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吕斌 《法人》2011,(11):36-37
合理表达自身诉求,本无可厚非,但在"淘宝商城事件"中,中小卖家的"暴力"行为并不可取自10月11日开始,因不满淘宝商城修改参与规则,众多中小卖家聚集起来,恶意攻击淘宝商城中的大品牌店铺,他们通过拍商品、给差评、拒付等手段,  相似文献   

2.
吕斌 《法人》2011,(11):33-35
被认为过于强势的淘宝,该如何审视自己与中小卖家的关系截至2011年10月17日,轰轰烈烈的"淘宝商城事件"暂时告一段落。这一天,淘宝商城对外宣布,对于新店规的执行,已有店铺将延时到明年9月30日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3.
李循 《法人》2011,(12):11-11
淘宝商城为什么提价?是被逼急了。被谁逼的?少数中小卖家。为什么?大量次品假货充斥其中。  相似文献   

4.
淘宝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11年10月淘宝发生近5万名中小卖家围攻大卖家的事件,但此次“围攻淘宝”事件背后实质是卖家与淘宝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卖家与淘宝之间存在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期为网络纠纷问题的解决、网络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参考、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斌 《法人》2011,(3):58-59
2月25日至28日,淘宝商城大举推出“汽车馆开馆庆典活动”,开始着力推广汽车类网购商品。就在两个多月前的12月6日,吉利汽车在淘宝商城上的“全球鹰官方旗舰店”正式开张,成为淘宝上首家汽车销售企业。不过,到目前为止它仍是淘宝商城汽车馆内唯一的“住客”。  相似文献   

6.
张芹 《法制与社会》2012,(5):100-101
最近一段时间,淘宝商城因修改收费规则,遭致数万名淘宝中小卖家组成的"反淘宝联盟"的激烈抵制反弹,反淘宝事件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本次"反淘宝事件"主要折射出了法律的滞后性问题。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所产生的诸多新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法学理论的视界,使得现有法律在适用时显得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7.
陈会平 《检察风云》2011,(22):42-43
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宣布将正式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商家需缴纳的每年6000元技术服务年费,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保证金也相应提高。此举意在通过提高门槛,打击“假、冒、伪、劣”,提高服务品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出台新规的目的虽无可厚非,但是做法却显得粗暴简单。  相似文献   

8.
吕斌 《法人》2010,(10):58-60
淘宝网此次严厉的规则调整,在遭受一些卖家抗议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众多卖家的流失。马云领导的淘宝如何度过"7.8"新政带来的阵痛?2010年9月9日,大批淘宝网卖家再次聚集在杭州淘宝总部大门前,抗议淘宝于7月份开始调整网店排名规则一事。这已是自淘宝"7.8新政"颁布  相似文献   

9.
网上购物堵心给出差评解恨 赵芷巧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家住江苏省南京市,她平时热衷于网购,不论想买什么,只要自己喜欢的,或者生活必备的物品,她就在淘宝网上购买. 淘宝网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建立了卖家信用评价体系,淘宝买家每成功购买商品一次,便可对卖家的商品质量或服务进行一次评价,得到好评加1分,差评扣1分,得分的高低,体现了卖家的信誉.因此,赵芷巧十分看重卖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每次在网购之前,她都会挑选信誉评价分值高的卖家.网购之后,她也会十分负责地给卖家一个评价.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和卖家发生过纠纷,也没给过差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1日,是被网友们戏称为"世纪光棍节"的非法定节日,这一天,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淘宝商城打出了"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旗号,号称"全场五折疯狂抢",引爆了网购民众的节日消费热情。据淘宝商城官方数据显示,淘宝商城订单数突破2000万单,"支付宝"交易额突破33.6亿。然而,仅仅一天之后,微博上一条标题为"淘  相似文献   

11.
电商网站在2010年竞争的加剧让淘宝告别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淘宝商城在一个看似合适的时机应运而生,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淘宝网在知识产权上的短板,"商城卖假货"更是成了无法回避的硬伤。如果淘宝说自己的业绩在电商领域排名第二,那么在中国,也许真的没有哪间企业勇于说自己是第一。这就是淘宝  相似文献   

12.
清风 《法律与生活》2013,(15):29-31
2013年7月3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宣判,12名“恶意差评师”分别以敲诈勒索罪被法院判处1~2年不等有期徒刑。
  淘宝卖家遭遇网络“碰瓷”
  随着网购的红火,一些不法分子将“发财”的目光转移至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3.
宁海 《法律与生活》2011,(21):17-17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总喜欢讨论互联网的力量。如今,他正直接感受这种力量——从2011年10月11日晚间开始,淘宝商城遭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攻”。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2012年1月份,市民崔女士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主营各类女士服装。开业后不久,崔女士接到一位买家的订单.为了做好生意招揽回头客,崔女士发货前仔细检查了货物,以免有质量问题,影响到网店的信誉。下单之后,买家很快就将钱打到了支付宝上.本以为是做了单好生意。可几天后崔女士在网页上突然发现一个差评.给差评的就是自己精心服务的这位买家。崔女士随后联系了这个买家。一开始,买家说服装缺了一个扣子,崔女士让其拍照发过来,如果真存在问题.可以寄回来进行退换并由卖家承担邮费。可买家只是一口咬定崔女士的服装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讨好买家.崔女士按照买家的要求将一半的货款打到了对方账户,款到后的第二天。网页上的差评便消失不见。[案例二]在淘宝网等网络交易平台上,职业差评师利用交易规则中的漏洞,以“差评”敲诈卖家,少则几元.多则数百。一位职业差评师曾自曝:“不出10天,我们能让一家经营一年的网店倒闭.当然也能让一家饱受差评的商家看上去很美。”一些成交量低、信用值低的新店,最容易成为职业差评师“狩猎”的对象。成交量不大的店铺,几个差评就能把99%的好评度直接拉低成96%.这种效率让以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淘宝网络购物中的卖家不得不万分重视,从而掏钱就范。上述两个案例形象直观地点出了职业差评师勒索钱财的手段与本质。职业差评师,这是近期非常热门的一个词。网店每一笔交易成功后,买卖双方都会对交易情况作出信用评价,这是淘宝网用户诚信的重要标志。在淘宝网的信用评价规则中,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好评”加一分,“中评”零分,“差评”扣一分。随着积分的增多,淘宝卖家可相应成为心级卖家、钻石卖家、皇冠卖家。信誉度的高低是买家下单的重要依据。卖家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好评率和差评率。然而.这种评价体系在为买家购买提供信用参考,敦促卖家提高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价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隐形人群——职业差评师。他们每天在各大网店疯狂购物,但目的并不是商品,而是以差评相威胁,敲诈卖家钱财。  相似文献   

15.
网店办照的新规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亿万网店卖家的恐慌和困惑。网上和网下引发争论如潮,政府、中介机构、网商、第三方平台、消费者、学者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6.
恐怖的网购经历 张云晓(化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2012年5月,张云晓从淘宝网上看到一条自己比较喜欢的点缀着粉色小花的白色连衣裙,售价是96元。于是,她通过淘宝网拍下出售中的“宝贝”。5天后,她收到了卖家发来的货物,打开后却意外地发现货物与描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的"双十一",淘宝用350亿刷新了中国网购单日销售额,也刷新了全球国家网购单日销售额。但是,有数据显示,"双十一"的退货率已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这部分退货问题,绝大多数是通过买家和卖家沟通协商进行处理,极少数运用淘宝争议处理规范进行处理,走到司法程序的微乎其微。现行的《淘宝争议处理规范》是2007年7月15日开始施行,该规范是淘宝争议处理的主要标准,其既有程序性规范,也有实体性规范,甚至还包括执行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两则新闻让人瞠目结舌:一则是在温州苍南龙港瓯南大桥一带,杨某在此乞讨了几十年,新来的施某和纪某两个乞丐没把杨某放在眼里,与杨某争抢"地盘",被杨某残忍杀害。另一则是珠海段某在淘宝网向卖家深圳某电讯公司购买了一台三星手机,收到货后发现是水货便要求退货,与卖家多次交涉未果,段某就在淘宝网上给卖家"差"的评价。因为这个"差"评,卖方四人从深圳奔赴珠海将段某砍伤。  相似文献   

19.
《电子知识产权》2009,(11):11-11
个人卖家杨某在淘宝网上出售盗版图书《盗墓笔记4》,对该图书享有发行权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将杨某和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宝网公司)告上法庭。10月15日,二中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杨某赔偿友谊出版公司经济损失2000元.驳回友谊出版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20.
"淘宝达人"于淼淼在淘宝网购物时,选购了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与卖家联系后,对方发给她一个支付链接。通过链接付款后,卖家告知支付出错,并以交易卡单为由,分八次要求于淼淼支付15040元,并将该款全数骗走。大连警方展开侦查,由此揭开了钓鱼网站的行骗黑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