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今社会,腐败可谓人人痛恨,每一起腐败事件曝光后,都会伴随着公众如潮的讥讽与抨击。然而,人们对腐败的态度仅仅是"人人喊打"那么简单吗?我看并非如此,很多人痛骂腐败的背后其实都或多或少的都隐藏着一种"酸葡萄"心理:对腐败既爱又恨,一方面咬牙切齿,另一方面又羡慕有加;一方面鄙视贿赂,另一方面又希望分一杯羹。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人对腐败的痛恨并非源自腐败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产生的综合原因黄百炼腐败是一种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社会丑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去消除腐败,使腐败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但它没有被完全消除,某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不仅改革开放初期就存在的官僚主义、特权作风等腐败...  相似文献   

3.
新论     
《民主与法制》2010,(18):20-21
社会公平谁说了算? 近年来,社会不公已经成为百姓最为痛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认为“社会不公已经威胁到社会稳定”。但总有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用所谓的“统计数据”或“研究成果”,提出类似“中国贫富差距被人为夸大”的结论;甚至有学者还撰文认为:“老百姓是因为公平观不正确导致认为社会不公平,当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公平。”所以,关于社会公平与否到底由谁评价?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黄凯平 《小康》2011,(4):40-41
不理解税,就不可能对一个国家的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一个缺乏税收常识的社会,不可能理性地辩论这些问题近年来,公民意识日益觉醒,诸多公共事件都可以看到网络上活跃的言论。从腐败案件到强制拆迁,从官民纠纷到"跨省追捕"……网民都利用互联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词多数是表达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对滥用职权的痛恨,对官僚不作为的鄙视。这些话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真正的理性辩论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如果腐败开始成为一种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活方式,而清廉和正直开始成为被嘲弄的对象,那就是价值的接受或默认。腐败给社会造成的最大损失,也许是无形的“内伤”。  相似文献   

6.
卖淫嫖娼是社会腐败的一种现象。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对这一丑恶社会现象的整治,并卓见成效,使之在中国大陆基本灭迹。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卖淫嫖娼活动又死灰复然,并迅速蔓延,据有关专家推算,“全国目前参与卖淫活动的妇女以数十万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之一。它不仅伤风败俗、传播性病、毒  相似文献   

7.
腐败认同潜意识是腐败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样具有文化的心理调控功能,有很强的传染力,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们的言语行动.它不但纵容了腐败,而且削弱了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使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心理土壤.从文化心理视角出发,减少和铲除腐败认同心理的根本办法,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腐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业贿赂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的社会公害。我国惩治商业贿赂的立法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依然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商业贿赂的有效治理。本文针对我国商业贿赂犯罪主体范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下,有些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有甚者,每每与“醒掌一方权,醉卧温柔乡”的大贪巨蠹攀比,常抱“小巫大巫”之怨,常发“虚度此生”之慨,由“痛恨腐败”、“妒嫉腐败”渐变为“馋羡腐败”、“向往腐败”,慢慢形成一种“趋腐心理”。认为:本本分分是“无能”,清廉自守是“没用”,敢贪多捞是“魄力”,  相似文献   

10.
腐败人人都恨,甭说完全没有条件和资格与腐败结缘的百姓,就连那些已经腐败或正在腐败堕落的腐败分子也对腐败咬牙切齿地“憎恨“。没听说也没见过哪一位敢站出来坦言自己狂爱腐败,不敢,是因为没这个胆量;畏惧,是因为都清楚腐败祸国殃民,一旦揪着,轻者身败名裂,重者丢掉脑袋。所以,腐败者也和正派人一样“视腐如仇“,也时不时地在台上台下满腔愤怒地指控腐败的罪恶、罪恶的腐败,或“正气凛然“地大作反腐倡廉的动员报告。贪官“恨“腐败,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表现得最活跃、最出色。第一种情况是在其腐败的丑恶嘴脸还被涂脂抹粉掩盖着的时候,他背地里腐败得再厉害,表面上还是道貌岸然的。他慷慨陈词反腐败,台上台下的人即使心底有疑,表面上也得鼓掌响应。像已伏法的胡长清、李乘龙之流,现已剥下廉洁外衣,一审已被判处死刑的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开除周永康党籍并移送司法的决定公布后,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们纷纷表示,从中进一步看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这充分表明,对周永康的查处深得党心、深得民心,既是对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从严治党的有力宣示。腐败是社会毒瘤,清廉是人民期盼。腐败归根到底是权力的滥用,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侵蚀,是对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亵渎。人民群众十分痛恨腐败,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严惩腐  相似文献   

13.
妇女禁赌 立足治本 重在建设──赵地同志在全国妇联禁赌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摘要)赌博是一大社会公害,又是一种社会顽症,多年来,尽管我们在禁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目前赌博之风仍然盛行,在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了变相行赌、受贿,...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继红 《前进》2009,(5):50-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无论是从理想目标还是从实践过程来说,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然而、腐败又难于根本上铲除。如何使反腐有一个新的突破,《制度反腐:让官员"不想且不能"腐败》一文,从反腐战略"三不"境界:"不敢"、"不想"、"不能"方面对腐败预防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社会都很关注的腐败问题上,言者无不痛心疾首。可长期以来我们除了煽情地罗列腐败现象,整个社会舆论非常缺乏符合逻辑规则、基于理性态度的思考。撇开对于腐败的痛恨,能否想一想,什么是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党内腐败对党群关系危害最深,人民群众最痛恨。只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清除腐败,党才能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党内腐败对党群关系危害最深,人民群众最痛恨。只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清除腐败,党才能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腐败造成的社会分化使社会成员有不公平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腐败导致社会成员千方百计利用政府官员手中的权力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腐败严重降低社会成员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大大弱化.本文力图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腐败的危害性,认识腐败,坚决铲除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