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时代潮》2000,(9)
关注张平已经很久了,从《法撼汾西》、《天网》到《抉择》。《抉择》的产生是必然的,是作者才华、人格、责任感与社会现实碰撞出来的杰作。《抉择》改编成电影《生死抉择》播映后引起的轰动也是必然的,因为你关心人民,人民就会热爱你。正如作者所说:写作首先应该  相似文献   

2.
殊死较量     
导演、编剧和原小说作者张平,都没想到故事片《生死抉择》会在全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8月中旬以后,随便打开报纸或上一个网站,就可以看到这样的题目: 反腐力作《生死抉择》热映不衰 影片《生死抉择》在各地激起共鸣 《生死抉择》在沪票房收入已超过 1200万元,创近年  相似文献   

3.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人民公仆“,电影《生死抉择》中主人公、市长李高成,在市委扩大会上说的这两句话,对我震动很大,观后很长时间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生死抉择》,是近年来不可多得地一部反映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力作,主人公李高成一身正气不信邪、不怕邪,作为一市之长,勇于冲破由当年提拔自己到领导岗位上来的老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0,(9)
今年五十有九的大导演于本正又因为令人瞩目的电影《生死抉择》大红大紫了一把,在采访他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不停地有邀请他出席各种座谈会的电话。他笑着说,真没想到。他敢拍胸脯说看《生死抉择》不会让你后悔,但没想到会在全国自上而下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拍过《日出》、《走出地平线》的于本正,说起《生死抉择》依然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这个时代更多的是风花雪月的故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掏腰包买《抉择》这样的书了。但,将它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放映后,这部小说畅销了。人们被银幕上李高成的生死抉择感动得落泪——有一种激情在我的心里涌动。不觉得想起了宋人王令的一句诗:“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对《抉择》的作者张平的采访使我加深了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6.
《杂文报》(2000年10月24日)头版有两篇同《生死抉择》有关的文章。《回扣不怕“生死抉择”》就看反腐大片《生死抉择》竟有人在购买团体票时仍敢索要回扣发了一通议论:虽说团体门票给回报已是公开的秘密,一部反腐大片,也未能逃脱中饱私囊的侵扰,《生死抉择》的烛照,驱不走回扣的黑暗,荡涤不走心中的尘埃,怎不叫人掩卷长叹。《也是抉择》说的是文章作者感到奇怪的事:有的领导干部竟拉家带口坐着小轿车去领受《生死抉择》“警示教育”。某地首映,坐豪华小轿车的多达300余人,有副县级、副处级以上头衔的还不少,有的还带家眷。这…  相似文献   

7.
8月 1 8日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组织全局党员和干部观看了电影《生死抉择》,8月 2 2、2 3日 ,局党组两次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会上 ,传达了江泽民同志观看影片《生死抉择》后作的重要讲话、尉健行在云南考察期间讲话要点以及中纪委、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利用胡长清等重大典型案件对党员进行警示教育的意见》等 ,观看了专题电教片《胡长清案件警示录》,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局党组成员和与会同志纷纷发言指出 ,《生死抉择》这部影片 ,贯穿着党中央关于从严治党、反对腐败的精神 ,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前进》2000,(11):4-7
一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大江南北的焦点话题和电影市场的全新景观。影院内外,好评如潮,出现了万民争看、众说《抉择》的喜人局面。全国票房收入已突破 12000万元,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无不交口称赞,认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反映人民心声、展示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优秀影片,是一部给人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精品,观后令人震惊,促人警醒,使人振奋。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得…  相似文献   

9.
李霆 《前进》2005,(1):17-18
从1979年国家在山西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至今,跨越两个世纪的25年过去了。回顾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总结经验与教训,2004年提出的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是山西必然的、明智的抉择。一、必然的抉择2003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历时一年研究行业结构调整。先后出台了《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其核心内容,就是传统产业的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进而使山西进入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省区战略研究的力作─-介绍《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郝争逸,沈祖良主编的*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以下省称《战略研究》*。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这部近五十方言的研究报告集,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湖北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这?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平是山西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作家。高高的黄土地给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同时,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又给他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张平的创作始终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下了《抉择》、《天网》等一系列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  相似文献   

12.
宋暖  张阳 《求索》2013,(4):87-89,63
1948年是国共两党决战的时刻,也是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势力抉择的时刻。作为一支重的政治力量,《大公报》提倡自由主义,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土地改革、教育独立以及民生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一系列不懈的论争,然而国民党政府执掌下日益颓败的社会现实让《大公报》事与愿违。最终,在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中共日趋占据上风、国民党腐败无能、美国政策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大公报》投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怀抱,开始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云南 后5·12     
《创造》2008,(7)
在人类地震灾难史上,"5·12"是一个坐标。它从已知和未知的所有层面,警示人们——防震抗灾救援的行为准则。云南作为地震多发地区,在后"5·12"时代,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因为"5·12",《创造》将目光瞄准了云南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地震预报到应急避难,从城镇建筑到乡村民居,从民政保障到紧急救援,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揭 晓了。山西青年作家张平以一部产生了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抉择》荣登榜首。这一荣誉的获得使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到山西文学的身上,使我们发现,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山西的作家们并没有因为世事的变迁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山西的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潮中,无疑是一股澎湃的激流。随着《抉择》的获奖,它向人们证明,在九十年代,山西文学继‘“山药蛋派”和“晋军崛起”之后,迎来了她的第三次创作高潮。 山西文学的第一次高潮形成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其标志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1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21):15-20
在万众瞩目之中,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0,(9)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生死抉择》上映以来,反响非常强烈。该影片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立党为公的共产党人的形象.而成为一部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反腐倡廉精品力作,也因之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在观看影片后就反腐败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并"希望大家从这部影片中受到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生死抉择》影片本身以及今后反腐倡廉之具体措施等读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采访部分中央部委领导同志,现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冷静抉择 快速发展─-郾城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漯河市委统战部郾城县从1992年以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取得了突出成效,其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先进行列,一举成为"豫南个体私营经济第一县"。《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河南日报》等...  相似文献   

18.
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坚持“四个为本”许志锐在《经济日报》撰文认为,新时期我国公民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定位于"四个为本"。1、共同价值理想一强国为本。把共同价值理想定位于"强国为本"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强国富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一本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读赵雨亭同志的“人生道路的抉择”赵莲娣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起雨亭同志撰写的《人生道路的抉择》一书.实事求是地回顾了赵雨亭同志70年来思想发展的历史.记述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选择人...  相似文献   

20.
影片《生死抉择》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党从严治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刻画了当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不惧邪恶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操,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