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赴 《世纪桥》2005,(5):14-17
毛泽东一生著述丰厚,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他曾亲笔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题词和手迹,而一次接连泼墨6幅,恐怕只有这一次。首次访苏归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仅两个月,从未迈出国门一步的毛泽东首次访问前苏联。在莫斯科,他受到斯大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共同签订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了10个春秋。在延安的岁月里,他住的是延安的土窑洞,吃的是延安的小米饭,穿的是延安的粗布衣,在延安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情怀,反映了他与延安人民的鱼水亲情。这些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革命和建设征途上奋进。  相似文献   

3.
正"读毛主席的书,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雷锋所留下的珍贵的照片里,有两幅经典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幅是雷锋在汽车驾驶室中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另一幅是雷锋与战友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雷锋牺牲后,他生前读过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引起了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走近毛泽东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已经离开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有43年之久了,"说不尽的周恩来,研究不完的毛泽东。"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已经为毛泽东留下了一个任何人也无法去取代的位置。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今天我们又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走近毛泽东和感悟毛泽东,即毛泽东他自己是怎样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他是怎样在不同的地点、环境与公开场合里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经历、性格、思想、工作方法及理想和志愿  相似文献   

5.
陈立旭 《探索》2003,5(6):9-13
毛泽东搞三线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他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路是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毛泽东为三线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物质、精神、经验三方面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彭雪枫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毛泽东的爱将之一。他文武双全、军政兼优,深受毛泽东器重。同时,他也敢于坚持原则,犯颜直陈。为此,他曾同毛泽东发生了一次争执,并互相拍了桌子。毛泽东不仅没有记恨,而且还屡委以重任,在党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7.
田家英:主席秘书讲真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焰  活力 《党史文苑》2002,(1):46-47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他长期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左”的错误滋长时又不顾个人得失奋起抗争。他的诚实、正直、刚强,赢得了人们格外的尊重与怀念,他对真理的探索更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启迪。●删去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谈话,被江青等人扣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被“停职反省”的第二天,他便以死抗争,年仅44岁。1948年,老秘书胡乔木推荐正为毛岸英当文史教员的田家英做新秘书。毛泽东便把这位26岁的“家教”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  相似文献   

8.
<正>开篇语毛泽东是纵横捭阖的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大诗人。读诗、赋诗、解诗、和诗、论诗、改诗,对毛泽东而言,是生活情趣,是工作方式,也是交往手段。以诗为媒,以诗为线索,以诗为载体,他留下诸多令人感动、鼓舞、奋进的佳话。在诗的海洋里,他与人们长河共泳,同唱心曲,铸就了一桩桩诗意盎然而又浪漫潇洒的趣闻逸事。  相似文献   

9.
观点搜索     
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张修智在2003年第6期的《瞭望东方》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一笔政治资源和财富。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一、群众观点。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人。我曾在中南海担任警卫战士,毛泽东的伟人风范给我留下永生的记忆。 毛泽东工作讲效率。他习惯于夜间办公,白天休息。每天夜里,他都通宵达旦地工作。60年代,中国处于最困难时期,为应付国际国内的斗争,他废寝忘食地工作。深夜工作累了,便出来在丰泽园散步,然后又回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经常在堰塘江河里游泳,以增强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尤其是在他晚年,毛泽东以其惊人的胆魄,一次又一次地劈波斩浪,畅游长江。据统计,从 1956年到 1966年这 10年里,毛泽东畅游长江竟达 18次之多,这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顽强性格为世人所敬佩。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他所著的《漫长的革命》一书中就写道:“当毛出现在长江上,全世界都震惊了 !”   毛泽东决意要到长江游泳。当副卫士长孙勇回来报告说可以游泳时,毛泽…  相似文献   

12.
访问人:中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1955年。这一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比较大,党内的争论也比较大。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曾激烈地批评当时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特别是点名批评邓子恢,说他犯了右倾错误。这个问题现在中央已经作了结论,认为邓子恢当时的主张是符合实际的,并为他平反。这件事已过去38年了,人们回想起来,都认为1955年这场争论来得很突然,您现在怎么看? 杜润生:1955年的事情,从毛泽东同志本人说变化并不突然,他在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已经完成了两个革命转变的思路。过去人们在许多场合听过中央领导说,非社会主义因素将存在一个较长时期。此期间要  相似文献   

13.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14.
傅连暲与毛泽东的深情厚谊刘耀宗傅连与毛泽东的情谊是从1929年3月红四军解放汀州城时开始的。一天,毛泽东同朱德来到福音医院,这是傅医生第一次同毛泽东见面,他陪同毛泽东等视察了医院,并为毛泽东仔细检查了身体。这次会面,他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一个人的一生又书写着一部不同的历史。邓小平———一个世界瞩目的名字,他走了一个世纪,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给人们留下了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风云激荡的20世纪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更是一个既充满了痛苦和灾难,又充满了自豪和希望的世纪。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巨浪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孜孜以求,倾毕生精力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他们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从而展示了各自的多姿多彩的辉煌人生。人们不会忘记,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一…  相似文献   

16.
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却神秘地失踪了。七年过去了,他终于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74年9月,在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中央派专人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送毛泽东审定。毛泽东仔细看了一遍名单,什么话也没说,退了回去。过了几天,经修改的名单又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什么话也没说。9月29日,第三次将名单送来后,毛泽东看了半天,拿起笔,亲手添上了肖华、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四人帮”慌了,指示专案组同志放肖华出去…  相似文献   

17.
孟素 《世纪桥》2012,(2):25-31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领袖,日理万机,工作非常繁忙。但不管多么繁忙,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延安期间,无论是住在杨家岭、枣园,还是王家坪,他都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将左邻右舍的老乡们请来一起欢度佳节。在枣园期间,他不仅亲自为老人家祝寿,而且还主动到乡里为群众拜年。毛泽东与当地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给我们留下了向群众拜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4,(2):35-35
张修智在2003年第6期的《瞭望东方》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一笔政治资源和财富。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一、群众观点。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曾使毛泽东梦绕魂牵。长江三峡工程,也曾让毛泽东倾注一腔心血。但在他的一生中,仅在20世纪50年代,到过一次长江三峡。虽只此一次,却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