"的概念及特征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相似文献   

5.
杨宜勇 《前线》2011,(4):33-35
自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我国无论是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1,(6):61-6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社会管理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但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形成共识;一些重要实践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寻找答案。正确把握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十大关系,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社会管理的本质、规律以及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管理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各种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应是"双轮驱动",即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同步推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目的,创新社会管理是手段,创新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久性、基础性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体的权益、科学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以构建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科学化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理论创新的科学轨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体现理论创新的严肃性;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主旨,突出理论实践的民本性;坚持世界眼光和历史传承的基本维度,开拓理论发展视野;坚持以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为依托,不断加强理论创新能力建设.系统总结建党以来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于今后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围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两个基本点,提出了社会建设领域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内蒙古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加快健全新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努力促进社会建设的大发展,保障我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韩冬雪 《前线》2013,(1):41-43
如何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管理l体制的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社会建设的本质与主体来源等基本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讨论中,通过归纳社会与国家相互依存又彼此博弈的关系,明确指出了社会建设在国家权力回归社会这一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必然兼具国家与社会双重主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2,(11):34-34
社会管理创新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凝聚社会发展合力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和完善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当前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又处于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管理不善,势必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严重的还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才能井然有序,和谐稳定;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绩效评估成为政府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反映了政府管理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转向追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的发展趋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内学者从社会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探讨、社会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实践、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等维度,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的研究趋向值得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建党90年来,我们党围绕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相继创立了许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系统总结建党以来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对当今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桂华 《当代贵州》2012,(29):36-37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细胞和生命。加强社区党建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息烽县新华社区围绕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新华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实践和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发展思路与相关的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这一要求的现实落脚点之一就是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而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就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从目前来说,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存在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二维体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则是一种改革创新精神下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变革的加剧与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使贵州省面临更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王海军 《探索》2011,(3):11-15
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建党90年来,我们党围绕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相继创立了许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客观审视建党以来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原则,对当今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