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些地方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由此而来的是地方官“政绩显赫”,或晋级或升迁。然而,隐藏在成绩背后的却是:国库空虚,财力匮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生产、建设性支出逐年减少,发展农业的资金无法到位。究其原因不外有四:一是领导干部玩数字游戏,为达到升官、提拔的目的,在财政收入净增值上挖空心思作文章,以示政绩突出。二是业务部门为了迎合领导的意图不惜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的50年代末,虚报数字成为政治上的一种无奈和需要。许多年以后,又出现了这样的民谣:“一级哄一级,一直哄到顶,上下都做假,假作真时真亦假。”民谣有些夸张极端,但也确实反映了假政绩现象的严重性,虚假的政绩造就了一批批急于攀升的官僚,一味地搞假政绩,也许官就能升得快。1999年底财政部查了100家国有企业,竟有81家虚列资产37亿,89家虚报利润27亿。会计造假,实有其难言之隐,那些数字是被“批准”过的,有人要靠它升官,因为凭造假得来的“政绩”,正是他们升官发财的“资本”。有一个“层层加水”的对…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而不切实际地实施的一些项目。一旦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也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结果往往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手,或升官晋级,或“政声”远播,损失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十分看重“政绩工程”,他们在任期间会把“政绩工程”搞得有声有色,会制定出一系列的“十大工程”、“八大工程”,确实能鼓动人心。但无论几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报载,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竹溪县一直坚持开展“政绩打假”,给弄虚作假捞政绩者亮“红灯”,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名干部因搞假政绩分别受到降职、免职、撤职、开除等处分。时下,一些干部之所以胆大妄为、乐此不疲地造假政绩,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在政绩考核中,简单地把政绩与少数几个数据和指标划等号,至于数字和指标背后的实际成效则丢在一边,无人问津,这就给一些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人以可乘之机。同时,即使在考核中发现了一些干部搞假政绩,也是批语教育一下了事,而那些搞假政绩而又没有被揭穿的干部,则蒙混过关得到提拔重…  相似文献   

5.
某县从去年开始,对各单位上报的政绩统计数据实行公示:将诸如水、电、税收、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数据在报纸、电台等新闻传媒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把关,对群众有异议的数据,进行核实;对虚报政绩数据的部门和单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给予其相应的处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是近两年广为流传的“民谚”,是群众对某些领导干部为了捞取个人好处搞浮夸、造假政绩的形象概括。时下,在一些地方,对干部考核、奖惩、提拔,主要还是以其上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而某些干部的上级主管部门不愿意下基层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在调研中多次听到群众反映:我们是既“政绩”,又盼政绩。怕的是个别干部只为自己升官要不顾百姓需要的“政绩”,盼的是为百姓实实在在好事的政绩。群众的反映,值得深思。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展,政绩在干部的升迁留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政绩、创政绩,为领导工作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政绩观的偏以及虚假政绩等问题的出现,政绩的声誉一度遭很大损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谈政绩,甚至“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的心目中都成贬义词。事实上,广大群众对政绩总体上是持肯态度的,正如一些群众所说:“干部都不出政绩,群众就没…  相似文献   

7.
从政为官,必须有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党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时下,有些干部却在追求政绩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易于彰显的表面风光之事。  相似文献   

8.
要忙在“点子”上王世昌如今「领导太忙」确是实事,不仅领导们有切身之感,连老百姓都这么认为。一般而言,忙是件好事,共产党的干部本来就不是清闲官,群众也不需要清闲官。改革和建设的宏伟蓝图,更是要靠领导带领会扎扎实实地忙才能实现。不过冷静观察时下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活动中,群众对“贪 官”恨之入骨,同时对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称某些干部为“懒官”、“庸官”。然而,有些人对此不理解,不服气.说我们不贪不占就够“高尚”了,难道我们比“贪官”还坏?岂不对我们要求太苛刻了?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痛恨的贪官毕竟是极少数,而群众接触最多、很不满意的是“懒官”、“庸官”,并非个别现象。时下,确有一些干部,他们对革命事业缺乏必要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少忧患意识,工作中不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而是官僚主义十足,形式主义严重。还…  相似文献   

10.
送水     
贺清华 《党员文摘》2009,(12):26-26
这次,小李借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外面旅游了一趟。在一个旅游景点,有一个“升官泉”,导游介绍说只要喝了这泉水,就能官运亨通。  相似文献   

11.
大凡为官者,都想在任时留下一些政绩。应该说这很正常,也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一个干部在位时不思进取,或者说不想有所作为,那么这官不是昏官就是混官,而绝不会是一个好官。但是,一个官如果脱离实际,不计后果上项目、铺摊子、搞政绩,这官也绝然不会是一个好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莽夫,因为惟政绩是从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出不了真正的政绩,反而会弄出一大堆不可收拾的败绩来,进而使一个地方的经济陷入困境,甚至步入一蹶不振的泥潭。人民日报曾报道,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结果欠下1亿多元的“政绩债…  相似文献   

12.
“凭政绩用干部”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但现在我们的干部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政绩很容易看得到的情况少而又少。因此,“凭政绩用干部”无疑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不少地方对干部的政绩是一年一考核。笔者以为这种考核办法容易造成一些干部急功近利,为刻意追求政绩,就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短、平、快”项目,上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虚报浮夸,玩数字游戏,很少有像谷文昌、吴金印等同志那样,只想为百姓多造福,根本不以个人进退为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少数干部创政绩不计成本。不…  相似文献   

13.
政绩是官员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它是素质的一种很自然的体现形式,是上级领导和机关考察部属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政绩并不都是像1+1=2那样简单和显而易见的,政绩不一定就是“真绩”。要真正看清政绩,也需要火眼金睛和一套识别真伪的硬功夫。看清“真绩”要有较强的甄别能力,不被浮夸虚报蒙住眼、塞住耳,铲除“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痼疾。许多政绩是靠听汇报得来的。有的干部汇报时头头是道,左一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09,(5):51-51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干部被群众称作“官油子”。重用“老实官”,淘汰“官油子”,是有效抵制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官油子”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资历老道,有能力。“官油子”一般是官场老手,有一定能力,但是却不用在为人民服务的正地方,而用在为己谋私牟利的歪地方。二是关系广阔,路子多。“官油子”都有自己在各方面的关系网、情感圈,喜欢结党营私,善于搞小团体。三是不谋事业,只谋人。“官油子”也做事,但是一般都不是正事,或者说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将更多的心思用在谋人上。四是不喜实千,爱吹牛。“官油子”们通常很少下基层,即便下去了也是蜻蜓点水式地走个过场、秀个形式,却很爱吹,也很会吹、很能吹,有着能将死人吹活的超强“本事”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那些靠“数字泡沫”来“创造”政绩的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而那些依靠过高成本堆积“负政绩”的行为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缺乏成本意识和成本指标,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一般不计行政活动的成本,主要看重的是行政活动的结果。至于这些结果的形成有多大投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多少则注意不够,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政绩是指官员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大凡为官之人谁不讲究个政绩呢据政绩陟罚臧否决定干部的进退升降政绩的学问大着呢政绩从实干中来古往今来一大批仁人志士﹃清官﹄好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把政绩留在了人民的心目中留在了青史蓝天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但是放眼时下官场也有少数为官者求升心切却又怕流汗怕奉献无真才实学和开拓精神有哗众取宠和攀援之术整天钻营掘取政绩的﹃终南捷径﹄于是便出现了为人们所不齿的种种政绩诸如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泡沫政绩﹄专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7.
莫当“三赶官”文之某地召开部分人大代表座谈会,当谈到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时,有位代表直截了当地说,时下群众最不满意的是“三赶”干部。一曰赶会场。有一些干部视开会为唯一的工作方法,整天泡在会海里,什么庆典会、茶话会、评审会、鉴定会等等,逢会必赶,遇会必讲,...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为“彰显”政绩,图谋升迁,便在呈交主管部门的报告中弄虚作假。一些看来并不高明的“障眼法”,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营造政绩的遮羞布。假话渗透官场添枝加叶。一些官员睁眼说瞎话,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11,(12):64-64
画外音:又到岁末年终,各级各部门又要忙着总结工作了,每每此时,总有一些领导和部门要浮夸摆功,让人生厌。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虚绩还是实绩,是“黑色政绩”还是“绿色政绩”,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可能不懂某些统计方法和经济计算公式,但他们懂“菜篮子”、“米袋子”,能识别环境污染和蓝天白云。所以说真正的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形象地说:“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说出来的。否则。就不叫‘干部’。而叫‘跑部’、‘说部’了。各级干部要集中心思,沉下身子,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多谋些发展,少想些升迁,多干些实事,少唱些高调。”这话说得好!时下就是有些干部不正经干活,一门子心思跑官要官,既坏了社会风气,也凉了百姓心,还耽误了工作,这种人绝不能让他“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