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脾检测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和T-AOC,并对其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SOD、GSH-Px酶活性和T-AOC逐渐降低;与油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光镜下白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生发中心不明显,高剂量组能见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电镜下白髓区淋巴细胞染色质聚集,核周隙增宽,核边集现象增多,高剂量组可见个别细胞核膜破损,核内容物外溢.结果表明,硝基苯对脾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够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和脾淋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鸡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活性的测定方法,应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了12只60日龄依莎公鸡的肝微粒体,采用Bradford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酶系活性。结果显示,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为11.32 mg/g±1.43 mg/g,CYP450含量为0.71 nmol/mg±0.08 nmol/mg,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为3.01 nmol/(min.mg)±0.26 nmol/(min.mg),AND活性为2.36 nmol/(min.mg)±0.18 nmol/(min.mg),ERND活性为1.21 nmol/(min.mg)±0.11 nmol/(min.mg),AH活性为0.25 nmol/(min.mg)±0.03nmol/(min.mg)。结果表明,建立的鸡肝微粒体CYP450酶系的检测方法灵敏可靠,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冬季水温(10±1)℃下测定了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鲤鱼的肝微粒体蛋白含量、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酶系活性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鲤鱼肝微粒体,Bradford法测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酶系的活性。结果显示,SD、SM2、SMM处理组的CYP450含量、AND活性、AH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SD、SM2、SMM处理组会使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磺胺类药物对AND、AH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CYPb5含量和ERND活性没有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磺胺类药物对探针药物在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进行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52、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肾通过相应处理用于抗氧化指标检测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染毒小鼠主要表现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水样变性,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内质网脱核糖颗粒;细胞核发生形变;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扩张;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肾和血清中MDA含量逐渐升高,SOD和GSH-Px酶活性不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硝基苯能够诱发小鼠肾细胞发生氧化胁迫,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抗氧化酶在硝基苯中毒小鼠睾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硝基苯染毒组(26 mg/kg、52 mg/kg、105 mg/kg)、花生油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各组试验小鼠进行处理后,于第30 d检测小鼠血清和睾丸中SOD、GSH~Px、CAT的活性及MDA含量,并通过DNA Ladder条带和透射电镜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结果,染毒组血清及睾丸中SOD、GSH-Px、CAT的活性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低于溶剂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高于溶剂对照组,染毒组均显示DNA Ladder条带;电镜下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边聚,呈现典型凋亡现象.结果表明,硝基苯中毒能够诱使睾丸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睾丸细胞发生凋亡,抗氧化酶在睾丸细胞凋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对鲫鱼CYP2E1活性影响的药代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氯唑沙宗为底物探针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对鲫鱼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的影响。试验组鲫鱼每日经口给予氟苯尼考100 mg/kg(按体重给药,下同),连续5 d后,与对照组鲫鱼同时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唑沙宗10 mg/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唑沙宗在鲫鱼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氯唑沙宗在两组鲫鱼体内代谢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氯唑沙宗的半衰期增加了5倍(P<0.01),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了3.3倍(P<0.01),总清除率减少了83.8%(P<0.01)。提示,氟苯尼考对鲫鱼CYP2E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药物与氟苯尼考合用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硝基苯染毒致小鼠脑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硝基苯染毒致小鼠脑的毒性作用,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进行了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52、105 mg/kg,每日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椎处死,立即取出脑,检测SOD和GSH-Px活性和MDA含量,并对其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硝基苯对小鼠脑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大脑血管间隙扩大,周围神经纤维疏松;小脑、海马区部分浦肯野氏细胞核固缩、核溶解,锥体细胞核固缩;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明显肿胀,粗面内质网形态扩张;大部分胶质细胞电子密度增加,胞核变小、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有些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微丝溶解;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CAT和SOD活性不断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硝基苯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和诱发细胞凋亡对小鼠脑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8.
对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次灌胃给予20%LD_(50)的乐果,观察给药后大鼠的毒性反应,每日测定实验鼠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最后一次给药后第24 h,采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测定大鼠红细胞、血清和脑组织中的胆碱酯酶浓度,并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肝中细胞色素P450基因8个亚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大鼠用药后不同时间内出现了有机磷药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其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明显下降,红细胞、血清和脑组织中胆碱酯酶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细胞色素P450的8个亚型中CYP2B1/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了氟尼辛葡甲铵对猪肝微粒体细胞色素(CY)P450酶系的作用。将12头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每日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铵1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探针药物的代谢率,评价各组CYP450酶的活性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氨苯砜代谢减慢,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而氯唑沙宗代谢加快,t1/2缩短。说明氟尼辛葡甲铵对猪的CYP3A4具有抑制作用,而对CYP2E1存在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铜缺乏对乳牛心、肝、肾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组化特征(分布特点及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铜缺乏症高发区自然发病的乳犊牛6头,剖杀后采集心、肝、肾作冰冻切片及酶组织化染色,以6头同年生健康乳犊牛为对照.结果表明,铜缺乏病牛组织中CCO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乳牛组织中CCO酶颗粒的分布也发生特征性的变化,表明铜酶活性的改变是导致乳牛铜缺乏症病理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硝基苯致小鼠骨髓细胞的突变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探讨硝基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将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染毒组(26、52、104mg/kg)、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花生油)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连续灌胃染毒7 d,检测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骨髓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均有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减少,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硝基苯可导致小鼠骨髓细胞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探讨中药单体成分川楝素的致流产作用及机理,给妊娠第5天的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楝素溶液,对照组以等量的100mL/L丙二醇生理盐水代替,于妊娠第8天剖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子宫组织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川楝素的致流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流产率逐渐上升。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川楝素诱导孕鼠流产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含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碎米蕨叶马先蒿对动物机体的损害程度,以评价其安全性,本试验将采自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碎米蕨叶马先蒿粉碎,自制含15%和30%的碎米蕨叶马先蒿草粉鼠粮,饲喂小鼠三个月以上,随机抽取小鼠血液进行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尿素(BUN)、肌酐CRE的测定和血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淋巴细胞(LYMPH)百分数、中性粒细胞(NEUT)比率和单核细胞(MONO)比率的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碎米蕨叶马先蒿对小鼠肝脏可能造成轻微损害,对小鼠肾脏可能造成损害;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第28天时WBC、LYMPH百分数、LYMPH#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EUT比率和MONO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学检测整个试验期间,各测定指标都在不断波动,试验后期均趋于动态平衡。上述结果表明,30%碎米蕨叶马先蒿草粉鼠粮对小鼠肝脏可造成轻微损伤、对肾脏造成损伤,但不影响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4.
将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100 mg/kg;Ⅱ组:Cu 200 mg/kg;Ⅲ组:Cu 400 mg/kg;Ⅳ组:Cu 600 mg/kg;Ⅴ组:Cu 800 mg/kg)6周,研究日粮铜添加水平对雏鸭肝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Ⅲ组、Ⅳ组、Ⅴ组雏鸭肝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Ⅳ组、Ⅴ组肝铜含量和血清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Ⅳ组和Ⅴ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达400~800 mg/kg即可引起肝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的抗小鼠乳腺癌作用,并比较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与常规技术的优劣性。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4T1-Luc)细胞,MTT比色法和生物发光法(BLM)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及AnnexinⅤ/PI双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4T1-Luc细胞接种小鼠乳腺脂肪垫制作原位乳腺癌模型,腹腔注射5、10mg/(kg.d)As2O3治疗20d,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肿瘤生长。肿瘤称重,HE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测肿瘤细胞分裂、坏死和新生微血管。结果,BLM检测结果与MTT法高度相符,1、2、4、8、16μmol/L As2O3显著抑制4T1-Luc细胞增殖,并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As2O3在体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模型小鼠4T1-Luc乳腺癌的生长,活体成像法优于肿瘤重量法。肿瘤组织内核分裂细胞和微小血管减少,中心呈坏死改变。结果表明,As2O3体外诱导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凋亡,通过减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使其坏死在体内发挥抗乳腺癌作用;与传统技术相比,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具有非损伤、实时动态监察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甘青虎耳草黄酮抑制小鼠H22肝癌原位移植瘤的作用。给小鼠肝接种H22细胞建立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甘青虎耳草黄酮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生命体征和生存时间;停药次日,测定抑瘤率、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岩藻糖苷酶(AFU)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各剂量组ALT和AST低于模型组(P<0.05),ALB及A/G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剂量组ALP、GGT、AFU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甘青虎耳草黄酮各剂量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SOD、GSH-Px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上述结果表明,甘青虎耳草黄酮能够显著抑制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三聚氰胺对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的胃、小肠和肝的损伤作用,将3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连续灌服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0、175、350、700 mg/kg),观察试验小鼠的临床表现,剖检死亡小鼠并取材,观察胃、小肠和肝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48 h内均全部死亡。光镜下可见死亡小鼠胃和小肠的黏膜层弥漫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弥漫性淤血,甚至有片状出血灶,灶内肝细胞坏死。700 mg/kg组小鼠的胃、小肠及肝血管内均可见多个黄色颗粒状结晶体沉着。在透射电镜下,175 mg/kg和350 mg/kg组小鼠的肝细胞胞浆结构疏松,线粒体肿胀,700 mg/kg组小鼠的肝细胞胞浆中充满脂滴,线粒体弥漫性固缩。表明,三聚氰胺可引起小鼠胃肠黏膜发生急性弥漫性坏死,肝淤血,肝细胞变性,散在坏死,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可在胃、小肠和肝间质中形成结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