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际法是最早正式引入近代中国的西方法律部门,其标志性事件是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对《万国公法》的翻译。在继受西方国际法后,国际法在晚清中国多被称为"万国公法",这一概念的形成与丁韪良的主观意向紧密相连。"万国公法"四字含有自然法学意涵,但却与19世纪弱肉强食的世界格局不符。因此,将国际法称作"万国公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晚清国人的国际法认识产生了误导作用。直至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世局的进一步恶化以及国人更清醒的认识,留日学生此时从日语中借用的"国际法"三字才取代了"万国公法"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2.
何志鹏 《当代法学》2021,35(5):110-126
21世纪的国际法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多边主义的退潮和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事实境况.国际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界定、如何促进国际社会的良性运转,是一个在认识现代性国际法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并清晰论断的关键问题.自17世纪现代国际法产生并逐渐定型,国际法律体系的运行进程就不断呈示和强化着国家本位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国际法以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规范确立的起点;国际法以国家意志和意愿作为其效力的依据;国际法以国家行动作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因而,国家本位是现代性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也是长期处于国际关系大环境中的必然表现.国际法的国家本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强化了国家主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边主义,忽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容忍了强权政治.为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现有的国家契约基础之上通过观念塑造和实践引导而构建国际社会契约,避免国家本位在国际法中的极端发展,促进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国际法的作用[日]芹田健太郎宋长军译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现代国际法的涵义以及21世纪国际法的作用。如果听取学者们(其中包括我曾直接接受过教益的学者)的意见,便会发现,在1984年的法国国际法年鉴发行30周年纪念专辑上,巴黎大学教授认为至该年度...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4月 16日至 18日 ,中国国际法学会“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武汉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2 0 0多人。研讨会围绕“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这个主题 ,就世纪之交的 10个国际法焦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6 0余位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或评论。会议共收到论文 6 0多篇 ,许多论文涉及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的方向性和基本性问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黄进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王厚立教授、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名…  相似文献   

5.
回顾过去75年的国际法,我认为现在的习惯法和条约基本上和1906年美国国际法学会建立时的习惯法和条约属于同一体系.它现在仍然为外交部所适用,偶尔也为国际法庭所适用,并常应用于国家和地方法院以及政府官员、公司及个人的交往中.然而,1981年的世界毕竟不是1906年的世界了;今天的国际法与20世纪早些年代的国际法当然也有明显的不同.不过,这种变化并不是极端的变化.1907年美国国际法杂志第一卷有几篇文章的主题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过时;国际仲裁、美国缔约能力的范围和限度以及关于战时病者伤者的日内瓦公约就是一些例子.确实,伊莱休、鲁特(Elihu Root)(国务卿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17世纪法学家普芬多夫的从自然法角度否认作为实在法律的国际法的存在,还是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汀的从实在法角度否认国际法的法律性,都已经为现代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和地位不断提高的事实所摒弃,也为现代国际法学者所淘汰。一般认为,国际法具有一般法律所具的约束力,而在这一层面下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却是本文所欲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爽 《法制与社会》2011,(36):12-13
国际法是一门内涵丰富、内容繁杂的法律学科,深入学习、准确理解什么是国际法,首先就要掌握国际法主体的内容.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传统国际法主体也发生了变革.本文将在传统国际法基础上,深刻诠释个人在现代国际法体系中的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法学家》2007,(3):95-101
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应负的责任是当代国际法的主要问题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持之以恒地编纂<国家责任条款>,2001年联合国大会已通过<国家责任条款>草案,并建议就此缔结有关国际公约,2004年联合国大会要求各会员国政府提出有关意见.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际法学界以此为前沿研究课题.本文尝试从中西文词义辨析、"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划分评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解析三方面,对<国家责任条款>中"国际不法行为"的含义、条件与归责问题,做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事件,从国际法上来看,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侵略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反对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否认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践踏.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侵略战争是指一国为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而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27年国际联盟第八届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侵略战争的决议》,宣布侵略战争是一种国际罪行.1928年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也确定了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0.
(一)生平与著述 1897年8月16日,劳特派特出生于奥匈帝国加里西亚省的左基夫.1927年,劳特派特任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国际法讲师,1938年任剑桥大学国际法讲座主任教授,1951年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离开剑桥大学就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1960年患病,同年5月8日逝世.劳特派特一生的著述甚丰.他出版的专著有:《国际法的私法渊源和类比》,《法律在国际社会中的职能》,《常设国际法院对国际法的发展》,《国际人权法案》,《国际法上的承认》,《与国际法委员会编纂工作有关的国际法概论》,《国际法与人权》,《国际法院对国际法的发展》;编辑的文献资料有:《国际公法案例年度摘要和报告》,《国际法报告》,《英国国际法年刊》等.他还修订了《奥本海国际法》(第5-8版).另外,他还撰写了近70篇论文和随笔,并就国际法院的一些案件,发表了自己的个别意见和反对意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