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3)
为了了解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活力等情况以及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6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结果和几年前的研究相比偏低。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0)
和谐生命教育是大学生生活、成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与现今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和谐的生命观包括自我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融洽,人与社会、自然的有机联系三个层面。追古溯今,引用论证、剖析现状,力图挖掘当前大学生和谐生命教育的主要方略,通过方向指引、情感疏导、深层解忧等办法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李淑芳  刘慧瀛 《学理论》2014,(8):195-196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是否独生及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男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考察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在自我和谐各维度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再考察两者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5)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变相虐待生命;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生命耐挫力弱等问题。为此,优化大学生生命观的对策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生命教育,激发生命价值;社会实践活动彰显生命教育,增强生命体验;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会导致个体的负性情绪、自我不和谐、安全感的缺乏、主观幸福感降低和自我同一性混淆,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成因,对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原因在于转型期诚信制度的缺失;不良的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不健全的人格等.需要对大学生人际信任进行重新思考与构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5)
自恋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隐性自恋是个体内隐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夸大。研究使用隐性自恋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00名中国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异常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隐性自恋水平越高,心理越不健康。高中生隐性自恋总体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年级上的差异,仅在自我欣赏这个维度上文理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姬云兵  刘启珍 《学理论》2013,(9):181-18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感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考察大学生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大学生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感具有预测作用,其中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是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进行预测的最显著的三个变量。  相似文献   

9.
李巧莲  陈婷婷 《学理论》2012,(29):89-9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直接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结果发现:一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一般效能感没有;一般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对解决问题和自责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2)
在就业层面上,大学生弱势群体大致可分为个人能力薄弱型、家庭经济困难型和社会资本匮乏型三种类型。大学生弱势群体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自卑性人格和怨恨性人格。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需要把对其就业能力的提升与理想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从改变其就业观念、提升其职业能力、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入手,引导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彭国胜 《青年研究》2012,(3):1-10,94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体现为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与行为践行三个维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均呈现出"中度偏高"的特征,且受大学生个体健康、家庭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现状,可以对警务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控制的倾向性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对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认识和关注。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控制整体倾向于外控性,心理控制源的权势控维度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专业、家庭模式和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属性上心理控制倾向不存在差异。因此,在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时,应根据性别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3.
江洁 《学理论》2013,(30):231-232
鉴于大学生心理阶段的特殊性,将从积极心理学视野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其心理现状指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态度,提高生活的幸福满意感,构建美好的人生蓝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和人际信任量表(IS)对220名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自我价值感的某些因素在性别和担任职务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道德自我价值感(r1)和心理自我价值感(r2)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格独立和成长成才中,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期采用以依靠灌输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而与之相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进入学术界关注的视野。首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做出论述,其次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作用,最后着重从四个方面探索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调查了南京、重庆、盐城等地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现状,主要从性别、年级、专业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女生在应对陌生人效能上要显著高于男生,但在社交效能感的其他维度上,男生和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递增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大二为最低点,大四为最高点;在专业上,除主动交往效能因素之外,文科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总分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工科学生。  相似文献   

17.
曹兆霞 《学理论》2014,(2):263-264
对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从培养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建立积极社会系统三方面着手来应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和发掘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增强他们自我成长力量;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贫困大学生们健全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对样本量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各维度的平均分由家庭责任感、生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集体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依次降低;对于总的社会责任感而言,贫困生的生源地差异不显著;社会责任感总分及其各维度与性别、年级、成绩排名等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29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其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和城乡上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男女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和城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在男女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城乡和专业类型在社会支持的各个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社会支持及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多个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2)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运用SCL-90调查分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350名大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一般状况和人口学特征在90项症状清单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1)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心理状况良好。(2)三年制和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及心理健康维度,躯体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维度差异显著,且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显著高于三年制学前教育学生。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各维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