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某单位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几十年严于律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又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一位领导同志对他说的三条要求,即“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他将这三句话转赠给大家,并深情地说:“如今世事复杂,诱惑多多,但只要牢记并自觉实践这三句话,就不会犯错误。”  相似文献   

2.
1965年4月.江西省召开全省贫下中农代表和省劳模大会,当时南昌县有60多位代表参加,我有幸被派去做大会工作人员。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邵式平省长患病不起。组织上劝他去上海、北京看病,他执意不去,并说:“我作为省长有病到北京、上海去看,江西全省患病的人都能去吗?那两个大城市容纳不下。”结果噩耗传来,邵式平同志4月24日在家中病逝。  相似文献   

3.
散木 《党史博览》2010,(9):12-13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在有生之年,他出席了多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然而,1922年的中共二大、1925年的中共四大和1928年的中共六大,毛泽东却未能出席。后来,毛泽东曾在中共七大上讲话:“有些同志未能当选为代表,不能出席和旁听.很着急,其实这没什么,就拿我来说.我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逢双的大会我都没有参加。”那么,这“逢双”的中共二大、四大和六大,毛泽东为何未能出席呢?  相似文献   

4.
少华 《党史文苑》2014,(9):13-19
毛泽东一生中最屈辱的时刻 攫取军权后,张国焘开始用枪杆子“审查”党中央的领导。首先.他认为遵义会议及其选举结果(张闻天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任常委)组织上不合法。理由是.政治局共有12名成员,他与王明、康生、项英、任弼时都没有参加,顾作霖1934年5月去世.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仅有6名.为应到人数的50%.未达到党章所规定的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1年和2003年,黄和平通过全军选拔,两度赴委内瑞拉“猎人学校”参加世界特种兵集训。他在学校时的代号是“猎人6号”。毒气测试训练,教官把受训者关进房间向里面投掷瓦斯弹,学员们呼吸困难,涕泪横流.黄和平每次都坚持到最后;战术训练,  相似文献   

6.
执著的追求     
1992年7月,段伦冰从山东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就踏上了这片生产钢铁的热土,在运转车间钳工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在正作中,身边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声地感召着他。使他自学地向党员看齐。1994年7月.他向车间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时起,他就以“做合格党员”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唐宝民 《党课》2011,(15):108-108
一次去同学家里,同学的父亲给我讲了当年送他上学的事。“那时候他上小学二年级,从我家到学校有1.5公里路,早上6点上自习,5点半就得从家走。天还没亮,他不敢走,我就陪着他一起走,送他到学校。后来,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3,(1)
周礼龙为什么腐化堕落?他回答办案人员问话的那番话,颇耐人寻味。办案人员问他参加市里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没有,他答:“不曾去参加。”办案人员又问他在单位上党课时是否专门开展过廉政教育,他答:“那是说着玩玩的,哪个能当真?”此番言语活脱脱刻画出了一个信念丧失、无德无才的腐败分子形象。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他既不参加市委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更不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认真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相反他把一切都当成“说着玩玩的”。必须当真的反而不当真,这样的人做出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  相似文献   

9.
孟红  许兴达 《党史纵览》2013,(12):13-1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既心怀天下,又情系家乡。他对故乡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单就他为家乡诸多学校如“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东山学校”、“韶山学校”、“湖南农学院”亲笔题名的举动.便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生养自己的那方热土的眷恋.体现出他热爱故乡和对故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浓郁情感。  相似文献   

10.
彭斐 《党员文摘》2008,(12):26-27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的。至今.这段话在“傻子瓜子”的包装和创立者年广九的名片上仍然保留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位蒙受40多年不白之冤,直到1984年才昭雪的第一批人党的老党员俞秀松。俞秀松是党在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之一,不久又在上海和杭州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中央执委会执行委员。1921年.、1925年他两次去苏联学习,参加了苏联共产党。1935年被联共派到新疆工作。俞秀松在我党早期历史上,及新疆工作中,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一、实际主持“反帝会”工作俞秀松1935年5月被苏共派到新疆后,组织上受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管理.并遵守不公开党员身份,不发展党的组织,不宣传共产主义的“三不”原则。他…  相似文献   

12.
陈云送人一条幅,上面.他写了15个字;“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 的语言风格一向简约中肯,一两个字就可揭示事物本质,切中问题要害。这个条幅也是如此。他解释道: “不唯上”。不是说上边的话不要;“不唯书”,不是说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反复研究。不难看出,陈云这15 个字条幅.前9个字是讲唯物论,后6个是讲辩证 法。综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简约中肯─…  相似文献   

13.
今年84岁的赵章义是个有故事的老人。1948年,刚满18岁的他就参了军,二十出头就参加志愿军去了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因完成任务出色,立过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赵章义不居功、不显摆,闷头干好本职工作。离休后,他在家门口设了个修车摊儿,21年为群众义务修车一万多辆,至今仍是每天随叫随到。老人说:“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一直修下去。”  相似文献   

14.
“很多歌消失了。有些歌只有极少人唱.别人都不知道。比如一些学校的校歌。”这是汪曾祺《徙》的开头。接下来,他提到了一首家乡校歌,很感人。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  相似文献   

15.
名人趣事     
陈永群 《廉政瞭望》2012,(14):69-69
巴金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4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千就是20多年。1993年.巴金89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这时,巴金才笑呵呵地解释道:“小棠他可是我的儿子呀!”直把陈铁迪惊异得半天没喘过气来。  相似文献   

16.
袁浩 《奋斗》2009,(12):61-61
年终岁尾.各单位及个人大都要做年终总结。时下.有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做个人总结时。喜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把成绩都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有些工作他根本没沾边,但加上了在他的“倡议下”、“指导下”、“帮助下”等字眼,就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政绩。对这种“算账”方法和总结模式。群众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17.
崔君 《求贤》2007,(10):43-43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但是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中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怀疑.但仍然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这个作品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刘岩 《党史纵览》2010,(11):43-43
1955年.王金水从南京总高级步校毕业.来到贺龙身边担任副官.不久就碰上部队评衔。王金水原来就是正营级.毕业时学校建议将他调整为准团级,授少校军衔。对此,他心里是很满意的。快到评衔的时候。贺龙找王金水谈话.诚恳而又直率地对他说:“你还年轻,军衔、级别都不宜定高了:定高了容易骄傲.骄傲就会脱离群众。一旦脱离群众.衣服穿不烂.群众就会把你的衣服指烂。我看按正营授大尉衔就行了.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相似文献   

19.
李君刚 《奋斗》2009,(7):60-60
读报.一则报道让人感动:一离休干部在生命垂危之时,深知病入膏肓,便再三谢绝组织上安排的抢救措施。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既然病危无救.就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药物和国家赘财了。”当组织上出钱组织抢救之后,他要爱人从家里拿出5000元存款支付医药费。他说:“国家正在搞建设,有很多困难,我是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国家分忧。”他临终前,告诉亲属和组织,在他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丧事一切从俭。有人说:“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呢?”他说:“我特殊,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兰蓝 《党史天地》2009,(12):32-34
涂通今.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涂坊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路过涂坊时.15岁的涂通今就参加了少先队和县苏维埃宣传队。1932年,当涂通今为自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而激动不已的时候,上级并没有让他上前线去杀敌立功.而是让他参加了一个学习看护的考试。考试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学看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